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第2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9-15 21:07:28 阅读 8099

2课时教学设计。

教科书第28页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过程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并感受到用统计表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

3.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标准自主分类。难点: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呈现计数的结果。教学准备:多**。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周末,阳光明媚,很多爸爸妈妈相约带小朋友一同去郊游。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看,这么多人一起玩多开心呀!他们想玩捉迷藏的游戏,现在得把这么多人分成两组。小朋友们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呢?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操作**,充分交流(一)小组合作开展**活动。

师:分成两组做游戏,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分法?把分类的结果用你觉得最好的办法呈现出来。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活动信息。【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自主**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分类计数,体验分类统计的过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并获取接下来教学活动的素材。】

二)展示学生分类结果,引导学生评价交流。1.呈现学生分类计数的结果。

学生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的方式可能多样,例如:图画式、简单的统计图式(纵向或横向)、**并茂式、**式等。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2.适时纠正学生的计数错误。

总会有学生出现计数的错误,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错误,对学生计数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指导。

先让数错的学生说说为什么数错了,再引导学生交流:怎样数才不会漏数,不会重复数,不容易数错呢?指导学生可以边数边做标记,数完之后可以再数一遍等。

【设计意图: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数清楚数量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数学活动,在分类过程中进行细致地计数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3.对比研究,感受用统计表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师:哪种呈现方式最简洁最清晰,一眼就能看出分类的结果?

引导发现:用数字和**的形式呈现分类的结果最简单,最清楚。

4.指导学生绘制简单的统计表。

1)教师选取学生优秀作业呈现在黑板上,指定一名学生说说是怎么完成统计表的。

2)教师板演绘制简单统计表的过程。

3)学生模仿教师用统计表重新记录分类计数的结果。【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经历简单统计表的生成过程,使学生感受用统计表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

三)根据数据提出问题,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1.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教师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把学生的分类结果分开呈现。3.逐一出示不同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发现和提出问题。

师:观察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能根据分类的结果提出数学问题吗?

师:同样是这些人,为什么分类结果不同?

引导学生认识到:分类标准一致,分类结果就一致;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多样。

4.师: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有没有相同的地方?使学生体会: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多样;虽然结果不同,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分的结果数据加起来总数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根据分类计数的结果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体会数据蕴涵的信息。】(四)即时练习,巩固新知。

1.师: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你觉得哪种分类方法好?学生可能根据游戏的公平性来选择,可能会偏向于男女人数相等的分类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教师可让学生充分交流。

2.师:还可以怎么分呢?把你的分类方法也用**的形式呈现出来。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教师对**设计合理,书写工整的学生给予表扬。【设计意图: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再次体验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同时也起到了练习巩固的作用。】

五)回顾整个统计的过程。

1.引导学生说一说分类活动的全过程。

2.教师小结:先根据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再数清楚数量,然后制成统计表,最后观察表中的数据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在阶段小结时让学生充分交流学习所得,学生交流得越深,知道得就越多,有利于后面练习的开展。】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1.完成教科书第28页做一做。

学生很可能会按男女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类,但是计数活动会比较困难。教师可先放手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计数结果可能会不同,再让学生讨论怎样数才不会错。计数活动完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填写。

**填写的难点在表头的设计,学生完成后再集体交流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5题。

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再让学生自选标准将动物分成两类,并独立完成计数和统计表的填写。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可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3.完成练习七第7题。

1)(2)两小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3)(4)两小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集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数据蕴涵的信息。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练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理解数据的意义,进一步明确分类的标准。】四、课堂小结。

师: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设计意图:回顾过程,总结提升。】

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类与整理》教案

分类与整理。教学目标。1.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2.培养学生能按一定标准给物体分类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操作,体会分类的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能按一定标准给物体分类的能力。重难点重点 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难点 体会分类的标准。教学方法。教法 情境演示法。学...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案

明德小学2019年春季学期小学语文 数学 英语。教案设计。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3.分类和整理。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教学简案 教学详案 课前预习 按照课本提示对气球分别按照颜色和形状进行分类,体会到分类是根据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地运用。通...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一年级 分类与整理 教学反思。在课的一开始,以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 逛超市开始,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以到游乐园参观,游乐园里什么东西最多?引入这节课的主题图 气球图,设问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吗?提示 可以画一画 写一写,也可以摆一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