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修改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江潮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的。
2、过程与方法:结合**发挥想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培养朗读能力。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理解有关潮来时的描述,发展语言,培养语感,陶冶情趣。
重点: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钱塘江之“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读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入情入境。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适时充满感情的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想不想去观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吧!
**钱塘江大潮**。
2、这就是去年农历八月初八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大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在作者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
3.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特点的词语。(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二、根据《自主学习卡》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预习情况。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③指名读课文,正音。2.理清文脉。
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师生交流,品读。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2)远:
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1)“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2)(板书: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潮来时录像片断2)指导学生采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写法、迁移运用。
1.写法总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而且还学习了作者有顺序抓特点观察事物,把江潮写得如此生动形象。2、作业:
小练笔: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师批阅部分学生的习作。通过白板展示台展示学生的典型作品,集体交流后再进行修改,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板书设计。观潮天下奇观。
潮来前:平静。
声)(形)(色)
远像闷雷一条白线。
潮来时:稍远长粗横贯。
再近白色城墙。
更近千万匹白色战马潮来后:平静。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赛课教学设计
观潮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观潮 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作者周密将全文的着眼点放在 潮 上,立足点放在 观 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写景与记事相结合,文章较好地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赛课教学设计
一 1.教学重点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突出重点的方法 1 理清作者观察和表达的顺序。懂得作者是按照 极远 渐近 再近 更近 的顺序观察和描述的。2 理解作者的表达途径和方法。懂得作者是从声音 形状 颜色这三方面将大潮雄伟奇特的景象生动地描绘...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
观潮 教学设计。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句古诗,我们一起读一读。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范仲淹 同学们这些优美的诗句都是对钱塘江秋潮的咏赞。课前大家收集了资料。你们对钱塘江有哪些了解呢?介绍资料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你来读一读。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