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一) 新课导入解读目标。
二) 预习交流发现问题。
三) 合作**答疑解难。
四) 变式训练拓展升华。
五) 达标检测反馈评价。
六)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价值的表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不仅仅只局限在课堂上,而是要从每个教学基本环节出发,层层推进,环环紧扣。
根据我校“三步七环节”高效课堂模式,在新授课方面总结了如下的教学模式:
一、新课导入、解读目标:
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
1、教师首先要熟读课标,知道本单元本册教材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课标是如何规定的,教师才好把握。
2、 教师要读懂教材,了解你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会什么,做到心中有数,驾驭课堂的时候就会灵活自如。
3、读透学生,对自己学生的学习、能力状况我都要进行分层研究。
4、目标的制定一定是以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为基础,符合本班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到一目了然,看得清楚,学得明白,学习才会有效果。
在此环节,学生可以通过齐读,或抽生领读的的方式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通过之前的预习,可派代表分析、标记本节课的重难点。
当然,“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上好一节课导入是关键。新课的导入在每节课程中虽然仅仅几分钟,或许只几句话,然而这几分钟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一般来说,激发学习动机在导入新课时进行,这是学习新课的重要一步,根据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旧知导入法;2、设疑导入法;3、故事导入法;4、类比导入法;5、直接导入法;6、演示导入法;7、操作导入法。
二、预习交流、发现问题。
学案一般都会提前发下来,学生先预习,如果课外未预习好则利用课内时间继续预习。在学案上老师会列好预习题纲,做好学法指导,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每个同学都带着问题独立的阅读教材,将重点与疑点在教材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好标记,然后独立的完成学案上的预习题,初步掌握好本节的基本知识点与重点。
在这一环节上,学生经过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自我分析、自我解决、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这些过程,就会逐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会在这种自主性的学习中逐步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且学生也会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学习中逐步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促进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能力全面发展。
课上小组内交流汇总正确答案,全员板展,对子互评;或是采取抢答、抽签回答等形式在全班范围内共享正确资源,教师答疑、补充和评价。
三、合作**答疑解难。
新授课上,学生在解读目标之后,可以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学生个人提出自学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弄明白问题后,完成教师设置的问题。所以这一环节教师应围绕教学中心,精心选择2--3个难易适中的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尽可能独立地(也可以讨论、交流)思考、分析、探索问题,从中感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应用。
教师可以采取学生小组合作**得出结论,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进行补充。在合作学习时要注意是否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是否浓厚,人人是否踊跃。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
而个体展示时要观察学生是否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洪亮,无语病,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声情并茂,动人。
四、变式训练、拓展升华:
教师通过对概念、图形背景、题目的条件或结论、题目的形式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变化、引申,编制形式多样(最好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解答,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此环节,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点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再以抢答或游戏的方式抽选几组作为代表上台前展示。展示过程中,其他小组进行补充纠正,师生共同进行点评。学生点评时要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当即纠正其差错。
教师指导的内容应该是具有针对性、拓展补充性的。教师要重视在学生适当**、解决问题之后点拨疑难,在情境中要求进行精讲多练,培养学生扎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习小组自己总结原因,交给他们改正问题的方法,然后再做必要的补充和拓展,使学生的主体功能得到正常发挥。
五、达标检测、反馈评价:
在新授课上,落实效益、实行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也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反馈即是当堂达标,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
教师可秉着科学性、层次性、针对性和多样性原则,根据新授内容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甚至于针对重点内容适当连接中考题型,并要求学生限时独立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错的题目错因进行分析后展示。
各小组算出检测题的平均分,教师统计达标率,对出错率较高的题进行矫正。共同汇总本节课得分,评出等奖,给予语言评价或是颁发奖状等多种评价方式。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前五个环节的努力,学生已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了较深刻和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知识进行梳理,对规律进行总结,对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形成观点。 所以这一环节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对“评价"进行再评价,让学生做的、说的尽可能多些,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完善、提高,教师主要起启发、引导作用,从而达到回归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把握重难点的目的。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需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少而精,二是有针对性,三是结构合理,四是理论联系实际,五是多样化。教师应关注到学生的认知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作业,避免让学生做无用功,鼓励学生创造性完成作业,提高学生的练习质量。
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模式。
一) 解读目标,明确范围。
二) 预习交流,人人过关。
三) 梳理考点,形成体系。
四) 变式训练,展示提升。
五) 达标检测,反馈评价。
