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镇原县临泾镇席沟圈明德小学王丽英。
教学目标:1.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它语文能力。
2.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读文,从多角度去发现、领悟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教学难点:把握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因果关系。
1、复习引入。
1.板书课题。
2.课文讲了哪三个小故事?(板书)
3.解题。2、新知。
一)新授“完璧归赵”
1.廉颇与蔺相如之间有和,那么就有不和,是谁在闹不和?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直接描写两人闹不和的那段话。
2.从廉颇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不满、不服气)
3.想当年,廉颇在杀场上所向披靡、横扫千军,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如今他觉得蔺相如靠一张嘴就一步登天,廉颇心里真是一肚子火啊,谁能读出它的不满?
4.指导朗读(从他的话中体会到了他的什么性格?)
5.然而为什么蔺相如的职位反倒比廉颇高呢?(因为他立了功)
6.那么蔺相如真的像廉颇所想,他靠一张嘴当上官的吗?我们一起走进“完璧归赵”这个小故事,看看蔺相如的这张嘴在秦王面前都说了什么?
7.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勾画出他在秦王面前说的话。
璧有毛病吗?他为什么这样说?(骗秦王、聪敏才智)
蔺相如的理在哪?(秦王不交城)他抓住了秦王喜欢璧但不撞——吓唬秦王、不肯换的贪婪心理。
8.蔺相如胆大包天,他竟然当众大大方方地对秦王说璧已送回赵国,难道他不怕秦王杀了他吗?这可是欺君之罪啊。(秦王弱点)
弱点:①一国之君不想再大臣面前丢脸。
②怕天下人耻笑。
9.大家都把蔺相如的心思看透了,这里蔺相如又用了一计“缓兵之计”为手下带着和氏璧偷偷回赵国争取了时间,蔺相如这张嘴厉害吧!
10.蔺相如临危受命,圆满完成了任务,正是因为他的大智大勇,才敢带璧八秦,最终成功完璧归赵。
11.蔺相如仅仅完好无损带回了和氏璧吗?他还带回了什么?
2)自主学习“渑池之会”
1.那么渑池会上蔺相如又是靠什么立功的呢?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第二个小故事,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问题。
2.在渑池会上蔺相如立功仅仅靠的是一张嘴吗?
他不畏**,在与秦王的斗争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仅仅是靠机智勇敢吗?你还看到了怎样的一个蔺相如?(爱国)国家利益为重。
3)学习“负荆请罪”
1. 都有功劳,都有功臣,可如今蔺相如的职位比蔺相如高,廉颇不服气,“不和”就产生了,后来将相又是怎样和好的呢?请同学们从他们的言行中找答案吧!
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态度他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对比他对秦王的态度。
2.从蔺相如的语言、行动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
3.廉颇贩低蔺相如的功劳,蔺相如却充分估计了廉颇的作用,并用宽广的心来对待廉颇,廉颇的态度自然也有了转变,认识到了为国家利益必须和好,是怎样描写这一场景的?
4.认错→请罪(认识深刻)
5.多么感人的场面。
将:坦率、诚恳。
为国家利益,不计前嫌握手言和。
相:心胸宽广。
三、思维扩展。
1.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你为赵国感到幸运吗?为什么?
2.讨论: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爱国)
4、小结。前两个故事写两人“和”才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后一个故事,廉颇与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由“不和”到“和”。全文围绕“和”来写。 (板书:和—不和—和)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在平常的班级活动中,我们要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五、小练笔:
通过“事件+事件”的方法写写同学、朋友之间团结友爱的事,要写清前因后果。
六、板书设计:
完璧归赵。↓ 发展 }(原因)→负荆请罪(结果)
渑池之会
五年级下册语文18将相和
公开课教案。文本解读 将相和 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根据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改编的,学习本组课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本篇课文主要有三个小故事组成 完璧归赵 渑池会见 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之间相互独立又存在这必然的联系。正是由于完璧归赵,蔺相如...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8将相和
将相和 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掌握璧 诺 瑟 怯 缶 拒 卿7个字的音形义。正确读写 召集 商议 隆重 约定 胆怯 拒绝 能耐 诸位 和氏璧 无价之宝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
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将相和》教案
18.将相和。教学目标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3.学会简要复述故事。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学会复述故事。教学难点 课文中的三个故事是围绕怎样一个中心组织在一起的。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 解题。1.介绍时代背景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