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发布 2020-09-17 18:17:28 阅读 6158

第一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一、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1.生物的基本特征:①除病毒以外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②生物体能生长、发育;

生物体可以繁殖; ④生物体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⑥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

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2.仿生学事例:***、潜水艇、雷达等。

二、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1.认识右图结构:③—目镜,⑤—物镜;①—粗准焦螺旋,②—细。

准焦螺旋;⑥—遮光器,⑦—反光镜;④—转换器。

2.各结构的功能:

1)物像不清晰需调节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需调节粗准焦螺旋。

2)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遮光器和反光镜。

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3)区分目镜和物镜:物镜上有螺纹;目镜上没有螺纹。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右图中:甲、乙是目镜,甲的放大倍数小;

丙、丁是物镜,丙的放大倍数大。

4)调换不同的物镜需要转动转换器。

3.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1)显微镜视野里成的物像是倒像。

2)物像偏在视野的一边,如何把物像移到视野的**?物像偏在哪,标本往哪移。

3)显微镜视野中的黑点可能存在的三个位置:目镜、物镜、玻片标本。

4)①是低倍镜下的视野, ②是高倍镜下的视野。

对比可知,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内的4点变化:

细胞体积由小变大,细胞数目由多变少,视野的明亮程度由亮变暗,视野。

范围由大变小。

4.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②将遮光器的一个适合光圈对准通光孔;③睁开双眼,一只眼注视目镜内;④转动反光镜,看到一个圆形的光屏,叫视野。

3)放置切片标本:

放玻片标本,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侧面看着物镜,以免压碎玻片标本)

4)观察:左眼看目镜内(右眼同时睁开,便于画图),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如果物像不够清晰,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5)收镜(两后,两旁,一垂,一降)

5.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脏了,要用专用的擦镜纸擦拭干净。

三、科学**最基本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其他方法还有:调查、测量等)

1.科学**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

2.科学**的重要原则:

1)对照原则,即设置对照实验。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一个因素外,其他因素都必须相同的一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中包含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

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一般是正常状态。

2)单一变量原则。实验变量(变量),即对照实验中不同的条件。两组实验中一般只能设计一个变量。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到两组对照装置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

3)其他原则:①等量原则; ②重复实验原则:如有数据测量时,要多次测量,然后取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精确。

3.观察: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按照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的顺序;及时记录。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用放大镜或显微镜。

4.调查一般过程:明确目的→选择调查范围→设计调查路线→调查记录→归类、分析、整理→写调查报告。

5.“**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变量是不同植被;对照组是裸地组;测量时,干湿表不能接触地面,同时应避开池塘、河流等水源;需要多次测量再求平均值。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三种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和生物适应环境。

一)环境影响生物。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叫做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

生物因素:指影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包括其他种类的生物和同种生物的其他个体。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调查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时发现,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则以红藻为主。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阳光。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3)高山植被分布情况为:下层热带雨林,中层阔叶林,上层温带针叶林,顶端为高山草甸。导致植物的分布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发生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4)夏季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引发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是空气(氧气)。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狮子和羚羊是捕食关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是竞争关系;鹰和蛇是捕食和竞争关系;菟丝子和大豆是寄生关系。

二)生物影响环境:如牛粪污染环境,影响牧草生长;蜣螂清除粪便,改良土壤;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等方面。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现存的生物对环境都表现出适应能力。如结构上适应的有鸟有翅、鱼有鳍、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等;生理、行为上适应的有:

鸟类迁徙、冬眠等。动物对环境适应的特例: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

例:◎春江水暖鸭先知——环境影响生物 ◎仙人掌的叶变为刺——生物适应环境。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影响环境 ◎北极熊体色为白色——生物适应环境。

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影响环境。

第三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统一的整体。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例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

a.微山湖 b.微山湖的所有植物 c.微山湖的所有动物 d.微山湖的所有生物

非生物成分是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非生物因素。

生物成分根据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将它们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它为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生存提供了食物和能量,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②人和动物是消费者;③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它能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3.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的肾”;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地球的肺”;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其中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4.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但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它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6.“生物圈ⅱ号”失败了,说明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类无法再造一个像生物圈一样适于生活的环境。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

一、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合成的有机物里,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表达式: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条件:(光) 场所:(叶绿体)

物质转变:把简单的无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能量转变:光能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3.**实验:

1)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水,但是他忽略了阳光的影响。5年间,土壤减少了60g,这是柳树从土壤中吸收的无机盐的质量。

2)普利斯特利的小鼠实验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金鱼藻实验利用氧气的助燃性质,看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3)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天竺葵实验)

此实验的变量是:光。

实验中的碘酒是为了检验淀粉。

酒精的作用是:脱去叶绿素。

此实验中的正确排序: ②暗处理→⑦部分遮。

光→③取下叶片→⑥隔水加热→⑤清水漂洗。

④滴加碘酒→①观察现象。

**⑥在对叶片进行酒精隔水加热,原因是:酒精易燃。

实验中为什么要首先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掉或转运走。

实验现象:叶片未遮光部分呈蓝紫色,遮光部分不变色。

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产物有淀粉。

4)银边天竺葵实验:

实验的变量是叶绿体。叶片脱色、滴加碘液后,叶片绿色的部分(b)呈蓝紫色,银边的部分(a)不变色。

实验结论: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光合作用原料1:(实验变量是水)

实验现象】叶片脱色、遇碘液后,叶片a区呈蓝紫色,叶片b区不变色(呈黄白色)。

实验结论】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合作用原料2: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设计下图实验(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将甲、乙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叶片,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变蓝色的是乙装置中的叶片。【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光合作用的部位。

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其内部有吸收光能的色素——叶绿素,叶绿素使植物呈现绿色。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2)叶片的结构:①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组成。

大量叶绿体存在于叶肉细胞中。③叶脉中的运输管道是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暗处的黄豆芽是黄白色,光下的黄豆芽变成绿色。 思考:叶绿素的形成与什么条件有关? 光

5.温室里的“气肥”是二氧化碳;“合理密植”是光合作用原理在提高农作物产量上的应用。

6.光合作用的意义:①制造有机物 ②产生氧气 ③保持生态平衡(碳-氧平衡)

7.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措施: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延长光照时间、增强光照强度、合理密植。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章 1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遗传多样性是造成物种多样性的一个主要原因。2 生物都具有以下特征 生长 繁殖 新陈代谢 例如 人每天要吃食物,同时又要以排汗 排便等方式排泄体内废物 应激性 生物对外界的反应 这些特征中,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 北师大版 第1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 生物的多样性。1 物种多样性 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性动物 环节动物 动物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脊椎动物 鱼类 两栖类 鸟类 哺乳类。植物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走进生命世界。1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2 生物的基本特征 a 生物大多由细胞有序构成 b 生物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 c 生物具有生长发育 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 d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3 科学 常用的方法有 观察 实验 调查 测量等,其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