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柏树小学周国艳。
一、四年级教材的整体结构。
1、主线:四年级教材(上册和下册)主要围绕“运动与变化”这组统一概念,统整《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规定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和地球宇宙三个方面相关的教学内容。形成四年级教材(上册)5个单元,19个课题;四年级教材(下册)5个单元,25个课题的结构框架。
2、单元结构:四年级(上册)以“运动”为主线,帮助学生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的世界。“运动着的世界”是全册的起始课,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观察事物运动现象的兴趣,感受自然界多种运动形式的奇妙。
同时,本学期以查阅资料、制作资料卡片为能力训练的重点。“动物的运动”单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观察并模仿动物运动的多种方式,逐渐养成坚持进行合理体育锻炼的习惯,能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分析动物身体结构与运动功能的联系,并鼓励学生大胆设计仿生产品。“位置与运动”单元通过学生亲历各种活动,能选择参照物,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认识地图图例,帮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能利用简单工具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不同时刻所经过的距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学生进入“力与运动”单元的学习,开始**力与运动的关系,体验各种力作用的不同结果,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意识到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昼与夜”单元有助于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一天中太阳运动的模式,测量记录一天中影子和温度的变化,激发学生关注昼夜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交通运输”是本册的综合单元,选择与“运动”密切相关的交通工具和运输,鼓励学生对常见交通工具进行分类,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体会到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设计未来交通工具,以主人翁的精神分析生活中的交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四年级(下册)以“变化”为主线,进一步帮助学生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运动产生变化,因此我们又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
变化的世界”是全册的起始课,目的是激发学生观察事物变化现象的兴趣,感受自然界中各种变化的奇妙。同时也突出本学期以获取资料、设法记录各种变化的能力训练重点。“天气”单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关心天气变化,利用自己建立的“小小气象站”观测、记录天气变化,并坚持做长期天气观测,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分析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中培养学生坚持长期观测、研究天气变化规律的兴趣和能力。
“物质的状态”单元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帮助学生发现、判断物质的状态及各状态物质的特点,如水的三态变化,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实验数据,获得科学结论的能力。“生长与变化”单元为学生提供了亲历种植、饲养的机会,在观察、测量、记录生物生长过程和主要变化等活动中,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生物生长的资料,利用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发现。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生命的伟大和宝贵。
“有趣的变化”单元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变化现象提出疑问,帮助学生利用实验**一些物体变化的过程和原因,发现物质的变化过程有的是可逆的,而有的是不可逆的,鼓励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农业与技术”是本册的综合(stse)单元,帮助学生了解农业的发展,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农业技术发展带来的好处,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畅想未来农业,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
二、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总目标
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和实验,对物体运动的形式和状态进行判断;能利用简单工具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位置和时间的变化,并能利用语言或图表描述解释物体位置与运动的关系;能通过亲历各种活动,设计实验方案,**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能将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卡片。
能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入手,对有关运动的现象、形式、状态等感兴趣;能提出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并愿意与同学进行分工、合作,体验讨论与交流的乐趣;能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实验结果;能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设计科技产品。
能发现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能说出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有参照物、方向和距离;能说出常见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能举例说明各种力是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能概述人类对地球认识的历史;能说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能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断运动的;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以主人翁的精神和态度分析生活中的交通问题,并从保护环境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定位系统、交通与运输等日常生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第一课是绪论课。首先分析学生对本课内容的认知规律是什么,然后再分析学生思维发展的顺序是什么,主线是什么,活动的表现形式是什么,这一课在整体一册书的结构系统中占有什么位置。《运动着的世界》,从课题上看是否就蕴涵着运动学的内容呢?
