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6桥导学案

发布 2020-10-13 22:20:28 阅读 7511

16《桥》

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故事的六要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梳理课文。3、通过研读课文中描写洪水肆虐的危急险情,感受洪水的可怕以及人们的紧张,体会短句子的作用以及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味语言中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5、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6、深化课文内容,升华情感,展开想象写话。学习重难点。

领悟老支书做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学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必要的积累。

2、多**、课件。学时安排2学时。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1、通过预习,谁知道课文中的这座桥是什么样子的?(窄窄的木桥不结实的木桥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

2、就是这样一座又窄又不够结实的桥,成了洪水突然袭击时的唯一的逃命桥。那么它是否真的能那么轻易地救老百姓的性命呢?让我们走进这个今天要学习的这个令人无比揪心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二、自主预习。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不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向学习伙伴请教,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

(1)检查字音、字形:

应注意“肆”的声母是平舌音,“搀、呻”的韵母是翘舌音,“疯、狞、淌、瞪、膛”的韵母是后鼻音,“呻、搀、奠”的韵母是前鼻音。特别注意“肆”、“奠”的写法。(2)读词语,并让学生提出难理解的词语,共同帮助解决。

(3)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朗读。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抓住故事的六要素引导学生归纳:时间、地点黎明雨突然下大了,村庄里发起了洪水,有一个老汉指挥村民排在前面,所有的党员排在后面。

最后,他为了全部村民的安全,牺牲自己和儿子。)

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梳理课文内容:

突遇山洪1-6;疏导撤离7-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三、合作**。

1、掌握了生字新词,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现在让我们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感受突遇山洪时可怕的一幕。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文中描写洪水(或雨水)可怕的句子,用心体会。

2、汇报交流谈体会,感情朗读促感悟: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①抓住“像泼”、“像倒”谈感受。

结合平时写雨大的句子谈谈课文独立成句的好处。

小结:凝重的笔调。两字却字字千钧,脑海里可以是一幅活的声势兼备的画面。更突出了雨非同寻常的大。致使洪水泛滥成灾。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①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

②比较“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③指导读出洪水的凶猛。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①“跳舞”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当时的情形是(无比紧张的,令人恐惧的)就是这样一种状况,作者怎么竟然用了“跳舞”这个词语?是不是太不合时宜啦?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其实,这与下文的哪个词语是呼应的?

a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狞笑”——读着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指导朗读:

洪水在跳舞,死亡在狞笑,此时你什么感觉?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四、展示交流:

感受人们的紧张:此时此刻,面对这恶魔一般的洪水,人们作出了怎样的反映?读一读相关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从哪儿感受到的?并说说感受。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东面、西面没有路。

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1)当时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

抓关键词。(随机理解“你拥我挤”、“跌跌撞撞”、“拥”)(2)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惊慌失措的样子吗?(引导学生想像体验情势危急。

)3)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换角色,体验危急。)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是啊,危急时刻,求生是每一个人的本能。面对疯狂袭来的洪水,人们几近疯狂崩溃,几乎失去了理智,试想,这样的又窄又不结实的桥——?怎能承载得了疯狂的拥挤踩踏?

)课文的主人公---老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场的。这位老汉究竟是怎样的一位人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五、达标测评。

1、背诵积累第一段。

2、完成课堂作业本相关题目。

板书设计。桥。

突遇山洪→疏导撤离→桥塌殉职→祭奠英灵。

第二课时。一)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二)感悟老支书的崇高精神。

1、洪水如猛兽般袭来,死亡正一步步逼近,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就是全村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桥。当他们跌跌撞撞地向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请同学们自由读第。

二、三大段,想想老汉在你的心目中树立了怎样的形象?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找出相关的句子或者词语,细细体味一番。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汇报: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老汉的“屹立如山、责任如山”)。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此刻的老汉像一座山?(站!)

老汉怎样的站着?如果让你们在“站着”前面加一个词,你会加什么词?(怎样地站着)是啊,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挡住了肆虐的洪水,挡住了乱哄哄的村民。

谁能站起来,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读这两段话。(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

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在这个危难时刻,老汉会如何下这道命令呢?哪一个标点引起了你们的注意?(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

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说话简短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短短的一句话里,连用三个感叹号,足以看出老汉话语的威严。)

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前面?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作为村支书他想到了什么?

(指挥大家让老百姓先过,党员在后。)急着逃生的人们有没有听从他的指挥?从文中找出依据。

引导质疑:为什么急着逃生的人们见到老汉会停住了脚步,听从老汉的指挥?启发想象受“拥戴”的老汉曾为他们做过什么?

适时引导理解“拥戴”。(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到我这里报名。

”对于想抢先逃离危险的党员,老人是冷冷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秩序。冷冷的是老汉的话,不会冷却的是一颗为人民群众的心。)

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快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读着老汉的言行哪几个字印入了你的眼帘?

指导朗读,读出老汉的气、急、凶。这一“揪”,揪出了什么?

过渡:这一揪,把生的希望留给村民,把死的危险了留给了小伙子,留给了共产党员。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5)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①读着老汉的言行,又有哪个字印入你的眼帘?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引导读悟: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读着这话你明白了什么?

引读——可是,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同学们,“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他还来得及喊,他会喊什么?

小结:就在生死忧关的危急时刻,老汉作出了我们常人难以作出的抉择,把生的希望留给村民,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的儿子,留给了共产党员啊,这就是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啊!

4、有感情地朗读第。

二、三段,读出敬佩之情。(三)学习结尾,抒发情感。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1、师配乐朗诵,再学生朗读。

2、文章为什么要在最后才交待两人的关系呢?

3、写话抒情:此时此刻,假如你此时此刻就在老支书的坟前,你又想怎么赞颂这位。

老共产党员呢?假如你就是获救的村民,你又会对老汉说些什么呢?可选择其中一种角色来写,也可两种都写,最好用上“桥”这个字。

4、交流。随机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以“桥”为题的深刻含义。

5、老师也写了一首诗歌赞美老汉,让我们一起动情地朗诵诗歌。

四)总结全文。

总结:在灾难面前,一座窄窄的木桥引渡人们走过危险,走向安全。后来,这一座木桥倒塌了,可是另一座高大雄伟的桥却在人们的心中树起来,那就是──老支书,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支书,在人民群众生死攸关的危难关头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一位老共产党员!

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课题──《桥》。(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完成课堂作业本。

16、桥。揪。

舍己为人无私无畏……

推。不朽的生命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6《桥》导学案设计

16桥。导学案设计。课题。桥。课型。新授课。语文课程标准 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本课设计意在 以读代讲 引导学生将 边读 边看 边想 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紧紧围绕 老...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6《桥》导学案设计

16桥。导学案设计。课题。桥。课型。新授课。语文课程标准 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本课设计意在 以读代讲 引导学生将 边读 边看 边想 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紧紧围绕 老...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6《桥》导学案设计

16桥。导学案设计。课题。桥。课型。新授课。语文课程标准 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本课设计意在 以读代讲 引导学生将 边读 边看 边想 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紧紧围绕 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