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 (导学案)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学习目标:1) 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2)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学习过程:(要求,上课前准备红笔或其他颜色的彩笔)
一、大气环流的概念。
1)概念。2)大气环流的特点:全球性、有规律性、
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二、复习热力环流。
根据a、b、c两地冷热状况,画出热力环流 b(冷) a(热) c(冷)
想一想:如果把a看做赤道,b、c看做南北两极那么全球又会出现怎样的热力环流呢?
1、“单圈环流”的形成(在课本33页,图2.9画出赤道与南北两极之间的环流。)
(1)假定条件。
(2)形成因素:高低纬间的不均;
2、三圈环流。
1)假定条件。
2)形成因素。①高低纬间的不均力。
3)形成过程:
a.低纬环流。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 。
4)在下图中标明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并画出风向。
方法:标出气压带。
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
(由高压指向低压)
画出风向(偏45°左右)
气压带和风带歌诀记忆法:
零三六九,低高低高,低压上升多雨,高压下沉少雨。
小组讨论1:
气压带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两类:
受热不均引起的(热力原因)②气流被迫上升和下降引起的(动力原因)
1.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的成因各属于哪一类。
2.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成因各属于哪一类。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读课本“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分析并掌握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引起的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的规律。
1.原因随季节变化南北移动。
2.移动方向:北半球季偏北, 季偏南。
3.移动范围:5~10个纬度。
习题案】1形成三圈环流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高低纬度间受热均匀c.地转偏向力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2.气流处于上升状态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热带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3.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 )
4.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中,两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在( )
a. 赤道附近 b.极地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南北纬30°附近。
5.右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
a.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中纬西风带 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c.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低纬信风带。
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下列气压带的名称:ab
cd2)写出风带名称:甲乙丙。
(3)图中表示的季节是。
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说课稿
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气压带和风带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和大家 一下对于这节内容的教学。本章选自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包括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运动的尺度 表现形式和全球气候变化四个部分的内容。今天我说的 气压带和风带 选自第二节,在本章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本节主要...
高中地理1《气压带和风带》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海南中学李文波。一 课标解读。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够 绘制全球气压带 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具体要求如下 1 动手 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培养空间思维能力。2 动口 说出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高中地理1《气压带和风带》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海南中学李文波。一 课标解读。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够 绘制全球气压带 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具体要求如下 1 动手 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培养空间思维能力。2 动口 说出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