编者在其中暗示了“世界是运动的,一切物质都在运动”,虽然不能把它说出来,毕竟这不是在上高中课,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这点体现出来,同时把握好它的深浅程度。学生一提到运动就会联想到操场、春秋季运动会,所以课本在第一页配图中有跳高、滑冰、帆板等,并占有这页的主体位置。接着从学生熟悉的运动发展到他们感兴趣的机器人、小燕子等,表示编者在设计中有意从学生身边的运动过渡到位移现象,在此基础之上,学生明白了什么是运动,就可以找到很多运动的例子。
第二个环节,也是一个过渡环节,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把想要研究的运动问题记录下来”,此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查找资料的时候,不会机械地查找无关的资料,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找跟问题直接相关的资料,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第三个环节,本课从学生身边的体育运动开始,接着是常见物体位移的运动现象,之后又引申到更多的运动现象,讨论是否存在不运动的物体,也就是上升到了绝对运动的概念,然后是对运动问题的研究学习搜集资料,在课后形成一个搜集活动。这就像我们所说的学习认知过程曲线,从开始一直是一个学生逐步积累、逐步认识的学习知识过程,到最后课程结束又出现一个新的曲线——给学生一个课下搜集资料的任务。
可能在搜集的过程中,学生对整个这一课的学习形成了新的刺激。教师还可以自己再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特点。这课有两个主题活动。
首先,本课的主题是运动问题。开篇以“风在吹,水在流,人在行,鱼在游”中的“吹”、“流”、“行”、“游”进行点题,而且是描写得很美的意境,举例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之后又联系到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这一事实,这句话教师千万不要在课堂上板书出来,大声念出来,或要学生死记硬背地接受。
学习这一点要有一个认知的过程,也就是这整个一课的学习过程,而且可能还要延伸到今后学生初中的物理、化学课的学习当中去,才可以形成“世界是运动的”这一概念,注意在导入部分教师不要急于将这一概念提出来。活动1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它们是怎样运动的”问题下,首先解决谁在运动、怎么运动,这就要涉及到位移的知识,从体育运动到位移的递进学生更容易接受;第二个层次是教材中讨论的第二问,“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从教学活动看,它是接着第一问的讨论,而从教学层次看它是第二层,这一问是在渗透绝对运动的概念;第三层是过渡内容,即提出问题,选择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把最想研究的问题做出标记。
下面留出三行空白线记录问题,在标号处又留出了三个白圈,易于让学生用对钩、三角等符号标记出来,这样设计使学生活动的具体操作在教材中都能体现出来。提出问题后要解决问题,就要求学生自觉搜集资料,即活动2,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上半页,讨论怎样获取资料;二是下半页,教给学生如何制作资料卡片。
这些活动的可行性一般学校都可做到,条件好一点的学校还可以进行发挥。
第二,本课的重难点和应注意的问题。本课最重要的一点是运动含义的建立。提醒各位老师讲课时切忌把第一幅图体育运动的概念当成运动的概念,把运动的概念缩小了。
本课的学习重点也是难点,即讨论“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这一问题,教学中对于这一点不要让学生形成统一的认识,要让学生进行讨论,最好有争议,然后把争议记录下来在课后搜集资料,即便搜集资料不能最终解决也没有关系,重要的在于讨论。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小组讨论,之后汇总到大组中再讨论。
学生肯定会提出质疑,例如“我们家的房子不运动,不然放学后不就找不到家了!”实际上他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参照物。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
到后面学习《地球的自传》一课时再让学生思考,这种认识绝对运动和参照物的过程比在第一课就告诉学生“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地球在自转和公转”效果要好很多,是一步一步渐进的。这样类似的情况有些是在本册书内完成,有的是在后面几册的学习中完成,还有的要到今后的中学学习中才能完成。只要是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所形成的外部语言表现,就一定要鼓励他们怎么想就怎么说,不要怕形不成正确的认识,因为这其中包含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千万不要抹杀掉。
要解放学生的眼,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头脑。学生会有新鲜的体感,会有自己的思考。要解放学生,首先要解放教师自己。
第二个难点是动手制作资料卡片,制作并不难,但是要把它用好并把对它的兴趣延伸到课后去,这是个难点。解决这个难点的很重要的两个支撑点在于激发兴趣的讨论和承上启下的记录。把握好这两个点,教师不用检查,学生也会主动去找,不必要求全班所有人都达到这个目标,大部分学生做到即可。
