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各单元教材分析

发布 2020-09-26 14:52:28 阅读 9622

大数的认识。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亿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数学活动“1亿有多大”。

前面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已经掌握了“个”、“十”、“百”、“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亿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数学活动“1亿有多大”。

前面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能够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因为在多位数中最常用的是亿以内的数,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后,比亿大的数的读写就可依此类推了。

另外教材还介绍了数的产生,常见的计算工具及使用的方法。

掌握大数的读、写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了解数的产生和世界上曾出现过的不同数字以及不同时期的计算工具,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数感。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万以内数,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大小比较,这样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就比较容易。

2、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不常见,学生了解也不多,教学中应大量提供一些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联系。

3、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和大小比较与万以内数类似,学习中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学生可凭借知识经验自学自悟。难点是大数的改写,教学中应让学生在掌握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学习改写方法。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4、通过介绍我国人口普查状况、算盘的发明等,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

五、 课时安排:13课时。

1、 亿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

2、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1课时。

3、 亿以上数的认识3课时。

4、 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2课时。

5、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一、单元教材分析: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在三年级上册教学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单位比价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如果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就需要公顷和平方千米。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观念,联系实际体会它们大致是多大,在头脑里留下比较清楚的印象;结合土地面积计算,应用平方米和公顷、平方米与平方千米件的进率,感受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能更方便地表达土地的大小,从而体会土地的面积;整理先后教学的全部单位,组织新的认知结构,合理地应用面积单位。

二、学情分析:

教材中先教学公顷,再教学平方千米。把体验公顷和平方千米作为教学重点和活动目的。

1、在有吸引力的情境中首次呈现公顷和平方千米。

2、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

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常见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测量、计量等推想出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的大小,算一算1公顷、1平方千米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推理和想象等活动,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2、使学生会估计或计算相关的土地面积。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认识1公顷、1平方千米,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中要通过计算,联系熟悉的场地等让学生体会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五、 课时安排:4课时。

1、 认识公顷2课时。

2、 认识平方千米2课时。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注重教学感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度到抽象。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因此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

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另外,本单元教材注重让学生在动手中发现数学规律。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1、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学生对图形的基础认识,内容比较形象直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比较容易的方法。

2、学生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可获得直接的感性体验,再在小组交流中形成知识技能。

3、几何知识与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用量角器量角、画指定度数的角。

量角的方法。

六、 课时安排:5课时。

1、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1课时。

2、 角的度量1课时。

3、 角的分类1课时。

4、 画角2课时。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笔算乘法,积的变化规律,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和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先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入手,得知用笔算比较准确,运用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概括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再通过对一组乘法算式的观察、比较,归纳出乘法算式中积的变化规律。运用乘法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出常见的数量关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在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在第一学段,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笔算的方法。但由于乘数的位数多了,学生出错的机会大了,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是学习本单元的主要目标。同时,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书写要严格要求,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为提高计算准确率打下基础。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换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3、使学生知道单价、速度的表示方法,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提高准确率。

四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西南师大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 上 教材分析。教材编委 本册执笔 陈祥彬。第一部分全册教材总体说明。从本册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已进第二学段。本学段,在数与代数学习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 小数 分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 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 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的...

四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整体情况。本册教材不包括总复习共有八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 三角形两个单元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 上册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安排12个单元。数与代数 领域一共安排了7个单元,分别教学 除法 混合运算 找规律 运算律 解决问题的策略 认数 和 用计算器计算 除法 主要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是在整数范围内最后一次学习除法计算。对学生完整地理解除法计算的方法,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