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发布 2021-03-06 12:42:28 阅读 6556

高效课堂基本课型和教学模式。

中心发言人姚代利。

一、高效课堂的基本课型有以下三种: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可设置“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

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

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贯穿在一起,就构成了自主合作高效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预习、展示、反馈模块都可以占用正式课时,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是两节,也可以是十几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定,但这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模块的教学组织形式都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都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各模块具体操作要求:

1、“预习模块”:

本模式最重要的是“预习模块”,在三大模块中占有主导地位,预习达不到学案设计的目的,后面两个模块将无法进行,预习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设置1—2节课,必须让学生在学案的基础上,完成a、b、c三类目标。对d级目标要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作为“展示”的目标。本模块要求最大限度发挥学案的作用,利用独学、对学、群学方式。

在教师深入的指导之前,教学目标基本完成70—80%。

2、“展示模块”:

展示模块”旨在对“预习模块”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通过追问质疑,提升学习目标,拓展出更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此模块中重点在于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不但展现“合作”学习的成果,要在于显现个人的风采,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展示模块”最重要的几点:

第。一、展示的聚焦问题:展示的“聚焦”能最大限度发挥本模块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最快的在邻近自己的板面,快速展示本组的“展示”内容,达到课堂大容量的要求。

聚焦的要求:(1)动作要快,过程中动腿不动嘴,展示的同学,要照顾到全面,迅速进入“角色”,展示开始。(2)聚焦时避免教师站在聚焦处,要关照学生按要求运动自己,要站在便于指导点拨学生的位置上。

(3)聚焦时要避免学生“平行站位”,要有层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站在最佳位置,不影响听课。

第。二、展示的学生的要求:(1)“展示”的学生要提前进入预定位置,上组展示评价完,自己迅速到位,不耽误时间,展示时要手持教鞭,自己不挡板面。

(2)展示时要求学生声音洪亮,尽量“脱稿”或“半脱稿”。

第。三、展示时的教师要求:(1)展示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随时记录,随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和错误。

(2)教师要及时点拨,此种课型中最显教师“功夫”的地方是“点拨”,教师的点拨要及时,含金量要高,在学生无法到达的地方“一语中的”,引导学生,到达本课能到的最高境界。

3、“反馈模块”:

反馈模块”是在前两个模块的基础上对所要达到的“目标”具体落实的环节,在此模块中,彰显的是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要求教师根据目标的需求设计出梯度,难度适中的练习题,通过学生“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过程达到独立或合作完成,对知识的再认识和巩固的“目的”。要求:(1)对巩固练习题目要动笔完成,先独立后合作。

(2)要设置附加题,引导优生提高。(3)要让学生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理顺知识脉络,不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4、“单元梳理模块”:

这种课堂模式,最大的优点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的弊端是,学习易浮浅,表面的热闹掩盖了知识的夯实,最后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单元梳理”的设置,目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就是以夯实知识为第一要义,基本要求是:

第。一、每单元授课结束后,教师要对本单元知识结构做一整体梳理,与学生一道利用1-2节课举行单元论坛。师生共同展示,为本单元建立“知识树”,揪住问题不放,直至解决为准。

第。二、在此环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精讲作用”,对本单元授课环节中挖掘不到的问题,提升不到的层次,进行有效地“二次补充”,让学生有“豁然开朗”之感。

第。三、在本环节要安排单元检测,检测结果当堂公布,对存在问题决不拖到下一单元。

第四、“单元梳理模块”要求学生单独设置笔记,长期保存,作为复习的第一材料。设置“单元重点”,“自我认识的难点”,“共同存在的易错点”,及我对本单元知识的总结,自我学习评价。

1、预习展示(以预习为主):预习是学习的起点——让50%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再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2、巩固展示(以展示为主):展示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师根据学情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展示分为:组内组织的“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大展示要讲究技巧:展示“普遍性”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般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当然对展示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兵教官”、“官教兵”。

3、反馈展示(以反馈为主):落实效益——实行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也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在考试制度未被取消的前提下,任何教学都必须满足两个要求:

学生的需要和考试的需要。反馈即是当堂达标,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

4、单元研讨或知识梳理等(单元教学或复习课)

二、“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1、“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独学;

第二步:对学、群学;

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2、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

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

3、模式详解。

第一步:独学。

“独学”指学生个体学习而言。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导入。

一)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检查最好以爬黑板方式进行。

二)新课导入:导入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独学: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如此学生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1.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课堂纪律以不影响别人的学习为宜。

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带到对学、群学中解决。独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

2.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要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适时点拨指导;独学环节完成时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

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1. 对学生的要求:先对学,后群学,继而深入**。

首先通过同层次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2. 对教师的要求:基本上等同独学环节的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

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小展示”指小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教师组织,当然也可以由学生代表组织。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和内容的层次不同。

1. 对学生的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

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即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学生展示行为中要聚焦问题,避免“平行站位”;展示学生要提前进入预定位置;展示者准备要充分,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展示要声音洪亮,语言规范;展示者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板书要迅速、工整规范,合理运用双色笔。

听展者的站位要合理,前后由低到高,保证全员**、听展;坐要端正,站要直立,要做到拥而不挤;听展要认真、不插嘴、不私下议论;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导学案整理。

展示者展示完后,听展者如有疑问要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质疑对抗;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听展者主动质疑、补充要做到有抢有让、语言规范、简明扼要;进行对抗质疑时无需举手,可直接起立发表自己的观点。

听展者在补充评价时,要用第二人称,目视被评价者;不做重复、无意义评价,要积极发现优点,中肯指出不足;大胆鼓励个性化、创新性的观点表露,达到质疑对抗、文本批判、个性解读、创新生成的目的;被点评同学要认真对待他人评价,及时改进。

高效课堂基本模式

一,结构。课前。1 预习自学,问题。2 完成学案,训练运用。课中。1 导入课题,明确目标 3分钟 2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7分钟 3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26分钟 4 清理过关 4分钟 5 当堂检测 5分钟 课后。修订学案 完成训练。二,基本要求 1,创新教与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

高效课堂基本模式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基本模式。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以生为本,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倡导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交流 全息互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提高课堂教...

高效课堂基本模式

二 第二步 对学 群学。对学 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 群学 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 学习对子 间帮扶学习。学习对子 是指学习小组内相邻层次学生相互结成对子,进行学习帮扶,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共同体。对学 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一 对学生的要求 1.先对学。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