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发布 2021-03-09 10:38:28 阅读 1886

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学案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和谐教学整体建构的教学思想和建构主义、系统论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能力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着重于师生的有效教学行为,以此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的教学一直存在重教法轻学法,重提问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没有理解教学内容的编排内涵,师生课堂教与学出现了许多无效行为,致使许多应该在课堂完成的教学任务实际完不成,只得课内损失课外补,校内损失校外补,靠多布置课外作业来提高教学成绩,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现在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教育共性问题,羁绊了素质教育的推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能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高效率的学习,使师生在课堂上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课后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这一问题已经是目前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瓶颈。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入手,激活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所以我们按照教育局的创建高效课堂模式的要求,开展了“学案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它研究的是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效率、能力培养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英语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就应立足课堂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主攻方向。

1.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各种能力不是单纯的“教”就能培养出来。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激励学生思维、**成因、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只有在教师指导下创造性地学习,才能有效地获取知识,同时形成学习能力,达到提升素质的目的。

2.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尝试理论的特征在于先学后导,先练后讲。教学尝试有三个特点:

1)通过尝试活动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2)学生尝试活动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它是一种有指导的尝试;

3)尝试形式主要是解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提出的尝试问题。

3.学案导学的哲学依据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唯物辨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而不在于事物的外部,“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教是变化的条件,是外因,学是变化的根据,是内因,教要通过学起作用。

根据以上理论,我们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

三、“学案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

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这一模式主要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即:

“学案(学生自学)、导学(教师指导、点拨)、**(学生交流、合作)、巩固(练习、验证、评价、测试)”。

1.“学案”包括学习目标(三维目标、重点、难点、考点)、预习导学、新知**、课内巩固、课后反思五个基本要素。教师设计学案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内容,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等,要准确、具体,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

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

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在导学的过程中教师的“点拨”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依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收集的学习信息,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当然,点拨并非代替,教师应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当点则点,当拨则拨,因势利导,致力于引导学生自求顿悟。

3.“**”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学生合作**,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

**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分小组**,个人**、小组之间交流与合作等。不管哪种方式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巩固”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过程。可采取个人自练,小组互练,限时训练或考试检测等方式。

无论哪种方式,都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要有梯度和针对性,实现巩固“已学知识”,有所创新的目的。

四、“学案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

学案导学”实施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和多边活动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训练是主线,能力培养是主攻方向。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应该体现:学案自学→以案导学→合作**→巩固练习。

1.学案自学。

上课前或自习时,老师把编写好的“学案”发给学生,以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把握学习主线、学习重点,查询疑惑知识。由于“学案”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难点解释、问题**、学法指导、思维拓展等内容,学生带着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自学,能有效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导学”的功能,易让学生步步深入,各得其所。

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

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教师必须适量分层抽查学案,及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把握学情,及时反馈学生的自学情况,更好的引导学生课上完成学习任务,将存在问题有效解决。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缺乏有效的课前准备,就不会有有效的问题生成,也就不会有课堂上更好的交流展示和问题拓展,学生就不会有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

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2. 以案导学。

上课时,教师根据学案自学的情况,设置精当的导语引出课题或直接入题,指导学生根据学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学。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思考,按照要求对知识进行整合加工,将其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知识网络。教师在导学时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要么变成教师的一言堂,要么教师放任自流,只让学生照着学案自己去学,变成“放羊式”的教学。

3.合作**。

学生自研互研,教师采撷问题。学生对自学过程中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进行重点自研和讨论互研。要求:

有疑必质,自研互研,寻求解答。在质疑解释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与学生共用学案,还要组织好小组的合作学习,组织和调控好学生的展示。

学案的使用可以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但必须对合作过程严加监控,以避免一些无意义的合作与讨论。可采取三种形式:一是自我重点研读;二是小组讨论;三是向教师求教。

在讨论中,教师搜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小组代表向教师反馈学习疑点,难点。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巩固练习。

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同时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要进行测试,检验目标的达成度。

教师要根据课堂收集到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概括,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从“学会”到“会学”产生新的认识飞跃。

五、学案编写注意的问题。

学案导学”是教改中的新生事物,深受广大师生欢迎和好评。学生的最大收获是从“学会”跨进了“会学”,从“被动”走向了“主动”。我们在尝试使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英语课成绩和学生能力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但也有一些不足,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是因迫于教改形势,不得不采用“学案导学”教学,由于对其没有足够的认识,对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感到陌生,所以执行起来很不适应。要开展好这一模式的研究学案的编制是基础,学案编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学案不同与教案。

教案是教师施教的材料依据,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为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所设计的施教程序。而学案是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共同编制的、学生使用的、把教材中的内容以及预备知识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模拟问题的发现过程,由浅入深地设计出一系列有“阶梯性”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索,学案中还可以设计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但不可过分牵制学生的思路,一定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中,通过引导,利用自己的内化过程来纠正思维的偏差。

2.编写学案需要换位思考。

教师虽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在编写学案时还要注意运用换位思考,把自己假想为学生,在他们己有的知识范围内,如何接受新知识,如何去发现新知识,掌控新知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去理解,教师设身处地地去想一想,针对上述问题编写的学案,对于学生才最具有实用性;同时,学案的编写不仅仅是教师的事,在学案使用过程中,教师不断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并进一步对学案中的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进行修改。

3.防止把学案变成题案。

学案不同于习题讲义,不能变成习题的罗列,要体现知识的发生过程,要多给学生学法指导,减轻学生负担。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具备以下四大特点 1 问题 是学案的关键。它能起到 以问拓思,因问造势 的功效。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问题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启发性 趣味性 实用性和层次性。2 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 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关于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设想。淅川教研室教科所徐国杰。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案已经出台,这个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县新一轮课改已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该方案从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 创造性出发,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开发人的潜能出发,提出一个基本教学程序 即 有效预习 精讲互动 及时训练 下面就此三个步...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制,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 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则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我们认为,这种借助于学案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它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相互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