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案集

发布 2020-11-12 06:07:28 阅读 1149

第二单元。雪。鲁迅。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了解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各自的特点。

2.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二)能力培养点。

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三)情感体验点。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学习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

难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疑点:这篇散文诗写的是雪,却别出心裁地从描写雨来开篇,为什么?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教读课。日月光华、风雨雷电、浪花海燕……在多情的作家的笔下,化成了一行行充满激情的文字。这一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散文诗,我们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来品读作品诗化的语言,揣摩作品内在的情感。

引导学生比较两幅雪景图,在**、**、文字三者的结合下,使学生沉浸到审美的意境中去。

三、**平台。

1.教具学具准备。

****器、投影仪。

2.多**课件撷英。

1)课件资讯。

2)素材储备。

彭丽媛的《塞北的雪》、北方雪景图、前半部分欢快轻松优美抒情后半部分激越悲壮的**。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本课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各自的特点。

2.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二)教学流程。

1.导入。2.课前热身。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磬口(qing) 朔雪(shuo) 凛冽(lin) 粘连(zhan)

2)走近作者。

3.合作**。

1)整体感知。

雪》是鲁迅散文诗《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文章描写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体现出作者的倾向:与“滋润美艳之至”的“江南的雪”相比较,他显然更醉心于“朔方的雪花”。

2)四边互动。

互动1诵读课文,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

互动2南方的雪景有什么特点?在文中圈出来。

互动3北方的雪景又有什么特点?在文中圈出来。

互动4在作者的笔下,雪化成了一行行充满激情的文字,让我们来透过文字,去品味文章的内涵。从文中找出能体现雪的灵性的句子,并圈点出关键的词语加以分析。

互动5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再来体味两幅雪景图所传递出来的画意。

互动6作者对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的描绘,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

4.达标反馈。

1)“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里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这句话中的“闹”字用得好不好?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把它写下来。

2)“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放置而且升腾地闪烁。”读了这一句,你会产生怎样的情感?

5.学习小结。

1)内容小结。

2)方法归纳。

反复诵读,在熟读之中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品味优美的语言的同时来体昧其丰富的内涵。

三)延伸拓展。

1.链接生活。

2.实践探索。

四)板书设计。雪。鲁迅。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优美)

朔方的雪:放置升腾(壮美)

第二课时。一)本课目标。

1.学习文章运用的对比手法。

2.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二)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

2.课前热身。

1)听写词语。

隐约嗡嗡灼灼消释褪尽蓬勃弥漫凛冽。

2)选词填空。

3.合作**。

四边互动。互动1

江南的雪景如此的滋润美艳,作者有没有什么遗憾,为什么?

互动2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

互动3如何理解“死掉的雨”、“雨的精魂”?

互动4作者对北方的雪持什么态度?

互动5北方的雪是不是能洗却作者心中的遗憾呢?

互动6江南的雪是优美的,朔方的雪是壮美的,作者在文中将这两个形象放到一起写,是不是对立的?

互动7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了塑雪罗汉,两文在写到塑雪罗汉时的写法和目的有何不同?

互动8这篇散文诗写的是雪,却别出心裁地从描写雨来开篇,为什么?

4.达标反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磬口( )脂粉奁( )目光灼灼( )

裉尽( )朔方凛冽( )

2)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扩展成50字以上的一段话,要求用上一两种修辞手法。

5.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2)方法归纳。

三)延伸拓展。

四)板书设计。雪。鲁迅。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优美)——怀念家乡。

朔方的雪:旋转升腾(壮美)——渴望战斗。

雷电颂。郭沫若。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了解《屈原》创作背景及本文在《屈原》中的地位。

2.学习本文用象征手法来表现时代主题。

二)能力培养点。

1.指导学生诵读,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三)情感体验点。

学习屈原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凛然正气和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理想。

二、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内心独白《雷电颂》的含义。

难点:象征手法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疑点:郭沫若写《屈原》的意图是什么?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教读课。雷电颂》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白,也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抒情散文诗。指导学生大体上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以及《雷电颂》在《屈原》中的地位。

要依据散文诗的特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来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三、**平台。

1.教具学具准备。

屈原》剧照。

2.多**课件撷英。

1)课件资讯。

unid=1103

2)素材储备。

屈原》碟片、朗读材料。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本课目标。

1.理清本文的结构层次。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二)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2.关于《屈原》

3.课前热身。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睥睨稽首污秽犀利迸射虐待雷霆踌躇忏悔罪孽。

2)填空题。

4.合作**。

1)整体感知。

2)四边互动。

互动1屈原》第五幕的剧情和情节结构怎样?

