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评改创新之我见

发布 2021-03-05 17:42:28 阅读 4387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教师都修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一个统一的体会,都认为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另一方面,这项徒劳无功的劳作,又是语文教师繁重的事务,一叠叠作文簿像一座座山,压得教师“苦不堪言”。

改变这一现状一直是人们企求而未能得到的。长期以来,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其实,我以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师——作文——学生”一体化,才能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

我认为最可行有效的手段就是强化作文批改的艺术。然而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作文的批改由语文老师说了算,语文教师总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作文。这些传统的评改方式会使学生迷失了作文的方向,无形中把学生的自主性给剥夺了,同时强调了学生共性的发展,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小学语文"新大纲"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激励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对小学生作文的评价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重要一环,如何在评价中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呢?

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成功激励法。

让教师的评语成为学生写作信心的源泉。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

”小学生作文,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创造。他们成文一篇,也非易事。在他们看来,认真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

送给老师批改,指望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因此,教师批改作文,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所修改的情况,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看到自己是有能力写好作文的。换言之,要让学生获得作文的自信心。

信心对小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修改过多,持过多否定态度,不仅无此必要,也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给予成功能导出更大的成功。

过多否定,只能使学生丧失信心,抑制创造潜力,或者对教师的修改产生误解甚至反感。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哪怕是点滴进步,他都会欢欣鼓舞。学生读之身心愉悦,真切地感受了作文的快乐。

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应坚持鼓励性原则,婉转地指出,使“忠言”也能“顺耳”。如“言之无物,语言罗嗦”改为“孩子,你若能把文章写得再细致些,再具体些,就会更加充实、动人。如果从中能多挤些水分,语言就更简洁了。

”这样的评语,学生不仅乐于接受,也便于修改。

总之,教师的作文评语要动真情、有魅力、富有创造性。除了教师要有较好的文学修养之外,关键是教师要谙熟学生的心理,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感,使自己对学生、对学生的习作有着真诚的爱。让学生感到老师就在他的身边,时时刻刻,让习作评语成为师生心灵碰撞的火花。

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二、亲身体验法。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事实上作文过程的本身就是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使用着自改的手段,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析,能使他们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只有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身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

因此,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自评与互评,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我主要是从以下几种方式来试行。

1、学生自我评价。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一定的自我监控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对学习的促进功能将越大。因此,在作文评价中我尝试了让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在自读作文后,经过思考,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有的还提出了不懂的问题。

自我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的评价中来,打破了教师一个人评价作文的传统作法,促进了主体性的发展。

2、小组学生互评。

素质教育的课堂打破了师生单向的封闭的交流形式,而是创设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的开放的活动氛围,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交流,而且体现了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碰撞的过程。作文评价也应如此。我在作文评价中,就开展了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活动。

学生在读文、评文的过程中,学会了欣赏别人文章的优点,有的针对别人的文章结构提出宝贵的意见,有的能发现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有的也能针对别人的不足提出不同的看法……诸如此类的评语在我们班学生作文本上常常出现。学生参与评阅他人的文章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语文能力。同时,他们学会了欣赏别人,学会了尊重他人;被别人批阅作文的学生也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地接受别人的看法,这些难道不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吗?

3、全班学生群评。

教师将学生的作文用多**出示,或者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全班学生读后进行评议,写出评语。课堂气氛活跃,写文的学生可以谈自己的写作想法,其他同学可以向作者提出问题,也可以谈自己对习作的意见,作者也可以答疑,大家各抒己见。这种评价方法,挖掘学生的潜能,激活了全体学生的创造思维,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舞台,满足了学生共同参与作文评价的需要。

这种改变以往教师单一评价为合作评价的做法,给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欣赏,同一篇作文不同程度的学生看法不一样,因为有的学生不知道从哪下笔来评,所以批改前师生共同商定标准,让学生批改有据可依,我的方法是这样的:首先,与学生共同商讨作文评改标准,大致分为字体和标点、内容、结构、表达、语言、创意等几方面。

一)字体和标点。

1、字体是否美观、端正、书面是否干净、整洁。

2、错别字,要求将错别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在旁批处打上方框,重复的错别字不计。

3、标点,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书名号的使用,错误的在原文中打上标记,在旁批处修改。

二)内容。1、中心是否鲜明、集中、突出。中心是否切合题意,内容是否真实可信。

2、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新颖性。

3、看人物形象是否丰富,性格是否合乎情节,材料是否丰富。

4、文句是否有意蕴,感情是否丰富,真挚感人,是否让人有回味,或引人发笑,或为之感动,或为之深思等。

三)结构。1、层次段落划分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完整,构思是否新巧,如倒叙,插叙等。

2、段落之间是否过渡自然。

3、前后是否相照应,开头和结尾是否得体。

四)表达。如记叙文,要求做到抓住细节(动作、神态、心理、语言、场景等)描写,对事情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或感情,能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三、分阶段评价。

在教学中我们要适度尊重学生的循序渐进,避免急于求成作文评价模式。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创新人格,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不同阶段的学习效率。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认知水平等因素的不同而实施差异评价,优化作文评改,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为此我改变了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方法,根据学生的作文水平分成甲、乙、丙几个层次,根据每个层次学生作文水平的不同起点进行特定的阶段性评价,给予进步性评价或特色性评价(在评价作文时,由挑毛病变为找“闪光点”),这样孩子们在尝到成功的喜悦时,写作的兴趣愈来愈高,写出来的作文更是"五花八门"。以前我班的学生特别害怕写作文,一听说布置作文就头痛不已。今年冬季下了雪,好大的雪,当天我像个孩子似的和他们一起在校园里对了个美丽的大雪人。

立即让他们以此次活动为内容写作。有的写《冬天笑声一串串》、有的写《童年,真好!》等内容。

结果没有一个不愿写的,内容丰富,真是一本生动的冬日回忆。在评改作文课时,学生有针对性,在“真”上下评语。那次是“最有创意的作文”。

在我的一步步引诱下,我班学生逐渐喜欢了作文课,写作水平也在逐渐进步。这样的结果不正是教师们的期望吗?

除了以上所述的几点以外,我们也要重视对学生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具有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因此,我们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小学作文必须改革,走创新之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性作文,是历史赋予每个语文教师的职责。我们应该站在新世纪培养新型人才的高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文评改之我见

作者 薛彩荣。读写算 2013年第01期。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有强烈的上进欲望。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作文教学的内在规律,改进我们的作文评改方法,多给学生下些鼓励性的评语 具体性的评语,对保持学生作文的兴趣 促进作文教学大有裨益。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 四抓四放 的尝试。一 抓小放大。所谓小,...

作文评改之我见

摘要学生作文的点评和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学生充分参与到作文的点评与批改工作中,才能有效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突出 学生为主体 的地位。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设计多种方式,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作文的点评和批改工作中。关键词初中作文点评批...

作文评改之我见

李丽山东省栖霞市大庆路学校265300 作文评改在作文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传统评语笼统机械,学生非但不能提高写作能力,反而越来越惧怕作文了。学生费了半天的劲,好不容易憋出一篇文章,却让老师划出一大堆红杠杠,批一些 语言不简洁 中心不突出 故事不牛动 之类的评语。一次 两次,学生的劳动成果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