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方程。
一、教学内容教材分三段安排:
例1、例2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的等量关系;例3~例6教学等式的性质和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例7教学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最后还安排了整理与练习。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方程的意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是用定义的形式来揭示概念。小学数学中揭示概念的方式有多种,这里对方程的定义采取的是属加种差定义方式:种差+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
这里,被定义概念邻近的属是“等式”,种差是“含有未知数”。
教材先教学等式,再教学方程的意义。虽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一直接触着等式,但学生大都关注的是通过运算把结果写在等号后面,并没有明确地认识等号两边的式子和数表示相等的量,地位是均等的。教材通过天平平衡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借助直观,体会到50克加50克和100克质量相等,从而抽象出等式50+50=100。
这时,学生将不仅仅从运算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式子,而更多的会从两个量的相等关系来认识这个式子。
在此基础上,教材继续通过天平,呈现了两端质量相等与不等的四种情况,引导学生用等式和不等式分别表示两端的质量,并让学生判断这些式子哪些是等式,加深学生对等式的印象,为学生认识方程的意义后辨析方程和等式的关系打下基础。教学时,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要让学生经历由图过渡到式子的抽象过程。
先通过观察天平图,判断物体的轻重,再用式子表示两端物体的质量关系;个图,可以写出例5的教学中,教材在呈现天平情境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自己写一些等式,发现等式的新的性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例6则呈现了实际问题的情境,并引导学生自己考虑怎样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给学生留出了思考的空间。这里的问题涉及的数量关系是学生相对熟悉的,容易想到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而且未知数已明确地用x表示出来,所以这一问题为学生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作了重要的过渡,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让学生重点理解两边同时除以40,是为了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
3.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方程就是一种数学模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相等关系的数学模型。本单元安排的都是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决问题与列算式解决问题相比,是思维方式的飞跃。列方程解决问题是把已知和未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看成地位相同的量共。
同参与运算。教学方程的意义时,教材用天平图、带括线的图画、线段图等方式对怎样列方程、列出的方程表示什么意思加以体会。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根据事情发展的线索理顺数量关系。
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材主要安排的是求和、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的问题。这些是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具体分以下几步:
(1)明确条件和问题;(2)分析问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的相等关系;(3)把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翻译”成未知数x和已知数之间相等关系的方程。这样的过程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其中第(2)步是关键。
当然,对于某一个问题,由于数量间相等关系的表达方式会不同,因此有时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但教学时不宜过多的发散,应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列出的方程。
教材在整理与练习中,还安排探索与实践的问题,提高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体会初步的数学模型思想。
五年级数学教案 五年级第一单元《认识负数》易错题
五年级第一单元 认识负数 易错题。五年级数学教案 例1 地面以上1层记作 1层,地面以下1层记作 1层,从 2层下降了9层,所到的这一层应该记作 层。错误原因分析 大部分学生认为是 7 这部分学生的思考过程是 一共要下降9层,地面以上有2层,9 2 7,那地面以下就要下降7层,所以是 7 解题思路点...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一 学情分析 1 二年级上册已经初步认识了对称,会画一些简单图形的对称轴,会在方格纸上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2 二年级下册已经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会在方格纸上把一些简单图形平移,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二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属于 空间与图形 版块。在本册中包含的内容有 1 轴对称 2 旋转...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何坝镇安峪小学教学设计。学科班级。数学课题五年级。授课时间。欣赏设计。课型授课教师。新授课时1课时。宋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 平移 旋转等现象。2过程与方法 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3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