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光》教案 教科版

发布 2020-11-11 15:20:28 阅读 8462

五。年。级。

科。学。教。案。

班。第二单元)

罗甸第四小学何之华。

第一课光和影。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准备: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教学重、难点:**影子的特点。

教学过程。1.引入: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

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3.关于“光源”的教学。

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

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4.影子的特点。

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吗?

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现自学科学书第25页,看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要求。

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

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

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

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5.回顾和总结。

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板书设计:2.1光和影。

影子产生的条件: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光源: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影子的特点:

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教学反思:第二课阳光下的影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过程与方法:

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2.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

教学准备:日晷的**或课件;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

教学重、难点:**影子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二、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

三、整理我们的记录。

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

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

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

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

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

四、日影观测仪。

1)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板书设计:2.2阳光下的影子。

铅笔影子的变化。

观察时间。太阳位置和方向。

影长。影子变化柱状图:

教学反思:第三课光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教师通过一个机智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关注“光是怎样传播的”,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2.教师对学生的猜想分类,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推导可能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注意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质疑。

3.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在不断的验证和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多次反复,最终达到一致的认识——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置情景、学生画图来设计实验,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最终达到一致的认识——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兴趣,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并能把实践结果和大家分享。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在不断的验证和否定的过程中,多次反复,最终达到一致的认识——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教学准备:表达学生猜想的实验单,每组一些带孔小纸板,一张白纸屏,一把手电筒。

教学过程:一、导入。

教师在课前特意把教室的窗帘全部拉上,并熄灭教室的灯,使学生在一进入教室时感受到有些昏暗。然后,打开教室的灯,昏暗的教室一瞬间变得十分明亮。学生感受到这强烈的对比,这时,教师提出问题:

光是怎样照亮整个房间的?把你的猜想画出来。同时给学生提供实验单。

二、学生画图表达自己的猜想。

三、教师采集整理学生有关“前概念”

学生画的结果直观地反映出他们有关于“光是怎样传播的?”的理解,教师很快把握了学生的“前概念”,大概分以下几种情况:

图1,学生解释,光是一圈圈地向外传播的,并且光一圈一圈地变暗淡。的确,很多儿童书、动画片中就是这样呈现烛光等光现象。

图2,学生解释,光是沿直线向外传播的,并且桌子遮挡了光,桌子下没有光。但也有学生没有注意桌子是否透光。

图3,学生解释,光是一种波,所以是像波浪一样向外传播,还有一位学生在课外书上看到光具有波粒二相性,还画出了一些小点表示粒子。

图4,学生解释,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有时也会拐弯。

图5,学生解释,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但是遇到墙壁会**,照到桌子底下,因为他观察到打开教室的灯的时候,甚至桌子底下也变亮了一些。

图6,学生解释,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因为他观察到光传播得很快,所以判断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学生对光是怎样传播的主要有四种认识:沿着直线传播;沿着波浪线传播;一圈圈向外扩散;有时候会拐弯。

四、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实验的结果。

给学生出示实验材料:一些带孔小纸板,白纸屏,手电筒、小支撑座,并演示它们的用途。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大家相互质疑。

如图,打开手电筒,白屏上得到一个光斑,能否确定光是怎样传播的?

结论:四种方式都可能,不能判别哪种方式更符合实际情况。

五、学生实验、观察、讨论、质疑和得出结论。

1.学生实验、观察和得到初步结论。

必须把纸屏对齐,手电筒的光才能达到白屏。大部分学生同意——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学生质疑。

3.再次进行实验,达成一致认识。

纸屏顺着一定的方向,斜着摆放,让手电筒的光穿过两个带孔的纸屏到达白屏。看哪组摆的更斜。

这个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观察,手电筒和纸屏的摆放位置有什么规律?

学生的观察:它们在一条斜着的直线上。

学生同意: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一般情况下,光在空气里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课后小结:光沿着直线传播,第四课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照射到物体的表面上,会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体验光的反射规律。

2.会观察、记录、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精神。

2.意识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知道光照射到物体的表面上,会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体验光的反射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平面镜、粉笔、彩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1.教室外比较亮,教室内比较暗,你们能把比较亮的光线引入教室中吗?

2.如果你觉得把亮光打倒北墙上太容易了,你能不能试试把光线打到南墙的小刺猬**上。

3.学生拿着本组的镜子到室外体验。

4.每个组进来一个同学,通过再次反射把光打到南墙内侧的小刺猬**上。

5.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6.教师讲解:像刚才这样,光射到物体表面,它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7.在这个过程中你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二)体验光的反射规律。

1.我们来做一个“阳光打靶 ”的游戏。

2.教师讲解游戏的目的,指导记录的方法。

3.学生到教师外,借助阳光完成实验,并做记录。

4.学生小组内交流本组的发现。

三)体验平面镜成像。

1.通过镜子你能看到什么?

2.明确学生看到的是“像”

3.给你们一根粉笔,有一块镜子你能得到几个粉笔的像,有两个你能得到几个粉笔的像?

4.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

四)课后延伸。

同学们在做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实验时,记录单没有填写完整,请根据你实验时的经验,把光的传播路线补充完整。

布置作业:寻找生活中三个应用到“光的反射”的地方。下节课,同学们一起来交流。

板书设计。2.4光的反射。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汽车反光镜:凸镜医生带的额镜:凹镜。

光的路线图光的路线图。

潜望镜的制作。

教学反思:第五课光与热。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 5光与热教科版

光与热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光与热在某种程度上有着一定的联系。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有一定的认识。本课从生活经验假设 实验验证 资料拓展的思路编写。用实验数据来证实自己的生活经验。本课分几个层次展开 1 提出问题光与热倒底有什么联系?2 设计实验,怎样得到更强的光,怎样界定热的多少?3 开展实验整...

五年级科学下教案 教科版

莎车县达木斯乡中心小学 下册。编写人员 努尔古丽 图合提。2017年2月20日。第一单元运动和力。第一周第一课时 第一课我们的小车。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用垫圈拉动小车,引导学生认识 重力 指导学生知道足够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如需打印,可用微信电脑版打开本文后,复制粘贴到文档中 或使用qq截图。一种子发芽实验 一 二 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 依存 相互 作用 和相互 制约 的。2.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 空气 适宜的温度。3.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 对比 实验的方法,要能够控制实验的条件,例如 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