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本单元继续教学“观察物体”,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并用视图表示看到的形状。全单元教材分两段编写,第一段观察长方体、正方体或这些形状的生活用品以及由2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第二段观察由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1、在知道物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基础上,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往往是不相同的。
2、进行简单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准备:课件、每人一只长方体模型、两只正方体模型,教师准备摄像头。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课前屏幕出示课题:观察物体。
师:知道今天要学习什么吗?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今天继续“观察物体”。(板书)
设计说明:简单的几句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干净利落,引起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回忆】
二、合作**,获得新知。
一)、认识“正面、侧面、上面”
1、观察有明显特征的物体:
1)出示图书柜模型(左侧面写着:三(6)班;右侧面写着:实验学具厂)
师:这是什么形状的?你能区分图书柜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吗?谁愿意上来摸一摸,并把它介绍给大家。(指出:通常把有门的这一面叫做物体的正面。交代“左侧面和右侧面”)
师:老师随意指一个面,你能很快说出是什么面吗?
2)师:今天,老师带还来了两个小测试,是关于图书柜的。想挑战吗?
测试一:这只图书柜是老师借来的,你知道是跟哪个班借的吗?(左侧的学生举手回答)
测试二:这只图书柜哪个厂生产的?(右侧的学生举手回答)
师:这是怎么回事呀?你有意见发表吗?(分别请左、中、右三个学生回答)想看看吗?(教师展示两面)
3)师:生活中像这样具有明显特征的物体很多。瞧,这是同学们的文具盒。
谁来摸一摸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4)师:你知道洗衣机的“正面、上面、侧面”各是哪一副图吗?
用线连一连。
设计说明:观察具有明显特征的物体,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由于学生坐在教室里的不同位置,不能同时看到图书柜的左面和右面,因此利用这一资源,巧妙设问,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惑,在疑惑中形成感受。
同时让学生明白,通常把物体有门的一面叫做正面。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不仅认识了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更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观察的位置决定着观察的结果,为后面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
二)、观察没有明显特征的物体。
1、(1)师:(出示长方体实物)这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指出它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吗?谁来摸一摸。
2)师:仔细观察,现在正面是什么颜色?上面呢?(前后、左右翻动两次)现在正面是什么颜色?怎么变了呢?
小结:观察没有明显标志的物体时,通常把正对着我们的面叫做正面。
3)练习:(请拿出自己的长方体)
a、说说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各是什么颜色?
b、按要求摆一摆:(1)正面是红色。(2)正面是蓝色,上面是黄色。
2、不同的位置看到的面不一样。
1)师:坐正观察老师的长方体,头不能动。坐在现在的位置,你看到了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
请中间位置前后两人分别说。为什么他们看到的面一样的呢?(因为这两个学生正对着长方体)还有谁看到了一个面,请举手。
问左边的学生:你们看到了几个面?是哪两个面?跟他一样的举手。
问右边的学生:你们呢?
2)师:想一想:如果让你坐在其他同学的位置观察,会有什么结果呢?
想试试吗?老师可以满足你们的愿望。不过我有两个小提醒:
第一离开座位时要轻声,保持安静,第二动作迅速。能做到吗?
