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课后反思

发布 2020-12-27 06:39:28 阅读 8079

教与学之学情。

—执教《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本周四参加了语文组的“学本课堂”课例研究活动,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册的《我是什么》,这是一篇富有童话色彩的科普类文章,周三下午我们二年级组的老师齐聚在一起讨论教案。师傅从教材分析到几个板块的重点剖析都给我们做了细致的讲解,晚上整理教案时我们也预设了学生可能要出现的情况,本以为上课已经是得心应手的事了,但我却忘了其中一个会变的因素——学生。这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想法、会思考,不一定会沿着你设置的路一步一步往下走。

这也反应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真实学情的把握。

案例:猜谜后导入新课,师:学生今天学习的《我是什么》也是一则谜语,你猜出来了吗?谜底是什么?(教案预设水或水珠)

生:云、雪、浪。

师:你是从怎么猜出来的?

生:我是从课文中的插图看出来的。

师:的确,我们在猜的时候可以借助课文的插图,146页的插图浪其实就是“水”,所以我是什么的谜底就是——

生回答——水。

看似简单的一个对话过程,但不难看出我在执教时生生的将学生的回答转变成我自己希望的答案“水”。其实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学会思考,会寻求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而学生回答的云、雪、浪不是谜底吗?

这正是学生真正的学情反应,而我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为追寻教案而舍弃了这些学情,从而反应不出学生真实情况,这样就使教学流于表面,不走心。

反思后,如果在学生回答后老师这样反应,那就真正将学生学情融入教与学中,走走心的教育啦。

师:学生今天学习的《我是什么》也是一则谜语,你猜出来了吗?谜底是什么?(教案预设水或水珠)

生:云、雪、浪。

师:看来小朋友的回答有许多,谜底到底是什么呢?等学了课文后我们再来看一看。

这样暂时搁浅也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等到学完课文,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得出结果。这样顺着学生学情走的课堂教学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比强塞给他答案和结果效果会好上一百倍。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30《我是什么》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30 我是什么 教学设计。执教者 海珠区培红小学李思欣。一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 我 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与人的利弊关系。文作者并没有在文中说明 我 就是水,而是通过描述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30.我是什么 教学设计。沙河镇中心小学吴潘红。一 游戏引入 师 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做一个游戏 猜猜我是什么?游戏的规则是,我读完谜面最后一个字,你们才能举手。明白吗?我是一位魔术师,变猫变狗变羊群,太阳出来我不怕,大风一吹我就跑。我是什么?云 我是银线千万条,上接天来下着地,线长不能放风筝,...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2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及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 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教法 引导 点拨教学法 讲解法。学法 合作 朗读法。教学过程。1 猜谜导入,激发兴趣。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