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月迹教案

发布 2020-11-14 02:52:28 阅读 6104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都是有关童年趣事的,《月迹》更是一篇充满童心童趣的优美散文。如何在一堂课短短45分钟的时间内把散文的这种美传达给同学,是我本节课思考的重点, 学习本文,最终应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因此,本文的教学应先整体感知寻月的过程,然后抓住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入手进行分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重点。感受文章内容,品味课文语言,体会童真童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与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散文的美,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点】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以答记者问的形式体会孩子们丰富的心灵世界,了解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散文的美,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搜集贾平凹的资料,搜集与月亮相关的诗文;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问题。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以月组词。

月光明月皓月朗月月圆。

2.说出与明月有关的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月出于东山。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散文大家,看看他眼中的月亮,听听他的月亮故事。

二、资料链接。

简介作者。贾平凹((jiǎ píng wā):2024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

2024年开始发表作品。202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2024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

2024年创刊《美文》。2024年创作《废都》。2024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奖。

2024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24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24年凭借《古炉》 ,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

贾平凹的散文内容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贾平凹于传统的散文写作中,取了个大突破——凡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爱与恨),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现文中。在他文中,不难发现贾平凹的赤子之心,于现今复杂的社会里的确难寻。

而且,贾平凹对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间清晰易见。他常用轻淡的笔墨,再现实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常忽视的景象,但却能引人入胜。在他的《丑石》、《静虚村记》、《夜游龙潭记》等篇中,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一艺术特质。

他的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水清纯透明。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贾平凹道出他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哲思。贾平凹的大部分散文都闪烁着哲理的火花。

这种哲理多出自作家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论的重复,哲理的诠释过程也就是文章的重心,极富情致和个性。

三、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时间:中秋的夜里;

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

人物:奶奶、我和弟弟妹妹;

事情: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

2.明确文章重点:寻月亮。

3.脱离课本说说寻月的过程。

中堂里,镜中看月:月儿由圆而亏,终无踪迹。

院中望月:月光“玉玉”“银银”,月亮既大且圆,里面有桂树,还有人。

进一步在院内寻找:发现一切光洁之处,俱有月亮在其中。

兴之所至,院外河中寻月:发现“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

突然瞳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四、深入**仔细追问。

1.分组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及本文的材料,将每人提的问题先在组内解决(可不全部解决)。

2.每组推荐一位同学以作者的身份上台接受采访。

3.台下学生作为观众就自己的疑难向作者提问,台上同学予以解答。

预设问题:课文开头写道:“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

如何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这句话?

寻月过程中孩童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表现了什么?

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篇文章与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显著的不同?

这篇文章的语言和其他的作品相比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明确:不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神奇,他们对大自然发生的任何现象都充满了好奇,他们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求索的欲望十分强烈。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不觉满足”的。

满足——孩子们在寻月,其实也是在寻找梦想和希望。找到了月亮,也就有了希望,心里便踏实了,满足了。

一轮圆月挂在无边无际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既然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

寻月过程中孩童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镜中月亮由圆而亏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听说月中有树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仅属于她,大家由“羡慕”而“嫉妒”,不由得“争执了起来”。

—听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大家“越发觉得奇了”。—河中寻月,瞳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一番议论之后,大家“都觉得满足”。

这个心理过程表现了孩童渴望了解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心理,因一时不能了解而产生的失望之情恰恰反衬了这种好奇心;也表现了孩童的争强好胜之心,因不能拥有月亮而产生的嫉妒和争执,也恰恰反衬了这种争强好胜之心;最后认识到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都觉得满足”,没有任何一个人想独占月亮,只要大家都拥有就好,表现了童心的纯洁美好;“来了困意”后,大家“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更表明孩童们之间本没有任何隔阂,弟兄姐妹一家亲。

奶奶了解、爱护并有意于发展孩子的童心童真,孩子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讲故事的奶奶其实也在关注着月亮。是奶奶首先提醒“月亮出来了”,让孩子们看月亮;月亮消失后,是奶奶要求孩子们“快出去寻月吧”;是奶奶告诉孩子们月亮里有桂树,有嫦娥,给了孩子们许多闻所未闻的知识;当孩子们为月亮而“争执”时,是奶奶给每人倒一杯酒,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月亮,这简直是一个非凡的创意;最后还是奶奶让孩子们从院内寻到院外,见到了水中之月,又见到了瞳中之月。奶奶了解童心,自身对生活也充满了热情,甚至自身也童心未泯;奶奶又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并把孩子心灵引领进新的高尚境地。

没有奶奶这个形象,就没有孩童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童心灵的升华。

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常以月亮的圆缺比拟人世的盛衰,抒发伤感乱离、期盼团聚的思想感情,因而常写的题材是闺妇思夫、征人思妇、游子思乡、家人思亲、分离思合等等。由于以日为阳,以月为阴,因而吟咏月亮的诗文一般缺乏阳刚之气,即使是豪放之作,也难免伤感之情。本文的不同之处,首先在于不是写离人赏月,而是写中秋之夜弟兄姐妹团聚,且在祖辈指引下共同赏月;第二,作品的基调是温馨、融洽、热烈、追寻、向上,而不是伤感、悲凉;第三,作品有意识地把赏月与孩童们的成长结合起来,随着寻月的进程,孩童们的认知在发展,心灵在升华。

这一切,都使得文章不落窠臼,有耳目一新之感。

这篇文章语言的最大特色就是富于童趣,弥漫着鲜活的、纯真的孩童气息。写孩童寻月,写孩童眼里的月亮,一切就着孩童的言行、感受和心理来写。在孩童们那里,月亮运行“是长了腿的”;面对穿衣镜里的圆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看到桂树上“累累的骨朵儿”,“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三妹因为和嫦娥一样漂亮,就认为自己就是嫦娥,就是月亮的主人,“月亮是属于我的了”;议论月亮时,“月亮是我所要的”,以一个“要”字表示对月亮的爱,“月亮是个好”,直接把月亮与好相联系;而最后,拥有月亮和天空,如此之大的口气,也只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孩童才讲得出。

五、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主题思想:本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描绘了皎洁的月色和到处映现出月亮的景象,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像,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

写作特点:①线索清晰 ②富于童趣 ③立意丰富而深刻。

六、课后学习。

皎洁的月亮,给童年的作者带来了神奇与享受。相信在晴朗的夏夜,你一定凝视过神奇的夜空,神往过灿烂的星辰。请以“夏日星空”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一定要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大胆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一切与星空有关的人与事都可以写进去的。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 《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最后一课 同步练习。一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1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2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3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课题。第二单元复习。课时。1课时。总第?课时 科任。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品赏散文含蓄 生动 简练 优美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 并加以积累。过程与方法 能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并结合所写内容,合理安排线索,组织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在口语交际中善于抓住对方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评价检测卷苏教版

90分钟 100分 一 积累与运用 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逞能 ch n 确凿 z o 沮丧 j人声鼎沸 f i b.脊梁 j轮廓 ku擎柱 q n蹑手蹑脚 ni c.倜傥 d n一摞 l i 胆怯 qi不堪设想 k n d.菜畦 q风靡 m兀地 w鲜为人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