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5落花生》优质教案

发布 2020-11-16 07:44:28 阅读 2548

15、《落花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语言朴实无华,却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等一系列活动,十分自然地揭示了主题思想:“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设计理念: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本课设计力求引导学生提出真问题,并教给方法协助其解决问题,以此品析关键词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以及行文的好处、妙处,使学生真学、真想、真收获、真提升。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词语和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渗透质疑方法。5、学习作者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学习作者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3、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渗透质疑方法。教学准备:

1、根据需要制作多**课件。2、布置学生预习: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2)、查资料了解花生果实形成的过程。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2、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3、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教学过程:

一、回顾“种花生、收花生”,导入新课。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师:花生的意外收获令我们惊喜万分,母亲是个有心人,高兴之余,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一起过一个收获节,一方面让我们品味到花生的香甜,另一方面让我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一家如何边吃花生边谈花生,继而又如何谈论到了人生的?二、质疑解疑,品读研析“吃花生、谈花生”。(一)发现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吃花生、谈花生”部分,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二)、质疑解疑(生默读课文后自由质疑)

1、预设一:爹爹的到来为什么很难得?

师:你问得多好,父亲跟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对不对?不过作者却说父亲来了实在很难得。猜猜这是为什么?

师:快速地翻一翻课后的资料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他忙些什么?(师补充资料: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许地山就跟随他的父亲来到了大陆,那个时候许地山的父亲在广东一带做知县,平时为老百姓的事情奔走忙碌,所以很难跟家人在一起团聚。)而那天晚上父亲也来了,所以说——(生:实在难得)

师: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敬意来读一读这段话。

2、预设二: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这个可贵指什么?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先得知道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问题提出来了,靠谁解决?(生:靠自己)

师:我最欣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为了更好地读书思考,老师这儿有个友情提示,先围绕问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再把自己的理解简单地批注在旁边。

写完了能够和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听听别人的意见。(生默读课文,勾画批注。)交流:

生:我觉得花生的品格最可贵,父亲就是要我们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炫耀自己。

师:有两个词我特别喜欢: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谁能读读这段话?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也想想:父亲说花生就说花生吧,扯上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呀?

3、预设三:也许有些同学这样认为:苹果、石榴、桃子既好看,又好吃,又善于展示自己,也很有用处,也愿做像苹果那样的人。对不同见解,也应肯定。

师:大家想一想,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那儿,就是在炫耀吗?——摇头了。不是。那是它生长的特点呀,对不对?它就长在那儿!你说苹果要是长土里去那还叫苹果吗?

师:刚才这个孩子的发言有一点我很欣赏,就是她发现了父亲其实是在拿花生跟和它的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桃子、石榴、苹果比,干什么?(生:作比较)

师:聪明!对比啊!对比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花生虽然不好看,不过。

它像刚才那位孩子说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外表不好看的花生却能默默地给人带来好处,真的是更可贵,更让人钦佩。

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花生的这份可贵。(练习读,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4、父亲希望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我”对父亲的话,听懂了没有?从**能够看出来?

5、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这样的人或物?结合实例来说说。(如清洁工、老师、蜡烛、春蚕、太阳等)

6、父亲的这次谈话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教师引读最后一自然段。7、许地山确实把父亲的话印在了心上,他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他以前说过:

(课件出示: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学生朗读。

8、是的,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们来看许地山的资料,让学生朗读体会许地山的成就。学到这里,你是不是对许地山油然产生敬佩之情?

三、总结全文,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重点写谈花生,是为了向我们介绍花生的好处吗?他是借花生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这种表面写物实际上赞美人的写法叫“借物喻人”,同学们在写作中能够尝试着用一用。

2、同学们,许地山在这个收获节上能够说收获颇丰,品尝到了花生的香甜,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还在父亲的引导下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这就是谈话的教育,这就是生活的教育。同学们,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让我们记住: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都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四、小练笔。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你想对落花生说些什么呢?是想再一次的赞美它?

还是要给它一些另外的建议?请以“落花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想法。板书设计:

种花生。收花生不图虚名。

落花生。借物喻人)吃花生默默奉献议花生。

教学反思: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五年级初是训练质疑的最佳时机,课堂伊始,我就让学生自己读书,发现问题,用“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练习题问题,再将解决问题的权力大胆地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合作、交流使问题得以解决,在这中间教师顺学而导,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想学、要学的欲望,真正做到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但是,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往往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学生提问,不是抓住主题,而是支离破碎,不得要领,或仅仅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偏题、离题,甚至与主题背道而驰。这时,我们应因势利导,即时指出毛病并恰当引导,对提问提得好的学生则即时表扬。同时,对勇于提问的学生,老师要用语言、眼神、手势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赏,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

总来说之,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只等待老师发问的被动学习心态,能促动积极思考意识的形成。改变原有的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只有让学生靠自己的水平去学习,才能形成独立自尊的健全人格,这正是我们新课标所提倡、追求的。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错题 15

错题a 出自五年级上册作业本 我爱你,汉字 那 n n 英在那 n n 里过得很快乐。错误解答 那英选择了 n 原因分析与措施 1 平时称呼习惯。2 不知道姓氏读音不同。今后应注意观察,平时多积累。错题b 五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 长相思 语段练习 山一程,水一程 说明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外的将士的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5落花生》公开课教学设计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落花生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含义,学习花生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的道理。2.在学习中,初步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3.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0自然段。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含义...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5落花生》赛课教案

落花生教案。一 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你们出一道谜语,仔细听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猜出来了吗?对是花生,它也叫落花生,它的花落之后,形成尖尖的果针,果针钻入泥土,在土里发育成果实,落花而生,所以叫落花生。今天我们就学习许地山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散文。一,检查预习。1 师 课前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