六)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一、解读目标,明确范围。
一节习题课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本节学习,巩固哪些知识,扩展哪些知识,掌握哪些解题方法,理解和体验哪些数学思想,形成什么技能,这些都要有明确的目标。
解读目标的方法有:可以是教师自己直接给出学习目标,或者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也可以找一名学生来读目标,再令其找出目标中的关键词。
二、预习交流,人人过关。
要想上好习题课,就要把基本知识以题组的形式呈现,不能单纯的只讲概念,而应在实际练习中巩固知识点,即“基本知识习题化”。做到题题不重复,题题有目的、题题有深意,习题安排从浅入深、由表及里,娓娓道来。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所要复习的内容精编、精选习题。
三、梳理考点,形成体系。
梳理就是将已学过的知识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实质就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维过程 。就是引导学生把那些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泛化,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标,这一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点拨来达到促使学生相对完善知识,逐步趋于系统化。
在习题选择上要做到以下四点:
1.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
在选择习题时,要针对本节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可少做甚至不做,但普遍有缺陷的常犯错误的地方不但要多做而且要反复做。
2.习题选择要有典型性。
习题的选择一定要典型,不但要注意到知识点的覆盖面,还要让学生能通过训练掌握规律,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
3.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
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学困生不至于“陪坐”,优等生也能“吃得饱”,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4.习题要进行一题多变,达到举一反三。
巧妙地把一个题目化成一组要求不同或难度不断变化的题组,不仅可以使学生易于掌握应用之要领,也可使学生能从前一个较简单问题的解答中领悟到解决后一个较复杂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变式训练,展示提升。
所谓数学变式训练,即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概念、性质、定理、公式,以及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做出有效的变化,使其条件或结论的形式或内容发生变化,而本质特征却不变。也就是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变式训练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化归、迁移思维能力和思维灵活性的有效方法之一。运用变式训练可以提高数学题目的利用率,提高教学有效性,起到综合运用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充分理解数学本质属性的作用。这同时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下面是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变式训练,激活数学思维。
1.概念的变式训练。
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数学概念的形成,尤其是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因而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训练主要是通过多方面呈现概念的外延和触及一些“貌似神离”的情况,以便突出概念的内涵,使学生能深刻、准确地理解掌握概念。
2.公式、法则、定理等的变式训练。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变式训练引导学生掌握公式、法则、定理中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本质规律,使学生能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
3.题目形式的变式训练。
题目形式的变式训练就是让学生同时练习那些在知识、方法上有关联,而在形式上又不同的题目组成的题组,使学生对一些基本知识、方法及重要的数学思想加深领会,达到触类旁通的境地。
变式题的教学,先让学生议练,教师在知识的转折点上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进行点拨,在思路上为学生扫除障碍。
4.解题方法的变式训练(以变促能,举一反三)
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设置“一题多解”类变式训练,引导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知识,不同的思想方法来思考解决同一个问题,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达到以创新方式来解答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发散性和灵活性。
五、达标检测,反馈评价
课堂检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反馈,是师生之间互动的一个过程,它的作用不仅在于检测,还可以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因此,为了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堂检测的习题要少而精,要紧扣当堂的知识点进行检测,这样既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检测学生是否理解了知识点,并能够学以致用。课堂达标检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明确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灵魂,在目标明确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像在赛跑;而在目标不明确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像在散步;两种课堂教学的效率差别很大。
2.精心设计达标检测的设计要做到量少而精,适时、适量、适度、有效。
3.适时及时有效。
1)及时进行反馈。评析时要抓重点、抓典型,分析透彻,从认知结构上把错误纠正过来,以免学生一错再错。
数学新授课模式
附表1加区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呈报表。学校 加区五小2013年10月9日。模式名称适用学科适用课型。学导式五步教学法。数学新授课。一 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3分 二 新知导学合作 20分 操作。三 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10分 步骤。四 课堂小结回归目标 2分 五 达标检测当堂反馈 5分 一 单元导入明确...
数学新授课模式
互动生成式 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李树良。互动生成式 课堂模式是在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景,设计学生参与体验的教学活动,精心备课制作出导学案,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参与和体验。并且在参与 体验中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感悟数学思想方法。通过生生交流 师生交流这...
小学数学新授课模式
一 操作程序 复习铺垫 在课堂的第一个环节,精心创设复习情境,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设疑激趣,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情感,引发学生温故知新,作好知识的正迁移,使学生在易接授信息的最佳时间内,快速而简捷地进入新课学习。适合而有效的铺垫要做到 三不 1.不要太多太杂。要简捷明了一针见血。多而杂不但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