第一课要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全册书兴趣的目的。
第三,本课教学实施中的策略。关于第一页图的观察,方法有多种,各有利弊。利用投影或者把图复制、打印出来的方法效果较好,便于学生观察一个画面的同时,参与小组的讨论。
如果有条件做成课件,呈现动画效果,当然更好。但是动画出现的时间不宜过早,最好在最后总结的时候,而且动画的内容不要做成全部,不要每个部分都做得很直观,一部分是动画,其他的需要学生描述。动画是直观的表现,描述的过程是让学生自己再变为抽象。
小组讨论时,为了渗透绝对运动的概念,可以不要引起学生注意地在教室一个角落放一个香水瓶,不知不觉的情况下香水分子在扩散,待学生闻到味道后发现,这个例子可以充分说明绝对运动的存在,虽然这只是渗透,超出了学生学习的范围,但应该有学生会提出香水在扩散,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知分子运动,配合前面的讨论“是否有不运动的物体”,最终得出“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虽然不知道如何运动,但学生不得不承认它的确在运动,因为香水瓶在角落里。在活动之中,资料学生都能够通过各种方法搜集,制作资料卡片时,应以教为主。
制作过程中学生自己进行分类,有多种分类方式。可在卡片上加编号和作者,目的在于方便好找。注明作者是为了加以区分,因为很多资料可能出自同一本书,特别是报纸、杂志不写明期号、作者、内容摘要,更容易混淆。
这其中可能还要涉及到语文课学习的方法和内容,学生要运用语文课所学习的提炼文章大意的方法,把查找到的资料摘录出来,注意提醒学生不要把文章全篇抄下来。在制作卡片的开始,可以把任务简单化一些,例如准备的卡片数量可以少一点,或者教师准备好空白资料卡片让学生课下自己填写,因为有时学生回家后还要完成语文、数学等多科的作业,时间少了可能就不会认真准备资料或者干脆不准备了,很难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好习惯,对课程的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可以准备得简单一点,少一点,但一定要让学生做到课下查找并制作成卡片。
第一课的时间安排有两种策略:一种占用1课时,一种占用2课时。1课时完成的重点是观察,举例需10分钟左右。
回答“我周围的事物都在运动吗?”大约需15分钟~20分钟,5分钟小组讨论,15分钟大组争论,争论中由学生互相证实、互相质疑,形成这节课的高潮,余下10分钟制作卡片,如果做不完留为课后的任务。若占用2课时,具体时间分配如下:
首先用些时间观察图,建立了运动和位移的概念之后,简单讨论“是否事物都在运动”,由教师教给学生如何查阅资料,对问题加以争论,第1课时结束时还没争论完,这样学生肯定会有兴趣课下查找资料来证实自己的观点,下一节课上课时学生就会有备而来。第2课时接着进行交流。如果争论到学生自己说出“世间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的”,这样更好,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小学科学科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科学科中心教研组 付印版
小学科学科教材分析。石碁教育指导中心科学科中心教研组。四年级上册由唐蔚 邬玉燕主编 第一单元 有生命的物体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活动包括 动物怎样生活 形形色色的动物 植物怎样生存 植物的根和茎 形形色色的植物 动物和植物 共六部分。通过这些活动的学习,让学生获得关于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以及生物和非...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永安胜利希望小学赵桂芹。本册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基础 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 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知识的有机整合。一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科学 方面 能从 这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 等角度对周围的事物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 的问题,能提出 活动的大致思路 能...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和单元计划
2013 10 12 14 39 06 一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 1.天气 2.溶解 3.声音 4.我们的身体。每个单元有7课,共28课。二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讨论和记录关于天气特征的信息 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会用简单工具测量风速 风向 会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引导学生对天气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