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这个日子吗?(投影出示:2023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这天发生了什么事?
是的,2023年5月12日我国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顷刻间,大地颤抖,山河移位,十几万人瞬间家破人亡,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埋在废墟之下。
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做出更多的选择,可是我们的谭千秋老师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板书课题:最后的姿势齐读课题。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姿势呢?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板书: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二、品读谭老师的姿势,感悟人物形象:
1、过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几处地方写到了谭老师的这个姿势?用笔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2、交流。学生找全3处。(点幻灯片)齐读。
就让我们透过谭老师的姿势,走进他的内心,去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一)第一处:
1、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处描写谭老师姿势的句子,请同学们细细品读,思考这句话抓住了谭老师的什么进行细节描写的?
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1)师:**来临之时,楼房即将倒塌,逃生的时间非常短暂,只有几秒钟。在这宝贵的几秒钟里,谭老师是怎么做的?(点,出示灯片)指名读。
这句话抓住了谭老师的哪些动作来写的?(撑、拉、护)从他的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还有哪一个词触动了你的心灵?(“立即”说明反映的速度之快,当机立断。)
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这句话,思考你读出了谭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交流、相机提示:当机立断、以学生安危为重、关爱学生、舍己救人、视死如归、一心为学生着想、大公无私……
拉:(为什么要拉?他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撑(为什么要撑?谭老师为什么不和学生起躲到课桌底下?)谭老师要使出全身的劲头,用自己的身体躯张开一把保护伞,保护学生,减轻碎裂的砖块、坍塌的水泥板直接重重地砸向课桌造成的严重恶果。
护: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学生,谭老师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
护”可以组什么词?谭老师是用什么保护学生的?
三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谭老师撑起钢铁般的脊梁,誓死护卫身下的学生,那张开的双臂是坚定的责任,是无声的大爱,谁能有感情地读好这段话?
你的发言很精彩,老师仿佛看到了谭老师张开双臂保护学生的高大形象,你能读好这段话吗?指名读。(读出坚定、读出义无反顾)
2)师:只有感受到了谭老师临危不惧、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才能读出对谭老师的深深敬意。你们会读吗?齐读。
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可敬可亲、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老师形象。
2、师:俗话说 “言为心声”,灾难来临之时,谭老师只说了一句话,能画出来吗?是这句吗?(点出灯片)。读读这句话,能看出谭老师的品质吗?
交流。(抓住①大家,②什么也不要拿,快。③!
总结写作方法:像这样直接写谭老师语言、动作的方法,我们称叫正面描写。
指导朗读。(简短有力,情况危急,谭以生为重)
从这儿你又读出一个怎样的谭老师?(镇定、冷静、智慧)
3、过渡: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这么说这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来临时写楼房的句子,读一读,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1)学生默读。
2)交流。(点灯片,出示三处)
感受:①情况十分危急(成语)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吗?(千钧一发、命悬一线、迫在眉睫、危在旦夕)
谭牺牲了。具体为:
a、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
为什么这句话会让你感受到情况十分危急?
指导朗读:情况十分危急该怎么读?要**了,多危险呀!读得急促、有力。看,这儿有三个感叹号,读得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b、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情况越来越危急了!)
你从这句话的哪些词语中感受到情况很危急的?(提示:“刺耳的吱吱声,尘埃腾空而起”说明了什么?)读好句子。
c、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塌陷:注意陷,说明倒塌的楼房已经陷到地底下了,楼房中的人几乎已没有生还的可能。
3)这三段话都描写了**来临时地动山摇、房倒屋塌的恐怖情景,将这三段话连起来读读,你有什么更深的感受?自由读。
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越来越强烈,情况越来越危险。
4)你能将情况越来越危险的情景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指两名学生读,齐读。这三段话是对**时楼房的描写,实际上就是对周围环境的描写。
4、师:尽管课文用了三段文字描写**时的情景,但事实上这一切只经过了短短几秒钟。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唯一想到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保护学生。
让我们拿起书,齐读4—7自然段,一起重回那危急的一幕。
二)第二处。
a、1、师述: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只是一瞬间的**,却让谭老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人们在废墟中发现他的时候,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
出示:“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指名读第二处描写谭老师姿势的句子)
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在场的人都被——?震撼)自由读一读这段话,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震撼?(“凹下去”“血肉模糊”说明受到致命的打击,“死死地”说明一点儿也没有挪动身子)
2、这段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震撼?请自由读读,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
①从谭老师的动作看,第二处和第一处姿势有什么不同?)“趴”与“撑”比较:撑,是说谭老师用全身的力气支撑着。趴,谭老师已经牺牲了,被压趴下了,但仍双臂张开,保护学生。)
“死死地”护着。你能想象当时的画面吗?
