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标解读。
认识时间”这块内容属于《数学课程标准》安排的四个学习领域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本内容的学习是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钟面,直观认识半时,再进步认识几时几分,初步体验时间的含义。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观察、动手、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的目的,也充分体现了《课标》的精神。
二、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的基础上编排的。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知道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能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还学习了表内乘法,掌握了乘法口诀。这些都是教学本单元可利用的资源。
本节课要求的学生对半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步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主题画面是一个学生早晨起床的生活情境图。在这幅情境图中,学生正在起床,挂着一个钟显示7时,并标明时针和分针;床头柜上有一个电子闹钟显示7时。虽然这是一幅很简单的图画,但涵盖了很多本课需要的知识点。
如:时间可以通过看指针式钟来知道,也可以看数字式钟表;指针式钟面的认识;整时是怎么看的;这个时刻的生活经历……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同时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和鼓励,使有着不同基础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此外,教科书第92页及94页的练习都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因此课堂各个环节的设计应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将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归纳,再加以总结,从而逐渐建立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活动过程。同时,课堂需要营造流畅、生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的氛围,在进行教学的同时,渗透守时、惜时教育。
三、学生分析。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东西,学生每天的生活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能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但毕竟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抓住创他们的好奇心,是设计教学的前提,同时要通过动手、合作、体验学习等学生比较感觉兴趣的活动,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和唤起他们的求知欲。
四、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的基础上编排的。也是二年级上册新增的一个单元,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能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还学习了表内乘法,掌握了乘法口诀。这些都是教学本单元可利用的资源。
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内容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五、设计思路及教学措施。
认识半时是认识钟表的第二课时,教材在认识了整时的基础上,以座钟图提供教学资源。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动手操作拨一拨、认一认,认识了半时,并找出半时的时候分针、时针所指位置的特点。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评价,是《标准》提倡的主要理念。
据此,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本节课的教学力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节课运用多**课件声像并茂呈现给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结合本节内容把几个时刻用钟面的形式显示出来,先让通过观察认识半时,再通起让小朋友去闯三关后,就能看故事……使学生在迫切想知道这些时刻的心理状态下参与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试着动手拨一拨、说一说,同学们对半时在钟面上的显示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让学生找出半时钟的时候时针、分针所指位置的特点,只有通过自己反复操作观察思考去感悟、发现。为了让学生有所发现,我们安排了三次动手拨一拨活动:
第一次,每个学生看图拨一拨、说一说;第二次,师生互动,师说生拨、生说师拨;第三次,同桌合作动手拨,观察并互相交流,找到几时半的时候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所指位置的特点。三次活动学生人人动手、人人动口,全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数学**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认识几时几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
第二层次是在5分5分数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1.设疑引出新课。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上学生说一说平时生活什么时刻在做什么,这样一来又可以复习旧知,又可轻松课堂气氛,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接着说梁老师的女儿喜欢看的儿童节目的钟表时间,让学生去写出两种写法。在学生让电子表表示法后,老师可以对电子表表示法后,半时为什么用30来表示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时间。将知识的学习渗透与生活经验中,使学习生活化。并且在知识点的前后联系上做足功夫,体现出数学教学的细节魅力。
2.认识钟面刻度。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出时间的基础。教材出示了一个钟面,学生可以观察到钟面内部是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钟面外部对应12个大格有12个数,教材上已经给出两个数,其余的要学生自己填写。安排这个钟面,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钟面刻度的结构,告诉学生时针转过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转过一小格是1分钟。
钟面上的阴影表示分针从刻度12转到刻度1,经过了5小格,每一小格表示1分钟,一共经过了5分钟,所以刻度1所对应的外部的数是5。也就是说,刻度1可以表示两种含意:当它表示时针的刻度时,它表示“1时”,当它表示分针的刻度时,表示“5分”。
理解了这一点以后,就可以数出每一个大格的刻度分别表示多少分了。
