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的认识》
唐山市开平小学郭滨华。
一、教材分析。
一)与教材对话,确定教学目标。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1. 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与编著对话,确定教学重点。
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三)与学生对话,确定教学难点。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难点定为: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二、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和录音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初步认识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在序的,不容易将知识转为内化,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
接着再跟着电脑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也强调了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以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第二步骤是学习整时的认、读、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钟面板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做一个时针和分针交朋友的小游戏。
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在这里教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钟面,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方法,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面。这为今后的教学作铺垫。
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在教学电子表形式时,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
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第三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1: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2:找朋友。3:生活情境体验。
1. 我用课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让学生边看录像边互相说“小朋友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
;2. 在找朋友中,让学生全员参与,给每个小朋友都带上头饰(钟面、整时的两种写法),让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手做个好朋友。这样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以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3.通过去买东西的生活情景体验,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样?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三、 教学反思。
1、尊重起点,动手画一画,认识钟面。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考虑到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过整时和半时的读写。
因此,我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在教授新课时先帮助学生回忆旧知,安排学生动手画一画印象中的钟面,从而为学生建立了正确的钟面表象,为接下来准确认读时刻打好基础。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安排了一下内容:
1)认识钟面。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知道钟面上短短胖胖的针是时针,细细长长的是分针,有十二个时刻,知道没一个时刻的位置(最上面的是12,最下面的是6,左边的是9,右边的是3)。然后比较老师画的钟面(画了小格子的)学习今天的新知。
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会发现,每一个大格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题,为他们搭建起自主学习的平台,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2)认识时针和分针。
先让学生分别去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走动。知道了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再观察时针和分针走动时有什么关系。
学生会发现分针在走的时候时针也在慢慢的跟着走。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刻的认读觉明白了为什么不是整时时,时针都会之在两个数字之间了。同时也能自然地得出结论:
1时=60分。
3)分的学习。
知道了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钟面只有一根分针,分针指在**表示几分钟。先让学生一个小格一个小格的数,知道了指向、…12数字表示几分钟。从中发现规律,可以5个5个的数。
2、寓教与乐,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课堂上借助情境图,向学生展示小朋友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因为图中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似,立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认真地观察不断转动的钟表,明确了钟表的转动方向,建立了钟表的动态表象,准确地理解并读出了几时。整个环节,学生都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度过。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教学设计。设计者 巩义市米河镇东竹园小学冯晗蓓。教材 人教版一年级 数学 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 数学 上册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教学主题 认识钟表。课时 第一课时。授课对象 一年级学生。设计者 冯晗蓓。目标确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 分针,1...
10的认识 备课教案
科目数学备课人许媛沁授课人许媛沁总节次1 授课班级一年级授课时间。课题。10的认识课的类型新授个性补充。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会10的读写和组成及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10这个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
10的认识 备课教案
科目数学备课人许媛沁授课人许媛沁总节次1 授课班级一年级授课时间。课题。10的认识课的类型新授个性补充。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会10的读写和组成及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10这个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