师引导想象:砖块掉下来了,砸得谭老师鲜血直流,但谭老师仍然: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生;楼板压下来了,谭老师后脑被砸得深凹下去,但是谭老师仍然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生;鲜血喷涌,疼痛难忍,但谭老师仍然:
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生。
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相机板书:恪尽职守、舍己救人、大爱无私)生读。导读:谭牺牲时还死死地护住四个学生,你能读得让人更难忘一些吗?师读给你听。
b、1、过渡:救援人员看到这一幕已是眼含热泪,他被深深**撼。被深深震撼的还有谁呢?获救的学生、一位老师。
2、引读:“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出示:“**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注意:谭老师的速度很快,用了“飞身”)
一个“飞身”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一个的谭老师。
3、引读: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理解“生死攸关“:如果他不张开双臂护住学生,四个学生就 ……如果他张开双臂护住学生,四个学生就……这一时刻就叫生死攸关的时刻。
千说万说,在救援人员、同学和老师的心目中,他就是一位的老师。
那么你觉得这三个人的话能不能删掉?为什么?(侧面描写)感受人们对谭老师的深深敬意。
4、谭老师为什么会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舍生取义、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呢?
英雄不是偶然诞生的,谭老师平时的言行就告诉我们“伟大源于平凡,平凡孕育伟大”。平时谭老师总是在课堂上这样教育学生的,(点出灯片)齐读: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读到这,你能将谭老师没有说完的话接着说下去吗?这就是谭老师的人生格言。谭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毅然选择了舍己救人。
三)第三处。
1、引读十一自然段,谭老师是一位特级教师,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在教师眼里,谭老师是最爱孩子的,他在操场上看到一颗小石子都会捡起来,生怕学生玩耍时受伤,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
点出示句子: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为什么这成了他最后的姿势呢?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为了大家能更好地理解这句话,老师设置了一道小练习,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拿出练习纸,一起来试试吧。
2、师述12节:谭老师走了,他走得那么匆忙,又是那么从容。在生死攸关的一刻,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什么是师爱,什么是教师的责任,。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教师,用51岁的宝贵生命——引读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板书:爱与责任。
)谭老师牺牲了,但他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他的精神将永载史册。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出示: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3、在**灾难中,谭老师用生命之躯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他那匍匐的姿态化作了一尊永恒的雕像,矗立在他生前就读的湖南大学校园里(出示**,形象感受)。此时,当你站立在“大爱千秋”的丰碑前,心中是否涌起了千言万语呢?请你以:
“谭老师,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写你此刻的感受。
1)学生练写。
2)交流、评价。
三、总结:谭老师不是天使,但他选择做一个天使。他张开的双臂仿佛天使的翅膀,将孩子们紧紧护佑在身下。
当孩子们最终被救援人员安然救出时,我们仿佛看到他在天国深情地微笑。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谭老师,记住那天使般的双翼,记住那最后的姿势!(让我们全体起立,带着对谭老师深深地敬意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作业:课后搜集汶川**中,让你感动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板书: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恪尽职守。无私大爱。
舍己救人。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谭千秋最后的姿势体现出的当机立断 恪尽职守 无私师爱的高尚品质。一 精读课文 师 请大家打开课文,自读课文第2 7小节,用笔画出描写谭老师的句子,并将划出的句子默默再读几遍,从这些句子中你又看到一位怎样的谭老师?1 学生自读课文。2 集体交流句子,相机出示 ...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
最后的姿势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北依涧小学六年级赵晶晶。教学目标 1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 最后的姿势 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3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的意思。4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
最后一课 第二课时学案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 学习通过人物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2 品味语言,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感情。学习过程 一 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1 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学习指导 自主完成后,组内补充交流。2 合作 交流以下问题。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在最后一课时穿上漂亮的礼服?韩麦尔先生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