3)交换位置观察并统计:
先拿出笔和统计表,记下你现在看到了几个面。填在第一次观察的空格里。下面拿好统计表和笔,听清楚要求两组坐到两组两组坐到两组两组再坐到两组相同的位置上,小组换位开始。
(事先安排组长,找不到座位的问问组长)坐正观察,这时你看到了几个面?完成第二次统计。听好了,现在两组坐到两组两组坐到两组两组再坐到两组相同的位置上,,小组再换位。
看看现在哪组动作最快!坐正,观察,头不要动,这时你又看到了几个面,完成第三次统计。带好笔和纸回到原位。
4)请同学们汇报一下。
5)师:(找个子矮的坐在右边的学生)你说说,刚才你在什么位置看到的是一个面?可以去站一站吗?你看到了哪个面?(强调目光要正对着这个面)
想一想,还可以站在什么位置看到的也是1个面?(学生上台,教师指导)
站在**看到两个面?谁来试试?指一指。
6)师:小明站在这个位置(长方体的右侧面),正对着这个面,他看到的肯定只有一个面吗?(请学生上台站一站)
如果中间一组同学坐在这,位置不变,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他们也能看到两个面?(移动长方体)
7)刚才同学们看到了1个面或2个面。你还能不能看到更多的面吗?前后6人小组商量一下。
每组派一个代表,站到你们找的位置去验证一下(如都站在一处问:就只有这一个位置吗?)。老师来采访两个学生分别看到了哪两个面。
师:想一想,站定一个位置,一次最多能看那到几个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自己手里的长方体。
学生举手交流发言,请不是看到3个面的学生上台观察,并使用摄像头验证。
师:为什么一次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呢?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站定一个位置观察长方体,最多看到几个面?最少呢?
设计说明:通过上面的学习,使学生明白,观察没有明显特征的物体时,把正对着我们的面叫做正面。通过的位置的移动,学生明白了不同的位置,看到的面也不一样。
并指出特殊情况,位置一样,个子的高矮也决定看到的面不相同。在教学中,教师很好的将统计这一学习方法融入到本节课中,初步渗透了统计的方法。学生观察得很充分,体会和感受也很深刻,明白了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最多看到3个面。
】三)、观察正方体。
1、出示正方体。
拿出一个正方体。按照题目的要求观察:从正方体的正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图形?从上面和侧面看呢?
师:其实,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这是我们以后要学到的知识。
2、观察两个正方体,学生汇报。(错误的同学请拿出第二个正方体,按照屏幕上的样子摆一摆,再订正。)
3、师:看看现在的图形怎么变化了?在作业纸上试试吧!
师:有不同意见吗?再拿出一个正方体,自己拼一拼,从侧面观察,你认为看到的是第几副图。订正。
4、用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分别按下面的要求摆一摆。
1)从上面看到的是?
2)从上面看到的是?
3)从上面看到的是?
四)、小小设计师:(要求:同桌合作,用手上的4个正方体搭一搭。)
有个国王想建造宫殿,但是他很挑剔。要求: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宫殿,都能看到3个房间。你会设计吗?
三、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或学会了什么?
师:(结束语)其实,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只要你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你会发现更多的美,在数学学习上,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评析:“观察物体”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起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以二年级观察实物为已有基础,也是学生进一步观察多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的前提。
教学这一内容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同时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教师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1、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图书柜开始观察,抽象到一般的长方体,认识了正面、侧面和上面。从具有明显特征的物体到没有明显特征的物体,让学生在指指、认认、说说等活动中实现认识的转化,符合学生的认知坡度。
2、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观察物体不是简单地用眼睛去看,而是有一些具体的要求。教师在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一定的观察物体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这是十分必要的。
3、围绕几何体与其三视图相互转化而设计练习。要求学生先观察1个正方体,明白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再增加到2个,横着与竖着都摆成了长方体,注重比较从这两个长方体的侧面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最后增加到3个,根据三视图摆正方体,虽然摆成的物体形状不同,但正视图相同。
由物体→三视图→物体,学生在体会这些同与不同时,空间观念得到了发展】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 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知道物体的正面 侧面和上面 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2 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
苏教版数学观察物体 三年级下册
观察物体 教学设计。大同市浑源县穆岳小学李春芳。教学内容 p41例题,p41 42想想做做1 3 教学目标 1 能够通过对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摆成的物体的观察,正确选择或描述出相应的视图 知道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2 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观察物体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 上册 第八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物体的正面 上面和侧面教学设计。太阳城小学王俊。教学目标 1.是学生通过实际操作 观察 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 上面和侧面,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面的数量可能不同,知道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