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及点评。
赏读美景抒发美景。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及点评[情景说明]
颐和园》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共三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一篇略读课文《秦兵马俑》,介绍的都是我国的“世界遗产”。《颐和园》这篇课文描述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
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教学本课,要完成以下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4.
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法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材中配有三幅**,分别是长廊、佛香寺和十七孔桥,可以使学生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教师在课前可让学生查找更多有关颐和园的**、文字资料,对颐和园有更深刻的了解,并在学文过程中适时展示收集的资料,拓展学生视野。
本课的教学流程为: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自学课文,质疑问难;第二课时,精读课文,领略美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世界遗产名录》。我国已有多处景观名列其中。(**cai课件:
《世界遗产名录》一书,翻开扉页,上面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文化景观”。)今天,我们再去领略我国另一处景观——颐和园的风光。板书课题:
颐和园。
二、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颐和园的**、文字资料。
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了颐和园的有关资料。请你介绍和展示收集的资料或**。
三、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之处多读几遍,并做上记号。
2.同桌分段对读课文,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四、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并做简要评价。2.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师:读了课文,你已经了解了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可相机出示文中三幅插图:长廊、佛香阁和二七孔桥。)
师: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找出第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理清课文条理。)(cai课件出示第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游览路线。)
师:请同学们读读大屏幕上的句子,注意句中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游览观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展现颐和园地形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游览顺序的记忆。五、布置练习。
自己最喜欢文中哪一处景点?把相应的段落多读几遍,想象文中描绘的美景。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旧知。
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主要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个景点?
板书: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
二、精读课文,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想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把描写该处景物的段落多读几遍,说说这处景物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间交流学习情况。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师: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说说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学生可能会抓住重点段(课文的2—5自然段)来谈体会。(1)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描写长廊的长,横槛上的五彩画没有哪两处是相同的,长廊两旁花木成荫。
出示句子: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b.学生读后谈理解:读了这几句话,你感觉长廊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长廊“长”的特点可与“教室”的长做个比较来感受长廊的长。)
c.出示长廊**,欣赏长廊,感受长廊的长、美。
d.指导朗读:长廊真是长呀,横槛上面几千幅画又各不相同,画家真伟大呀!请同学们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e.请同学们仿照这几句话来说说教室走廊的特点。如:走廊地面的水磨石被同学们拖得发白发亮,一侧的水泥柱子非常坚固,不锈钢栏杆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2)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描写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出示句子: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那一排排金。
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b.指名读句子,谈体会:我读后感觉佛香阁闪闪发光,排云殿金碧辉煌。
c.师指导写法:比起“长廊”,“佛香阁、排云殿”两处景点所花的笔墨非常少,是略写。
d.出示:“佛香阁”插图,齐读大屏幕上的句子。边读边观插图,感觉佛香阁、排云殿的雄伟。
3)抓重点,体悟第4自然段。
出示句子: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b.学生读后谈感受:昆明湖非常平静,非常绿。昆明湖湖面像镜子一样光滑。……
c.点明比喻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比喻形象、具体。
d.师:“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句话更强调了湖面的平静。
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形象?为什么?(体会“滑”字用得准确、形象,与“划”字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
)e.启发想象:作者注意观察,又发挥想象,把昆明湖的静与绿写活了。
由昆明湖的“静”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静”的句子?(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中“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f.欣赏美景,感情朗读。
4)赏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b.学生读后谈体会:这段话详细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有长长的堤岸,有不同式样的石桥,有湖心小岛。主要写了湖中十七孔桥。
c.教师总结:这段话详细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是详写。**昆明湖的美景,并配音朗读出示的语句。e.学生感情朗读该段,想象美景。三、总结全文。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作者按游览的顺序向我们描绘了长廊的长、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昆明湖的静、绿和十七孔桥上的石狮子姿态不一,形象而生动。
四、课后小练笔。
学习了《颐和园》移步换景的写法,课后同学们记一次游览活动。注意按一定顺序描写,抓住特点描写。
教学反思]教学本课前,我自己通过网络搜集了大量文字、音像资料,精心。
设计了教学结构,整合了许多文字、音像资料。课堂活动中,学生在阅读文本、想像画面的同时,欣赏颐和园的真实景象,既丰富了视野,又增添了热爱颐和园的情感。特别是颐和园的地形图的再现,让我们这些远离北京的孩子能深刻记忆游览颐和园的路线。
学生在学习本课后,能按一定的顺序记叙自己的游览经历。有的学生按照游览顺序记叙了参观校园的过程:“一进大门,就看见一条笔直的水泥路通向教学楼。
水泥路两旁……穿过教学楼走廊,顺着又宽又干净的楼梯,扶着光亮的扶手,上了二楼就来到我们的教室……”学生仿照课文第二至五段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清楚地交代了自己的参观经过。
专家点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颐和园》一课结构清晰,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的每段开头第一句话很明显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该教学设计借助多**再现真实景象、展现课文重点语句,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交流的过程中拓展了文本,丰富了学生语言。
比如:学生不仅收集到关于颐和园的历史资料,还收集到文中各景点的具体文字介绍及优美**,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语言表达流畅,用词恰到好处,充分调动了学生动手收集资料的能力和整理、表述语言的能力。注重启发想象,学生由昆明湖的静想到了《我们的民族小学》中学生读书时窗外的静,学生从书中跳到书外,展示了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回顾,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注重读写结合——引导。
学生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并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完成“课后小练笔”,做到了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曾化辉)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
2016 06 14 易公教育。一 说教材。颐和园 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 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1 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颐和园
18.颐和园。授课教师靳美声。教学内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颐和园 学习本课要求会写 会认的生字词 正确 流利 有感情朗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大概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教学目标 1 会写 殿 廊 柱 等11个生字 会认 颐 耸 阁 等7个生字。2 正确读写 长廊 柱子 等词语。3 ...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新词。正确读写 长廊 柱子 神清气爽 建筑 佛香阁 金碧辉煌 宫殿 葱郁 掩映 朱红 隐隐约约 堤岸 雕刻 狮子 姿态不一 等词语。2.初步了解按游览顺序和抓住景物特点写游记的方法。3 颐和园 颐和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新词。正确读写 长廊 柱子 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