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教学解析。
我们直入正题,首先来看一下两版本教材的内容变化。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单元印象:优化大数认识的编排结构,突出文化特色,提供丰富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 增加了“你知道吗”的版块和“整理和复习”。
3. 计算工具的发展原来是阅读资料,现将其作为正文,以***形式,配以简要的文字,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历程。随后单独介绍了算盘、计算器。
4.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很容易将一个大数的改写与省略尾数求近似数混淆,两个知识点区分不明确,导致学生在实际掌握与练习时出现问题。新教材改版后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分别安排例题来进行教学,以避免学生将二者混为一谈。
二、教学建议。
在教学本单元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处理好教具的使用,最好是有带有亿级的计数器,通过直观的拨动、变换珠子,带动学生即时说出每一个珠子在每一个数位上表示的数的含义。如果没有带亿级的计数器,建议大家使用手工绘制或者是课件演示,这样利于教学。大数的读、写方法应紧紧抓住数的分级,在说明四位一分级的基础上,加强读写数练习。
本册教材有两个单元的计算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值得一提的是,教材突出体现了: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
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再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首先,增加了对常用数量关系概括和总结的例题。单独安排了例4和例5两个例题,分别引导学生对比较熟悉的单价、数量和总价,速度、时间和路程的例题进行概括、总结。我认为这一部分的增设就集中体现了计算要为生活服务,为具体问题服务。
脱离了问题背景的计算重在算理分析,带有问题情境的计算更利于学生对数学应用有一个总的整体的认知。
其次教材以填空的形式,给出了积的变化规律文本,让学生在自我探索的基础上完整他的变化规律,真正做到学练结合。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口算除法:例1是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去0,归结为表内除法;一种是想乘法算除法。
原实验教材是先想乘算除,后去0;现在交换了两种方法的顺序:先去0,再想乘算除。
例2是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算理同上。
笔算除法:1.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一位,通过提示:
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怎么办?引发学生想到:应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
看直观图直接想170里有多少个30,这样就涉及不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的问题。
2.增加了例题或习题:
灵活试商,保留原来的例题,但增加了习题,如80页第18题被除数和除数的最高位相同,且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商;再如82页第4题被除数的前两位是除数的一半,商5。
商的变化规律增加了两个例题。一个是利用商不变规律,被除数、除数同时去0没有余数的笔算;二是同时去0有余数,明确余数是几十,而不是几。其实我们大多数老师在讲解算理时会和学生强调这一点,但是在计算过后我们通常会将余数40说成4,这里就需要大家强调一下,余数与被除数的数位是相对应的,他在相应的数位上就表示相应的几个。
十、几个一。
二、教学建议。
1.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整理得“法”
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探索和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而且在探索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去解决问题。
2.加强学生“估”,鼓励算法“多”。
不说估算是《标准》的要求,其实也是我们现实生活的要求。教学时,要让学生学会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体会到估算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需要。教学中,要重视估算的现实性和实用性,不要因教材中有“大约”“估计”等字眼才想起用估算。
3.处理好三“算”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因为口算是笔算和估算的基础,估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另外三种算法各有其适用的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以此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先选择适当算法”的能力。
4.重视“基础”保证“质量”
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计算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计算可能反而是老师们比较容易忽略的部分,尤其是算法的梳理和明晰,再有就是教师的讲解语言是否言简意赅,表达是否严密,都会影响计算教学的效果。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两个单元,一是角的度量,二是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 由已认识的线段,引出直线、射线,介绍用符号如何表示,并借助手电筒、激光等光束体会射线。
2. 角的度量,让学生通过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经历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用一个合适的角作为度量单位的过程,由此引出角的单位,并使学生切身体会到:量角的过程就是要知道角包含多少个角的单位的过程。
3. 量角和画角都结合图示,以填空的方式给出了具体步骤。
4. 平角、周角,从射线转动的角度进行认识。先介绍角可以看作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再由此引出平角、周角。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 先认识平行,再认识垂直。并介绍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的平行、垂直关系。
2. 平行线和垂线的画法,增加了先让学生自己画的过程,他们的画法不一定规范,但可以反映出他们对平行、垂直概念是否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图示,通过学生描述的方式给出了画的步骤,其中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让学生自己试着画出。
3. 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从两方面来体会:一是拉动一个用吸管做成的四边形的对角,向相反方向拉来体会。
