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发布 2020-09-17 18:16:28 阅读 5980

半球划分 20°w以东至160°e以西为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东半球(20°w-0°-160°e)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0°w以西至160°e以东为。

西半球(20°w-180°-160°e)

另: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即经度差为180°的两条经线)组成的圆圈。

例题11. 写出a、b的坐标 (a:15°w,15°s b:75°e,0°)

解题方法:①确定经线、纬线:直线型经纬网中横纬竖经;其他经纬网看线条的相互关系,相交或最终会相交的线条为经线,始终平行的是纬线。

判断东、西经,南、北纬:有0°的可以直接判断,0°经线以东是e、以西是w,0°纬线以北是n、以南是s;没有0°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东增为东经(e),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向北增为北纬(n)向南增为南纬(s)『注:判断的起点,要依据此图的经(纬)度间距来确定』

2. 判断a、b的半球位置 (a:东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处)

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纬度后面的字母为n即北半球,为s即南半球,既无n也无s即在赤道,位于南北半球的分界②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有两种方法:其一数轴法,画出半球划分数轴(如上),将要判断的点在数轴相应的位置标出,然后读出半球位置。

其二数值法,大部分东经度在东半球,东经度》160°的在西半球;大部分西经度在西半球,西经度<20°的在东半球。此外,0°经线在东半球,180°经线在西半球,20°w和160°e在东西半球的分界处(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

3. a在b的方向 (a在b的西南方)

解题方法:①根据经度判断东西方向:东经度大在东,西经度大在西(如:

甲110°e乙10°e,则甲在东乙在西;丙110°w丁50°w,则丙在西丁在东;戊10°e己40°w,则戊在东己在西;两地一地在东经度一地在西经度时,要特别注意两地经度和是否超过180°,若超过180°则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如:庚100°w辛100° e,则庚在东辛在西)②根据纬度判断南北方向:北纬度大在北,南纬度大在南③综合①②判断结果即为所求方向。

例题21.标出c、d的经度。

解题思路:由中心的北极点(n)知,此图为北极俯视图,由北逆南顺知此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可在图。

中用铅笔标出该方向,以辅助答题)。a的经度为0°,b的经度为180°,可知c、d的经度均为90°。自a至c

数值增大,且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即向东增。

大,所以c为东经度即90°e。自a到d数值也增大,但。

增加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即向西增大,所以d为西经度90°w

2. a在b的方向 (a在b的西北)

求a在b的何方向,即求a相对于b的方位,a为要确定方向的点b为参照点。解题思路如下:①判断东西方向:

从参照点出发到要确定方向的点去,若行进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则要确定方向的点在参照点的东方,反之在西方②判断南北方向:离北极点 (n)近则为北方,离南极点(s)近则为南方③综合①②判断的方向即为所求方向。

1.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绕转中心地轴太阳

周期一天(约24小时) 一年(365或366天)

产生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

产生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和自转绕日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呈66. 5°夹角

注:时间差异-位置越向东去,时间越早。

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仰视地球的自转为顺时针旋转,即北逆南顺。

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年中白昼长短的变化。

3.四季知识归纳(见下左图)

日期太阳光直射的纬线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节气北半球季节

a 3.21 0° 平分春分春季

b 6.22 23.5°n 昼长夜短夏至夏季

c 9.23 0° 平分秋分秋季

d 12.22 23.5°s 昼短夜长冬至冬季

4.五带的划分(见下右图)

温度带范围气候特点特殊地理现象

热带南北回归线间(23.5°s—23.5°n) 终年炎热太阳直射

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间(23.5°s—66.5°s) 四季分明无

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间(23.5°n—66.5°n) 四季分明无

南寒带南极圈与南极点间(66.5°s—90°s) 终年严寒极昼极夜

北寒带北极圈与北极点间(66.5°n—90°n) 终年严寒极昼极夜

5.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

第三节地图。

1 地图:把大范围的地区如一个省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在平面上表示出来。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 a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缩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b大小: 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所画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较详细。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画实地范围较大,内容较简略。

c表示方法: 文字式-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0km

数字式-1:4000000(1km=1000m=100000cm)

线段式- (厘米化千米去5个0,千米化厘米加5个0)

方向:a一般情况下,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

b指向标定向: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方法是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再确定方向。

c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图例与注记: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牢记p14常用图例)

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山高水深的数字。

3.地形图 ⑴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坡度陡缓。

4.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

5.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见p16、p17)

山地 a.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山谷:等高线向高出凸出。

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f.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