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钟表上的刻度,说出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每一大格里有多少小格,每个大格的刻度所对应的数表示什么。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说明:时针转过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转过1小格是1分钟。
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分针从刻度12转到刻度1,一共转过了多少小格,是多少分,刻度1可以表示几分。再用同样的方法数下去,刻度……分别表示多少分,要求学生在括号里填出相应的数。
等学生把所有大格的刻度对应多少分都写出来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观察:分针转一周,共转过了多少小格,是多少分钟,为下面引出“1时=60分”做好铺垫。最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钟面上每个大格的刻度作为时针的单位时是几时,作为分针的单位时又是多少分。
3.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出某些比较特殊的时间。
教材中举了两个例子,每个例子中的钟面上都用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区域,非常直观,下面用中文“几时几分”和电子表的表示法两种方法表示出钟表上显示的时间。由于对于每一大格,“5分”是最基本的单位,所以第一个例子是教学“几时5分”,在此基础上,再认识更一般的时间。
由于学生已经知道了每个大格的刻度对于时针和分针分别对应于几时和几分,所以教学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读出时间的具体方法。可以先让学生讨论一下如何读出钟面上的时间,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要读出一个时间,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
可以先看时针指在哪两个数之间,确定是几时多,再看分针指向哪儿,根据每一大格的刻度对应多少,就是几时几分。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时间概念的已有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在学生知道并记住“12∶30就是指12时半”,而对于为什么分针指向刻度“6”就是“几时半”,为什么要表示“几时半”在冒号后面就要用“30”,学生并不理解。等学生学习了这个单元的知识,了解了时与分的关系后,对这些问题就会有新的认识。
如果教师能注意把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升到一种新的高度来教学,学生对各种知识的理解就会融会贯通。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分清“一段时间”和“一个时刻”这两个概念的实际含意是很困难的。在教学时,没有必要对“一段时间”和“某一时刻”特别加以区分,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使学生明白所讨论的是某一点上的时间还是一段时间。在以后的学习中,这两个概念是并存的,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就会造成概念混乱。
生活中的数学”的内容虽然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但如果有时间的话,教师也可以利用教科书上的题材进行相关的教学。除了向学生介绍教科书上两个例子中对于时间的应用以外,还可以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时间的实际应用方面的例子。
除了教材上安排的练习形式,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更多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掌握知识。(见练习)
我们力求做到: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在教学中要注意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学具、教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六、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认识半时):
1.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认识几时几分):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学习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的进率,能够准确读出和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2、通过拨一拨,数一数等活动,学会看分针指在各个数字上的时刻,会读、写几时几分。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进一步提高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七、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导入到实践活动整个环节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且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动手、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求渗透课标中的以下理念:
1)数学思考方面,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在解决问题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2)在解决问题方面,引导感受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引导学生能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了解可以用数与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了联系;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整体规划
目录。一 项目简介2 二 教材分析4 三 学情分析。四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7 五 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和重 难点7 六 教学策略8 七 解决问题 整个小学阶段的前后联系10 八 精品课程二年级下册 解决问题 模块的实施方案 13 一 项目简介。精品课程 解决问题 是二年级人教版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由...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整体规划
认识钟表 模块整体规划。本文目录检索。一 精品课程建设指导思想2 二 精品课程建设与过去教研的异同2 三 精品课程建设总体目标2 四 苏教版 认识钟表 单元与人教版编排上的对比3 五 认识钟表 模块的教材分析3 六 认识钟表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 作用4 七 教学总体目标4 八 教学重点5 九 教学难点...
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模块整体规划
一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整体规划模块名称 二 课程研发分工。三 认识钟表 教材分析。四 学情分析4 五 总体教学目标4 六 教学重点5 七 教学难点5 八 教学准备5 九 单元内容分布及课时安排5 十 单元教学建议5 十。一 本单元教学难点的解决策略6 十。二 本单元学生常见错例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