二是通过用吸管摆平行四边形,体会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确定了,但平行四边形不唯一。增加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点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二、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作图通常不是作为单元和课时重难点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作图恰恰是最薄弱的一环。这也说明了我们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动手前缺乏思考,操作过程中,缺乏耐心和细心。
举个例子,三年级下册我们班学习了制作月历,我要求学生用卡纸制作,在课堂上我是有意的没有先提示学生注意什么,就发现很多孩子拿过卡纸直接就来,没有经过事先思考,纸张多大,我想怎么布局,都没有。很多学生就出现了一大张a4纸上就中间一个小长方形,然后里面密密麻麻的再勾画出每周每日。发现布局不对,太小了,画不开,然后舍弃重头再来。
所以在教学作图时,我们有两种方法可借鉴,一是作图时细致讲解,步骤清晰。二是操作过后要注重让学生自己总结,总结经验、反思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心手合一,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一、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根据《课标(2011版)》,第二学段开始学习条形图,此单元将原来一年级下册的条形图,二年级上、下册的以1代2、以1代5合并而成。
2. 让学生通过**体会以1代多的必要性。
3. 注意承上启下。承上是注意与已有知识的联系,启**现在两方面。
一是一些知识不再作为正式内容进行教学,如横式条形图、第一格用锯齿形表示、分段统计等,在做一做或习题**现进行介绍。二是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通过两个有联系的条形图的对比,使学生感觉到看两个图对比不是很方便,为以后学习复式条形图积累感性经验。
二、 教学建议。
这一单元的教学我们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亲身体验与感悟,最重要的就是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因为教师给出的东西再多再好,学生没有具体的体验和认识,也无益于认知结构的构建。这就好比过来人对当事人的苦口婆心的说教,说再多都是徒劳,真正能让他刻骨铭心并且从心里面去认同的只有那些他亲身经历和体验的。
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学会主动从统计的角度去观察生活,让学生有独特的想法,有新颖的做法,有不同的见解。统计教学的真正价值不是以学到统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的,而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获得一种策略,经历一种过程,发展一种眼光,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
一、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通过版式调整,突出层次。
2.以提问的方式,体现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点。如,烙饼问题,一是增加了“为什么烙2张饼和烙1张饼都要用6分钟”的提示,引导学生思考。
二是增加了烙3张饼,合理烙法的图示。三是安排了烙……的**。
3.补充了习题。原来此单元没有习题,只有做一做。修订调整了做一做的习题,以便与例题更好的配合。并编排了相应的练习,第三课时的习题面更宽泛一些,包含了排除问题的习题。
二、教学建议。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多种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
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例如,我们出门旅行就要考虑选择怎样的路线和交通工具,才能使旅行所需费用最少或者所花的时间最短;比如农民会考虑怎样安排播种能使年产量最多等等。华罗庚提出的“优选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现在这些思想形成了数学中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分支──运筹学。在这一单元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些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例如,例1分析家里来客人需要沏茶时,怎样安排各种事情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在“练习二十”中安排了餐厅怎样安排炒菜的顺序能让客人都尽快吃上菜等等;例2讨论烙饼时怎样操作最省时间;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典型事例,让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其实我国古人早就有了丰富的运筹思想,例3安排的是“田忌赛马”就是对策论的应用。在体育比赛中经常会用到对策论。比如在乒乓球团体比赛中就要根据不同的对手来排兵布阵,这里就用到了对策论的方法。
最后还安排了一个“数学游戏”,学生可以去思考在这个报数游戏中先报数的人采用怎样的对策就能保证一定获胜。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一 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会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说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部分孩子们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本班学生思维活跃,爱读书 爱思考,发言积极,敢于表达。但本班学生书面表达...
人教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8单元分析
温州市2007年数学新课程备课会四上年级。单元教案体会。温州市实验小学吴鹤。各位老师 又是一年新的开始,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本次备课会我主要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对本册教材 单元的教案体会。这四个单元的内容涵盖了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数学思想方法三个方面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按单元顺序逐一讲解,我...
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 教材的编写意图 1.全书配有彩色 式插图,设计新颖活泼,生动有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3.本册书共6个单元 2个复习单元。每单元分 a b c 三个部分,每个单元的话题都联系学生的实际,如爱好,家庭,朋友等。小学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