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

发布 2021-02-26 21:47:28 阅读 9513

小学生作文教学。

何淑。作文即做人,它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对学生语文水平影响很大,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质等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作文对他们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视。因此,本人认为,对于小学作文教学来说:

任重道远。为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必须对作文教学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且要能放眼未来,立足改革,才能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学会习作,而且达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目的。

一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

第二,现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过分强调书面作文,对口头训练则置之惘然,从而导致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普遍下降,甚至影响人际交往。

第三,作文教学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

”“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

第四,作文讲评课流于形式。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据资料表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大都喜欢上讲评课,它既是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

第五,现今,在写作指导中,很多教师对范文奉若神灵,一个题目给学生,简单提示几句,下面的工作就只是读几篇范文。教师只读不写,只讲不作,导致学生思路狭隘,落入范文模式,写起作文来空洞无味,毫无灵性。

二实践经验总结。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学生普遍存在畏惧作文的心理,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转变观念,立足于教法和评改等方面进行改革。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知识面狭窄,信息闭塞,缺少作文素材,这就要求学生养材。

第一,孩子看电视时,不阻止,反而提倡,要求孩子把看到的内容简单地复述一遍,随着年龄的增长,则要求孩子把它写下来,并要有自己的观点。

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

第二,必须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所以,在设计训练题目时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同时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第三,应教会其如何读书。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

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

第四,当今小学作文教学务必要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搞开放式作文教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

第五,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学生练笔之前,教师必须事先设计好5~8个词语,这5~8个词语要能让学生在一定的人或事中全部用进去。要求学生先理解意思,然后再构思练笔,否则,便会事倍功半。

第六,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口头”的观念,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例如语文课上留有时间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见闻,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并且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还可以适当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口头编故事等等,切实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以便为人际交往和书面作文服务。

第七,利用课文内容加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素材。

第八,改进评改方法。作文教学一般简化为“指导——习作——评改”三个环节,其中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小学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的态度大致可分敷衍了事型和越俎代庖型两种。

或对学生的作文草草批阅,或对此字斟句酌。我觉得,这两种做法都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了克服这些弊病,小学语文教师在评改时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使作文评改日益向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发展。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倡互批、自批、众改等方式,创造良好的作文气氛,使学生乐于作文、轻松作文。

第九,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对待学生习作时,不能搞一刀切,只要学生习作中渗透着他的思想感情,无论是什么等次的作文,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附:杨霞发言:

作文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思想修养、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文化素养和写作习惯等等。语文能力即一个人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它是写作的基础,语文能力不高,其他方面再好也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来。但是,其他方面也不可忽视,如思想修养关系到作文的思想内容、中心主题的优劣;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影响到文章材料的选择和内容的取舍;文化素养和写作习惯决定了文章艺术水平的高低。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见识短浅,综合能力差,故而对写作文感觉很难。为此,我采取如下做法:

一、事先布置,搜集素材。

前些年我教学的四年级,学生们常常不能在两节课内完成一篇作文,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常常根据各单元的具体要求,确定作文范围,让学生事先准备几天,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然后在堂课内完成(事先写好的文章不算),并做到及时批改、评讲,当然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四年级和各种文体起始阶段运用。到了。

五、六年级就着力训练学生当堂作文的能力。通过这种过渡方法的训练,学生作文速度快、肉容丰富具体生动,作文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二、指导观察,积累素材。

我们常常看到,作文课上许多学生搜肠刮肚,一筹莫展,最后由于“师命不敢违”,勉强东拼西凑出交差之作,应付了事,教师读来,深感空洞乏味,如何打破这种僵局,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呢?我除了采取事先布置写作范围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深入挖掘生活,广泛猎取生活中的元素,积累素材。“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是写作的源泉,而学生之所以作文时无话可说,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生活范围狭窄,在对生活素材的选取上受到很大的局限;二是对身边的人、事、景物不留心观察、感悟,视而不见。针对这些原因,我首先引导学生以健康、广泛的志趣积极乐观地投入生活,多方接触社会,了解生活的多元性:

自然、社会、学校、家庭、课余生活、文化体育、亲情友谊,小到生活细节,大到国内外大事要事,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提高认识,点石成金。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的综合训练,它既可以考查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又可以衡量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所谓作文能力,也就是对生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的表达能力。可以说,对生活认识能力的高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文的优劣。

