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发布 2020-11-19 00:58:28 阅读 3638

课标要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或对精彩段落和篇章的背诵,深入理解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并在熟读中体会、学习观察自然的方法,学会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

春。导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以本文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

方法与过程:

1、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2、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导学难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导学关键:引导学生领悟:要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

导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法。

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文中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

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答疑。

1.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2.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三、学生合作**,研读讨论展示,教师解疑。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1)潜心精读:

问题组]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明确]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

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幸福,含有深情的感觉。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四、知识方法小结:

五、作业。我看秋天》,仿照《春》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

六、板书。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

导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体会本文抓住特征生动描写景物的特点。

方法与过程: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抓住特征生动描写景物的特点。

导学难点:揣摩语言的妙处。

导学关键:让学生懂得,描写景物要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要融入感情。

导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法。

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初冬)

2、提问:初冬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提示:太阳、风、草色、树木、雾、人的活动)

明确:冬天在人们的心目中,总是与“衰草”、“枯叶”、“寒风”、“严霜”等联系在一起的,如唐代诗人柳宗元写冬天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他的眼里,冬天是萧条的、冷清的、孤寂的;但同样是写北中国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冬天却显得那么温情脉脉,风情万种,他写的是《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答疑。

1、作者简介。

2、自学字词。

3、读课文。

问题:1)朗读课文,概括一下济南的冬天的特征?(温晴)

2)写了那些景物?(板书:山、水)

三、学生合作**,研读讨论展示,教师解疑。

1、在文章中,哪句话对有山有水的济南美景做了总体的概括描写?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2、说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老舍用他的含情妙笔,绘山景,描水色,并把小城和小城的山水人格化了,山温柔慈爱的母亲,娇柔秀美的少女,那水呢?

阅读理解第五小节,找出济南的水与众不同的地方。

明确:1)不结冰,冒热气。(注意:“不但倒反”的作用)

2)绿→水藻。

3)澄清。3、感受结尾的妙处。

4、老舍是一位名家,但对于名家,我们也要有怀疑的精神。对文章的思路安排,你们有没有自己的看法?(学生速读课文)(提要求:1.速读。2.限时2分钟)

四、知识方法小结:

1)、写景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2)、用词讲究,富有表现力:手法多样,表达传神。(比喻,拟人)

3)、寓情于景,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五、作业。写一篇“初冬的早晨”的写景散文,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六、板书。教学反思。

竹林深处人家。

导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理解文中的词语,学习分层递进阅读文章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整体感知、体会江南竹乡的美丽景色,明白作者所寄寓的深情。

方法与过程:

品析本文优美的语言,各种修辞的作用,培养与增强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朗读中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作品的内容美和语言美;在欣赏、感受自然美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整体感知、体会江南竹乡的美丽景色,明白作者所寄寓的深情。

导学难点:在朗读中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作品的内容美和语言美;在欣赏、感受自然美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导学关键:在泛读的基础上选择重点段落进行精读。

导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法。

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江南竹乡,远远望去,一层又一层,分不出竹枝、竹干和竹叶,绵延着这辽阔的“绿色”的海洋,再加上“海洋”深处飘来的缕缕炊烟,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散文家黄蒙田先生走进那深深的竹林,探访一下竹乡之人吧。

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答疑。

1、了解作家作品。

2、学习生字:

晾(liàng) 沏(qī) 隧道(suì) 竹箬(ru) 屏风(píng) 密密匝匝(zā) 山麓(lù) 山岚(lán) 竹坞(wù) 匾箪(dān)

3、理解生词。

4、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学生合作**,研读讨论展示,教师解疑。

1、默读课文,理清结构。

明确:全文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总写远望、近观、居高临下所见的竹林景致,表现江南竹乡竹林茂密、深如海洋的特点。

第二部分(4——7):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描述了自己在竹乡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江南竹乡的美丽富饶。

第三部分(8):结束了那段美好的回忆,总写江南竹乡给作者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象,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竹乡的怀念之情。

2、作者怎样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写竹的韵致?

明确:视觉:作者从远观竹海,竹林茂密;竹浪起伏,气势深沈;登上竹坞,极目四顾还是竹子来描写,在视觉上看到竹是长得那么茂盛。

听觉:作者在竹坞里面对着辽阔的竹海,除了听到近处微风吹拂竹叶的沙沙响声,再听不到别的吵音,这是从听觉描写竹林的寂静。

嗅觉:作者沏一杯碧螺春茶,茶里面有一股清香竹的气息。甚至连空气也是充满了竹的清香。这是用味觉嗅觉描竹的气息。

3、《竹林深处人家》用了过半的篇幅来描写竹林,而描写竹林人家部分不到一半,你认为这是不切文题吗?

明确:本文的主题是描写竹林深处人家的恬静闲适生活,但这人家何来,必须交待清楚,而且“深处”两字极为重要,若不是在竹林深处,便见不出这些人家所过生活的恬静,因此作者需要用很大篇幅描述竹林的深、密和广,一山连一山的都是竹,从平地到山顶都是竹,经过这样的铺垫和衬托,山村人家的闲适生活便有根据了。所以作者用了超过文章一半的篇幅来描写竹林的茂密,是合理而切合文题的。

四、知识方法小结:

这篇课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多角度描写茂密的竹林。同一竹海,从不同角度看,作者的感受不尽相同。文中先写“远望”,整体感受竹林如海。

接着写“深入到竹海里去”近看的感觉,如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然后再写穿过最密的竹海,来到较高的“竹坞”,可以“举目四顾”,看到的“除了竹子,还是竹子”。这样描绘的竹海丰富多彩,层次井然。

五、作业。六、板书。

教学反思。树林和草原。

导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运用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方法与过程:通过朗读和分析,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写景成功的要领。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x

教学冃标。1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牛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白学讨论,白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牛白学能力。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3 情感态度价...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第一课时。目标提示。1.体会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的丰富和用词的准确性。2.初步了解一些文言实词的用法,理解文意,体会童趣。各个击破。1.根据拼音写汉字。ch ng y ng ch n 娟浩mi o 雕l u ju n 刻。指破迷津 音 形 义有机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汉字。徜 从彳 ...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仍以人生为话题选编课文,所选文章有诗歌 散文 寓言 经典格言等,题材丰富,寓意深刻,便于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人生。二 单元教学目标。1 积累词汇和格言。2 进一步加强朗读训练。3 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4 培养学生的自主 意识,引导其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