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继续加强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
3、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二、单元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识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词汇。
2、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熟悉故事的情节。
3、体会文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4、能根据作品反映的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单元教学难点:
1、对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和语段加以体味,作深入的思考。
2、了解作者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是细致观察与想象奇特的结果。
3、学会关心生活,细致观察,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
四、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往事依依2课时。
幼时记趣2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2课时。
伟人细胞2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名著阅读2课时。
往事依依。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成长的源头,感受她对学生时代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片深情。
2、采用反复诵读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积累语言。
3、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自觉性。
重点和难点:
1、重点:学习本文有感而发、由事入理、抒发感情的写作思路;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
2、难点: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深刻领会读书做人的道理。
教学设想:1、《往事依依》作者是于漪,著名语文教育家,本文是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鉴于本文内容浅、易懂。因此,教学着重引导学生:
一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二是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之理,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名师,最终让学生能像于漪老师那样热爱文学。
2、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第一单元,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把我们带进了亲近文学、走进文学之门。但我们一踏进大门去就觉得眼花缭乱,似走入仙境,又似走入迷宫,近处是弯曲盘旋的山路,远处是波澜壮阔的大海。这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让人痴迷又让人不敢涉足。
没关系,这节课,于漪老师用她曾经跋涉过的脚印,指引我们拥抱文学,用她曾经渡过这雾海的小船,载我们去遨游五彩斑斓的文学海洋。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第六课,首先,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于漪老师。
2、交流资料。
作者简介于漪 (1929- )女,江苏镇江人。202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
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等。
于漪老师认为讲课要有情趣,应把学生带入文学的情趣中,做到声情并茂,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一次在讲课时朗读《祖国啊,我的母亲》,读到动情之处,于老师真的声泪俱下,听课的师生无不为之震撼。
二。合作**课文内容。
1、配乐朗读,了解课文。
2、就是这样一位老师,在她70余岁时,应邀为我们写了这篇文章,下面我们先一起欣赏这篇课文。
自由诵读课文,请思考下列问题:(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
1)遇到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把它圈出来。
2)从哪一节可以看出是对往事的回忆?哪些词语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往事的追忆之情?
第一节;搜索枯肠,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3)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已的哪些往事? (一句话概括)
读《水浒传》
读《千家诗》
听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听新派的老师讲田汉的新诗《南归》
4)于漪老师在教坛上辛勤耕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她的成长源头是什么?(用文中的材料回答)
5)作者为什么选择这几件事情来进行回忆?这些事情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这几件事情给于漪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事都跟读书有关系,因为于漪老师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绝大部分来自于读书,这些事情让于漪老师喜爱上了文学并走上了文学之路。
6)这几件事是怎么衔接在一起的?
承上启下的句子(学生一起朗读)
7)首尾两小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第一节、对小时候几件事的回忆,它有总领全文的作用,它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末尾一节收束全文。
学生集体朗读这两节,体会作用:首尾呼应。
总——分——总的结构。
三、集体诵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熟读课文,背诵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一、表情朗读课文。
二、品味语言,明确主旨,欣赏背诵。
1、请大家静下心来,打开课本,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来进一步品味文章。请同学们思考这样的问题:文中哪些词语、句段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
找出范例围绕问题,进行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并在书上圈点批注。
2、请学生自由发言要求:发言的同学尽可能声音响亮点、清楚点,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自由发言。
生默读课文,画出好词佳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交流讨论)
3、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各取所需,自由朗读,再次品味了文章优美的语句。自由朗读,再背出一两句读过的歌咏祖国风物或描写春夏秋冬景物的诗。
4、根据课文第五段描写的情景,背诵《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学生表演,评价,集体背诵)
5、请一位同学朗诵新诗《南归》 (教师作指导)
三、合作**。
1、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位老师讲课时的情态和自己听课的感受。(写好后全班交流评价)
2、思考作者追忆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讨论,教师明确)
1).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2).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3、说说自己课外读过哪些好书,推荐给大家(学生交流)
四。 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用得好的四字词语和句子。
2、课外搜集名人好读书的事例。
拓展资料(另附)
1、作者简介。
2、《往事依依》中的古诗词。
教学反思:幼时记趣。
教学目的:1、借助注释、词典和教师指导,能初步读懂课文并能正确朗读,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体现的童心,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2、自主学习,重点问题集中研讨,共同解决。
3、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学习作者惩罚**、同情弱小的纯真童心。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词典和教师指导,能初步读懂课文并能正确朗读,不读破句子,注意语调和语气。
教学难点: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物外之趣”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童年时或许都观察过蚂蚁,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乐趣?今天学习一篇清朝人写的文章,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观察微小生物产生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许它也会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2、交流有关资料:
沈复,清代散文家,代表作《浮生六记》。
二、自主学习,合作**。
1、结合注释读课文,给课文中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试着断句。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
一、二两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发现问题,提出意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内交流。
3、教师指导,强调重点:
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无则省略)
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余明察秋毫故和拟强怡然称快其必之则然。
3)特殊句式:
群鹤舞(于)空。
徐喷以烟(以烟徐喷之)
作……观。4、朗读课文第。
一、二段,指导朗读。
5、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的译文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交流。
6、教师指导,强调重点:(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于其神游庞然大物方之盖拔山倒树;
3)特殊句式:
使(之)与台齐。
驱之(于)别院。
以……为 ……为所……
7、朗读课文第。
三、四段,指导朗读
三、齐读课文
针对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评述,以鼓励表扬为主
四、作业:(1)抄写不认识的字 (2)练习二
第二课时。一、复习:
1)注音:童稚( )项为之强( )藐小( )
怡然称快( )鹤唳云端( )
2)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必细查其纹理( )和拟作群鹤舞空( )
徐喷以烟( )又留蚊于素帐中( )
3)翻译句子: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故时有物外之趣
二、导入:昨天我们通过仔细的阅读课文,基本上读懂了文章的大意,今天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了解一下作者童年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物外之趣”,“趣”又因何而来。
三、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情?
观蚊成鹤:群鹤舞空、鹤唳云端;神游山林;鞭打**)
四、小组合作**:
1)讨论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班内交流。
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找出文中能体现观察仔细的语句)。
2)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
惩罚**、同情弱小的童心,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3)根据课文所叙,你能说一说作者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吗?
五、拓展:齐读课文,注意体会文中的童趣。并说一说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
六、总结:想象力是心灵自由翱翔的翅膀,乘着这双翅膀你会探寻到更为广阔的奇妙的世界,体会到更多的创造的乐趣。观察会给你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了这双眼睛你便不会错过生活中所有精彩的瞬间,希望我们都能充分运用这双眼睛和翅膀。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上册单元教案第六单元《奇思妙想》
第六单元奇思妙想。单元学习目标 1 欣赏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和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2 初步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能运用联想和想像扩展文章内容,丰富课文内涵。3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和看法。4 体味和推敲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作...
七年级语文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 七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单元目标概说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名家优美诗文。赵丽宏的文章把文学这一抽象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展开对话的形式,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文学的大门。巴金的散文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表现出种种真切而精妙的感受。冰心的诗是哲理与形...
七年级语文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第六单元教案勤业中学王庆华。一 单元教学目标。1 学习用毛笔书写,初步培养书法修养 2 欣赏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和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3 初步了解联想 想象的作用,在写作中学习运用想象 4 学习婉转拒绝。二 单元教学设想 总课时安排11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