但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只是片面地强调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常常讲了一大套写作方法,结果还是达不到作文训练的目的,思路狭窄、认识肤浅、内容空洞几乎成了学生作文的通病。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事事联想、比较、分析、筛选、综合,让他们学会用理性、艺术的眼光看待生活,于平凡中寻觅伟大,于淳朴中发现闪光,透过现象看清本质,使那些美好的景物、事物、人物、情感化作具体生动的材料,任自己选用。

张水琴补充:

四、读写结合,学有所循。

语文课本中有各种体裁的文章,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因此,我有意识地利用课文指导学生模仿。在学生学习课文之前,要求他们先了解课文中写的事物,再描写或口述课文内容中的事物,然后学习课文后进行对照,如:

本期教学叶圣陶先生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前,我就让学生去观察学校后面围墙上的爬山虎,上课时学生先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爬山虎,再学习课文,学了课文后又把自己的描述与课文对照。这样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作者的匠心与自己的不足,学完课文后,再引导学生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写类似的内容:如《葵瓜的脚》。

这样在写——读——写的过程中,学生既把课文读透了,又能把刚刚吸收来的知识运用于写作实践。

五、教师“下水”,共同提高。

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不仅仅是动口,叫圣陶先生说过:“教游泳当然要教些游泳的道理,但教的人熟悉水性,跳下去游一阵给学生看,对学生的好处更多。”可见,作文教学中教师大胆下水,对启发学生作文,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同时,对自身的写作水平也是一个促进。

下水方知水深浅,我在指导学生初学写作文时,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我就将自己亲自写的作文公布出来,听听学生的意见,再结合下水的体会,谈谈作文过程中获得的感性认识,这样有的放矢,才能真正给学生以启发,我想这比随便念两篇范文给学生模仿,效果要好得多。

师生共同作文,可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至能使他们产生同教师比一比的念头。学生交作文后,教师就公布自己的作文,让学生对老师的文章议论一番,然后再公布几篇学生的优秀习作,让学生们细心体会,这样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教师坚持写“下水文”,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正如叶老师所说的那样,“惟有教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

王丽娟发言:

小学作文教学主要承担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指导他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同时也要使学生受到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然而当今小学作文仍然存在着片面追求以文载道,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写作个体心灵的自由。翻开作文簿,字里行间流动的几乎是人云亦云的复制型思维,无新颖超拔之意。寻觅学生的优点,放大学生的胆量,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越雷池,信笔走马,解放学生的心灵和语言,产生“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之积极效应,促进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以下谨从小学作文思路训练上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练广度,培养思路的开阔性。

作文内容要丰富,选材要广泛,思路就要开阔。目前,学生常常是看着命题不知从何写起。他们的思考的心理是急于想“我写什么”,因而一下子就进入了狭窄的死胡同。

针对学生这一思维特点,训练选材的广度,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即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先想可以写什么,而后想我写什么,就是花一点时间,拓开选材范围,展开思路,并借用坐标形式,注上信息点,然后再从中筛选或者说检索可供自己写作的材料。

二、练角度,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作文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这好比摄影师在拍摄某处景物或某一场面时是仰拍,还是俯拍?是拍摄全景,还是仅拍摄局部?

这就是在选择最佳角度的思维活动。写作文何尝不是如此!怎样练角度,培养写作思路的多向性呢?

1、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写。写人物训练从外貌、神态、行为举止、语言特点和心理活动等角度来刻划;写景物训练从静态、色泽形状、高低大小、全景局部等角度来描述;写事情强调点面结合、见事见人。强化这种训练,可以培养习作思路的多向性,避免单一性。

2、多角度立意。同一件事,可以训练学生从多角度立意,强化思路的多向性。以《拔河》为例,既可以说明胜不骄,败不馁,也可以表达“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主题思想,还可以表现“拔河也要讲究技巧”这一主题思想。

这种训练,不仅培养了习作思维的多向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诱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

扈晓明fyy7312 四川省双流县中和镇朝路315号金桂花园8幢2单元9号 610212 摘要 为了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增强对社会实践的认知能力,今年开学,学校组织五年级的学生参加了军训活动。在出发前,要求学生认真体会军训生活中的细节,仔细观察人物,记好当天的日记,军训生活结束后以军训生活为题写一...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之我见。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难的就是写作的教学,长期以来,为师生所苦恼。相信许多同行在上作文课的时候,常常会碰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要么就是不知从 下笔,要么就是满纸空话 言之无物,还有就是写流水账。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作文,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几年的教学体会,...

小学作文教学

摘要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综合语文素质 语文能力的体现。正是因为这样,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小学作文的教学,并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关键词 小学 作文 教学 措施。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初级阶段,但是尽管如此,小学作文仍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实施效果不仅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