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灰椋鸟》教学反思

发布 2020-10-17 11:08:28 阅读 2263

《灰椋鸟》教学反思。

结合本课备课上课的情况,作如下反思:

一、教学设计要基于对文本的准确把握。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阅读了不少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有不少的设计中有这样的环节:介绍作者徐秀娟,****《一个真实的故事》以烘托气氛(其实这首歌的情感挺忧伤的)。在反复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我觉得这篇课文主要介绍的是灰椋鸟归林是壮观的场面,表现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及对林业工人的敬佩。

因此,在设计时,我着重抓住课文的四五两节,引导学生体会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之美、温馨之美,归林后的姿态之美、活力之美,进而领悟人、林、鸟之间的和谐之美,特别是我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中与鸟有关的课文写的一首小诗,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整堂课呈现出一种轻快、欢乐的气氛。至于对作者的介绍可放在第一课时。

二、语文课堂要重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回归到对文本语言的体会、品味。

正如于漪老师说的:“语文教师要坚守母语教学阵地,指导学生认识母语的特征与作用,体会它的丰厚的文化内蕴,培养他们对母语的感情。”唯有如此扎实地进行语文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灰椋鸟》一文时,我十分注意这一点。如读4自然段后,学生感受到场面非常壮观,因为鸟多。此时我追问道:

鸟多,但文中没有一个“多”字。你从**读出了多?生答后,又出示:

整群整群、一批一批、巨大、浩浩荡荡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并让孩子知道叠词有增强语意的功能。再让学生**鸟儿归林的画面并展开想象。这一环节从语言的整体感知入手回到重点词语的体会,再由语言生成想象。

走了“从语言到内容又由内容到语言”的两个来回,弄清写什么又懂得怎样写。同时也是对语言表达丰富性的感悟。再如:

学完灰椋鸟的叫声后,我问:作者是怎样来写声音的?(打比方)写出了什么?

(声音大)老师来写一个比喻句:似机器轰隆隆响。这个比喻好不好?

为什么?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比喻的恰到好处。然后将文本的语言按诗的形式出现: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一环节是对语言想象力和语言韵律美的感悟。

三、语文课堂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去找出有关表现场面壮观的词语并说出理由。第五自然段,我则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讨论、交流、互相补充。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四、几点不足:

1) 从整堂课的设计来看,第四自然段的教学扶的较多,放的还嫌少。

2)教学语言还要进一步锤炼,尤其是对学生回答、朗读、写字等的适时、有效、有个性的评价。

3)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更多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灰椋鸟》教案

灰椋鸟 教案。教材分析。灰椋鸟 的作者是徐秀娟,主要写了 我 和同伴一次在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重点生动具体地描述了 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及 鸟儿归林后喧闹热烈的场面 表达了自己爱鸟的心情,赞颂了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学情分析。学生对灰椋鸟不一定熟悉,课前可以先让学生查阅有关灰椋鸟的资料,或者通过课件...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灰椋鸟》课件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参选案例。一 教案背景。1 面向学生 小学学科 语文。2 课时 1 3 学生课前准备 1 熟读课文。2 搜集有关写鸟的词语 诗句。3 思考课后练习5。二 教学课题。灰椋鸟 三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重点描述了灰椋鸟归林的壮观景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灰椋鸟课文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灰椋鸟 课文。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 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了林场。下了车,轻轻走进林内。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