互动2诵读课文,看看屈原的独白写了哪些景象?

互动3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将这些物象加以归类?

互动4小组**,屈原为什么要呼唤风、雷、电?

互动5怎样才能获得光明?

互动6谈谈你对屈原形象的理解,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互动7雷电颂》的结构层次怎样?

5.达标反馈。

6.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2)方法归纳。

三)延伸拓展。

四)板书设计。

雷电颂。郭沫若。

风、雷、电追求光明。

土偶木梗的群象憎恨黑暗。

第二课时。一)本课目标。

1.学习本文用象征手法表现时代主题。

2.领会作者抓住事物特征展开丰富想像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

2.课前热身。

婵娟在这场戏中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她的出现,以塑造屈原这一人物形象、展示全剧矛盾冲突有什么作用?

3.合作**。

四边互动。互动1

什么是象征?

互动2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风、雷、电等形象象征了什么?

互动3历史剧《屈原》的写作前景及写作意图是什么?

互动4开篇的舞台说明什么作用?

互动5雷电颂》想像瑰丽奇特,本文是怎样展开想像的?

互动6举例说说本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互动7联系当今,谈一谈自己如何从行动上向屈原学习。

4.达标反馈。

5.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2)方法归纳。

三)延伸拓展。

四)板书设计。

雷电颂。郭沫若。

风、雷、电追求光明。

象征。土偶木梗的群象憎恨黑暗。

短文两篇。巴金。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

2.了解课文内容。

3.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二)能力培养点。

强化诵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蕴含的美感。

三)情感体验点。

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生人格。

二、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难点: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疑点:作者为什么不写日,不写月,而写与日月无关的东西?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自读课。诵读,感知文意。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结合文中重要词语的意义,贯通理解两篇文章引用传说的深意,从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平台。

1.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2.多**课件撷英。

1)课件资讯。

2)素材储备。

课件,日、月的投影片。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五、教学步骤。

一)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2.课前热身。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瞬间皓月侵入一撮。

2)走近作者。

3.合作**。

1)整体感知。

日》、《月》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作者触物生情,神与物游,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在谷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嫦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信念。

2)四边互动。

互动1课文包含了哪两个神话传说?对这两个人物的行为,你是怎么看的?

互动2日”“月”在文中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细节描写体会出来的?

互动3飞蛾扑火、夸父追日、嫦娥奔月,这三者是不是有相似之处呢?

互动4 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赞美飞蛾扑火、夸父追日,为什么?

互动5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死,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互动6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互动7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作者主要以了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篇文章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4.达标反馈。

运用象征手法,写出以下词语可以寄寓的象征义。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集

老王送冰。生活片断送钱先生善。搭老人。送香油 鸡蛋。小组讨论完成,学生相互评比 教师增讲 除段落安排有序之外,还应该 贯穿全文的线索。可以看出,作者是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的。坐老王的三轮,一路说说闲话,作者平易近人,老王也肯把身世相告。写老王眼疾,说到女儿给他大瓶鱼肝油,可见一家人对老王很照顾。老王...

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集 教学教案

第五单元分析与提示。本单元入选的四篇散文和五首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优秀篇章。无论其写景 传记 寓理 赠序以至抒怀,无一不表现出古代贤人的意趣和志向,教师略加点拨,学生不难读懂,非常适合当代中学生阅读。教学本单元,不仅要读懂这些作品,了解丰富深厚的感情,理解博大精深的思想,体会...

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集 教学教案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字的音 形 义三方面理解 认知,可以让学生大声读一读,动手写一写。三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 朗读课文。要求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2 疏通文意。1 先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补充注释。风烟俱净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