导学案教学模式实施研究

发布 2021-03-09 08:38:28 阅读 7211

作者:丁美玲。

**:《教育教学论坛》2024年第43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及其含义,介绍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实践表明导学案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关键词:课改;导学案;建构主义理论;反思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076-02

课改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1]”。要达到此目的,必须改革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近几年的课改实践探索,导学案模式成为一种实现此目标的有效教学手段,受到广大基础教育教师的肯定与欢迎。

我校初中化学教研组在本届初三实施了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下面就实施过程加以总结。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含义及理论依据。

导学案”是一种书面学习方案,由教师结合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其基本理念是:落实“先学后教,教学合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不使每一个学生掉队。

“导学案”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其主要表现为以学生的阅读代替教师的讲授,以学生的动手实验代替教师的演示实验,以学生的归纳总结代替教师的总结。整个课堂学习带有探索性、趣味性、参与性,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师课堂教学。

由于导学案整合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评价的卷案于一体,在师生共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能起到“三案合一”的作用,能够解决教案与课堂脱离、学案与课堂冲突、教学反馈不够及时等诸多问题。这一模式是现代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导学案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层出不穷,人们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才能与时俱进,实现自我价值。这一模式符合基础教学规律与人的认知规律。

反思性思维与教学理论是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提出了“思维五步”和“教学五步”。第一步就是提供给学生能够产生刺激思维的真实情境;第二步是产生真实的问题;第三步是从占有的资料和必须的观察中产生对解决疑难问题的思考和假设;第四步是进一步地展开所设想的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第五步是学生通过应用检验他的观念是否有效[2]。

这五个阶段基本与导学案的过程相同。其强调学生的反思思维特点与导学案也是一致的。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可以用一句话概括[3]: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

“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等四要素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导学案教学模式符合建构主义理论。

导学案教学模式实施研究

作者 丁美玲。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43期。摘要 本文分析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及其含义,介绍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实践表明导学案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关键词 课改 导学案 建构...

“一二五”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

自2001年起到现在,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步入了全面实施的领域。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索学习。教育文件中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倡导启发式 式 讨论式和参与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也要求教师应该用全新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亲身实践 独立思...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心得

我觉得今后我们的课堂要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亲切 和谐的氛围,给课堂创造一种群体的感情氛围,使师生产生共鸣。今后在课堂上,注意到用自己真诚的心,亲切的教态来组织课堂,来感染每一位同学,并且要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做到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三 教师精心备课,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