高原:海拔较高》500m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

平原:海拔很低<200m地面平坦、起伏小。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坡和缓。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71%(3.61亿km2)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1.49亿km2)。

概括地说,地球上是七分水三分地,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2.无论我们怎样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是: 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大西洋(形状如同“s”);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

5.大陆架、大陆坡、海沟。

6.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分割成大大小小许多块,其中面积广大的叫大陆(共六块大陆:亚欧大陆、南美洲大陆、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洲大陆),面积较小的是岛屿。

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半岛则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7.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亚、非、北美、南美、南极、欧、大洋(面积由大到小排列)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州;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欧洲;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非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和北美洲;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都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都是北冰洋;

8.大洲的分界: 亚欧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非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南、北美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亚、北美的分界是白令海峡;北美、欧的分界是丹麦海峡;南美、南极的分界是德雷克海峡;欧、非的分界是直布罗陀海峡。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实例举证:

喜马拉雅山中方向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荷兰的围海大堤)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其观点是:

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a地表岩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图p37)

b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c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注:每个板块都是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

4.世界上的火山、**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带(最大) 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带。

5.板块的运动可以分为张裂和碰撞挤压两种运动。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产生裂谷、出现新的海洋,如:

东非大裂谷、红海面积扩大将成为新的海洋;板块发生挤压碰撞时地表会形成山脉、海洋面积缩小甚至消失如: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发生挤压运动)、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对比。

天气气候 概念一地短时间的风雨、阴晴、冷热等大气状况一地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特点短时间;经常变化。

同一时间不同地方天气差异可能很大长时间;变化不大

描述内容阴晴、降水概率、风向、风力大小、气温气温、降水、气压、风

注: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风向是风的来向,有“北、南、西、东”四个基本方向。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

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0-12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词语判断:夜里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天气)

岳阳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长冬无夏(气候)

暴风骤雨,飞砂走石,风和日丽、阴雨绵绵(天气)

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天气)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气候)

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来挂丝(气候)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熟悉城市天气预报图中常用的天气符号(见p46图3.6)

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转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

4.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见p48图3.9空气质量级别和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空气质量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影响。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测量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

5米。单位:℃(摄氏度)。

日平均气温一般取8时、14时、20时、2时四个时刻的气温均值。

2.气温的变化:(见p51图.13,会做活动题1.2)

日变化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的日较差=(该天)最高气温-(该天)最低气温。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南北半球一样)

年变化指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3.气温分布规律:(见p53图3.17)

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不同纬度)

同纬度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同纬不同海陆)

同纬度相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0.6摄氏度/100米(同纬同陆)

世界最低气温分布在南极地区,最高气温在西亚巴士拉。

4.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即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等

5.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

6.等温线判断:⑴等温线密,温差大;等温线稀,温差小。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

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影响显著。

等温线呈封闭曲线,气温内高外低为盆地,低地;反之为高原、山地。

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为北半球。

等温线向高纬凸起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高;向低纬凸起气温比同纬低(若为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凸起处为陆地,向低纬凸起处为海洋;

若为冬季,等温线向低纬凸起处为陆地,向高纬凸起处纬海洋)

7.两地温差=两地相对高度/100×0.6℃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时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量的测量:测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单位:

mm(毫米),一般每天8时和20时各测量一次,测量结果之和为日降水量。(注:日平均气温取四时刻的平均值,日降水量取两时刻的和)

3.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4.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赤道地区多雨,两极少雨;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少雨、东岸多雨;

中纬地带沿海多雨,内陆少雨;

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复习提纲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之二 提纲请保管好 四 认识区域。一 亚洲。图一图二。1 在图一中找到赤道 北回归线 北极圈,在相应位置写上欧洲 太平洋 北冰洋 印度洋。1 位置 半球位置 绝大部分位于半球和半球。海陆位置 地处大陆东部,北 东 南分别濒临着洋 洋 洋。经纬度位置 位于11 s 81 n与26 e ...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形状 赤道略鼓 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 6371千米。2 大小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 赤道周长 约4万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 赤道 二 经纬网。下面的规律请你一定要记住并会使用哦!1 在经纬网上判断南北纬 s n 东西经 e w 时 纬度...

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球体不规则球体地球仪。地直觉臆断航海实践卫星测量 球形状 球体 实证 站得高望得远 月食时地球影子是球面 远处归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面到船身 大小 平均半径 赤道周长表面积。地球仪 地轴 地球自转轴 假想 北极 地轴北段与地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