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小创造。
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爱创造的情感,通过创造体验,让孩子们建立创造就在生活中的态度。
2.通过参与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爱提问、善思考、勤动手、会创造的行为习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注意环境保护和爱惜资源的行为习惯。使学生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3.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知识,学会一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技能。
4.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发明创造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感受到创造的快乐。尝试在生活中,从不同的侧面去思考、去解决问题。
第1课时。一、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一些小小发明家的故事。
2.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废旧物品,如硬纸板、空的可乐瓶等,另准备一些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等。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小发明在身边。
1.同学们,一直有个难题困扰着老师,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帮老师解决?每天老师擦黑板的时候总是弄得满脸满身粉笔灰,而且经常会找不到黑板擦,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呀?
设计思路:小学生对教师都有着很强的崇派心理,觉得能帮助老师是非常开心的,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在这里以老师需要帮助为开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我们的小朋友真是太聪明了,帮老师想出了那么多好办法,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难题和困惑吗?赶快来问问我们身边的小诸葛吧。
3.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平时善于观察思考,所以每个问题都问得这么好,我们敬爱的陶行之爷爷就认为会问问题是很重要的,请看:(出示《每事问》)
4.让我们来读读这首小诗,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思路:打破教材原来的顺序,在学生已经问的基础上出示《每事问》,强调问的重要性,加深学生的记忆。
5.陶爷爷说得真好,人比动物聪明是因为人会问问题,有些小朋友就牢牢记住了陶爷爷的话,坚持每事问,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吧。6.
讲述小小发明家的故事。故事一:小发明家黄思冲。
出生在教师家庭的黄思冲从小就表现出喜欢思考的“特质”。在只有几岁的时候,他到了妈妈的办公室,就会指着那些几何模型和化学实验用的瓶瓶罐罐,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上小学时,黄思冲看到同学经常遗失尺子、剪刀之类的文具,就想:如果有一种工具能够拥有多种文具的功能,那就方便多了……于是,他产生了设计多功能剪刀的想法。后来,他从圆规那里找到了灵感,圆规的外形和剪刀相似,两条“腿”拉伸后不就成了尺子?
经过几年不断的琢磨、试制,他发明的“多功能剪刀”诞生了,2024年这项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
黄思冲的“胡思乱想”让他在平常的生活中不断发掘出创意。他看到市区的垃圾大多没有分类,而运到垃圾处理厂再进行分类处理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于是他想能不能通过一种装置,让垃圾自动分类。这让他联想到农村普遍使用的风车,谷子倒进风车,在风车叶片的吹动下,谷皮等较轻的弃物就被吹出来了。
根据这个原理,他设计出了垃圾处理装置模型,垃圾倒进这个装置,就可以按轻重的不同进行自动分类。故事二:小发明家徐琛。
一天放学后,徐琛在自己的小屋里聚精会神地做功课。突然,她听见弟弟大叫一声,就急忙奔到外间。只见弟弟面如土色地躺在地上,身子不住地哆嗦。
“不好,弟弟触电了!”被吓得不知所措的徐琛转过神来,赶忙跑到电源处,关掉了电闸。奶奶和徐琛好一阵折腾,弟弟才渐渐恢复了常态。
看弟弟缓过劲儿来,奶奶就唠叨起来:“你这个淘气鬼。谁叫你去碰电插座的?
会要命的……”
为什么不发明防触电插座呢?用原来那种插座,说不定还会有顽皮孩子闯祸!我要发明防触电插座!”徐琛脱口说出了这个刚刚在自己心底萌生出来的念头。
《小蜗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蜗牛 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故事配以 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 自主阅读。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主...
生活中的酸碱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备课设计九年级化学学科。1 预习案 1 请说出你知道的有酸味的食物。2 把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色。反应方程式。2 当堂检测题 1 利用指示剂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溶液显 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显 性。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2 电离时生成...
生活中的快乐第一课时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第一课 生活中的快乐 一,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 1 体验生活中的快乐,产生积极乐观的情绪 2 愿意快乐的生活,并愿意与大家分享快乐2,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生活中快乐的事多,要积极体验快乐。2 知道快乐的生活有益健康,学习进步,有益于与人和睦相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