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我们来造“环形山”1教学反思教科版

发布 2020-08-10 16:54:28 阅读 8030

本节课我上课的内容是六(下)第三单元《宇宙》第三课时《我们来造“环形山”》。在第一次执教《地球的卫星——月球》之后,我开始对课堂的设计有了新的思考。《环形山》的教学让我收获颇多。

四个平行班级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我有以下反思:

一、教学设计要有科学性。

一开始,我认真了解和分析了教科书和教参,设计了教案,其基本环节为:了解月球环形山的特点——猜测环形山的成因——模拟实验(模拟陨石撞击)——分析阐述自己推测的理由——对照自己的猜测,阅读了解科学家对环形山成因的假说,并**有关影像资料。

在第一个班级试教后,由于在导入月球环形山和模拟实验这两个环节处理的不够得当,浪费了很多时间,以至于最后的影像资料没有呈现。课后***为我诊断了这堂课在教学设计上的一些问题:

1.引入课题还可以更直接,不用铺设很多情节。

2.没有真正了解这堂课中模拟实验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3.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挖掘还需更深入。

这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科学证据下做出推测的能力,并让学生知道月球环形山的成因有很多种,科学家或者某个提出观点的人,在表述自己观点的同时必须寻找更有利的证据。这节课我们做的模拟实验(陨石撞击月球表面模拟实验)只是对其中一个假说的具体分析,其意义在于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学会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的意识。

4.安排学生**影像资料是个不错的设计,但是这节课由于时间关系舍弃了它,说明能对教材做适度的取舍,下节课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各个环节的价值取向,在有必要的情况下预留出时间给学生们看。

我茅塞顿开,重新设计了教案。环节修改为:出示嫦娥一号拍摄回来的第一张月面图,让学生观察了解月球环形山的特点——大胆猜测环形山的成因——选择其中一个成因进行模拟实验(撞击说)——讨论实验发现并交流,让学生知道这个实验只是为撞击说提供了一个证据,并不能就说环形山的成因是陨石撞击——阅读文字资料和**影像资料,让学生感知科学家对环形山成因提出的几种假说,知道科学家是如何论述关于月球地貌的一些研究,并指导学生在平时推测问题时也需要有一定证据。

教学思路的改变使得整堂课更加具有科学性和**性,突破了教本的束缚,抓住了教材的重点,同时也培养和增进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

二、实验和材料准备要有针对性。

1.模拟实验的选择。由于一开始教学设计中,我安排的是两个模拟实验(火山喷发和撞击),为了突出两个实验在本节课中的轻重地位,我选择让学生着重模拟撞击实验,其中火山喷发实验我只安排一组材料,让完成撞击实验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参与火山喷发这个模拟实验,但是在临近上课前十分钟,在***的质疑下,我自己模拟了火山喷发这个实验,发现效果很不明显,而且操作起来有一点难度,所以和***商量后临时取消了这个模拟实验。

模拟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证据意识,所以有侧重地选择和舍弃也是教学中的一种策略。

2.材料准备的选择。

1)准备用面粉代替沙子。由于前几天一直阴雨不断,不容易寻找沙子,所以临时想到用面粉代替沙子,我和***都不知道其效果如何,但是大胆地进行了尝试,因为这个模拟实验只要能模拟出环形山就可以了,并不是模拟实验的本身需要。

2)准备各种大小轻重形状不同的物体充当撞击物。这个想法也是***给我的一个好主意,我准备的撞击物体也发生了变化:两个大球、四个大小轻重不同的小球、各种形状大小轻重不同的实物(小石块、色子等)。

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不难发现除了圆形的物体能制造出环形山,而其他形状的不能制造出环形山,这样学生就会思考,有可能是宇宙中的一些球形物质撞击月球而形成了环形山(或许这并不是科学的结论,但是学生的思维却得到了发展),说明陨石撞击说也存在着质疑(陨石也是形状各异的)。

3)准备使用镊子。这是我在第三个班级施教时前考虑到的。介于前两个班级学生在制造环形山时用手直接去拿去撞击物,容易破坏在面粉中留些的痕迹,为了更加客观真实的呈现学生制作环形山的成果,我就告诉学生用镊子夹取撞击物,使模拟实验尽量成功。

三、实验活动表设计要有操作性。

之前我的实验记录设计的比较笼统,这样简单的两个大问题:

1)你在造“环形山”这个模拟实验中有什么发现?

2)请你用图画出“环形山”形成的过程。

***给我的建议是:我们科学实验课的实验活动记录表要有一定操作性,要直观要详细,如果只是突出大问题,对实验本身没有太多的意义。因此我在***的指点下,对实验活动记录表进行了重新设计,**如下:

实验记录表。

根据以上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第二次异地执教,无论在课堂的设计、活动的安排、学生的指导、临场的教学机智、以及对于实验材料的认识、教材内容的理解、学生记录**的价值等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第三次执教一定会有更多收获。

附送:2019-2024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我们来造“环形山” 教学反思教科版。

本节课我上课的内容是六(下)第三单元《宇宙》第三课时《我们来造“环形山”》。在第一次执教《地球的卫星——月球》之后,我开始对课堂的设计有了新的思考。《环形山》的教学让我收获颇多。

四个平行班级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我有以下反思:

一、教学设计要有科学性。

一开始,我认真了解和分析了教科书和教参,设计了教案,其基本环节为:了解月球环形山的特点——猜测环形山的成因——模拟实验(模拟陨石撞击)——分析阐述自己推测的理由——对照自己的猜测,阅读了解科学家对环形山成因的假说,并**有关影像资料。

在第一个班级试教后,由于在导入月球环形山和模拟实验这两个环节处理的不够得当,浪费了很多时间,以至于最后的影像资料没有呈现。课后***为我诊断了这堂课在教学设计上的一些问题:

1.引入课题还可以更直接,不用铺设很多情节。

2.没有真正了解这堂课中模拟实验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3.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挖掘还需更深入。

这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科学证据下做出推测的能力,并让学生知道月球环形山的成因有很多种,科学家或者某个提出观点的人,在表述自己观点的同时必须寻找更有利的证据。这节课我们做的模拟实验(陨石撞击月球表面模拟实验)只是对其中一个假说的具体分析,其意义在于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学会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的意识。

4.安排学生**影像资料是个不错的设计,但是这节课由于时间关系舍弃了它,说明能对教材做适度的取舍,下节课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各个环节的价值取向,在有必要的情况下预留出时间给学生们看。

我茅塞顿开,重新设计了教案。环节修改为:出示嫦娥一号拍摄回来的第一张月面图,让学生观察了解月球环形山的特点——大胆猜测环形山的成因——选择其中一个成因进行模拟实验(撞击说)——讨论实验发现并交流,让学生知道这个实验只是为撞击说提供了一个证据,并不能就说环形山的成因是陨石撞击——阅读文字资料和**影像资料,让学生感知科学家对环形山成因提出的几种假说,知道科学家是如何论述关于月球地貌的一些研究,并指导学生在平时推测问题时也需要有一定证据。

教学思路的改变使得整堂课更加具有科学性和**性,突破了教本的束缚,抓住了教材的重点,同时也培养和增进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

二、实验和材料准备要有针对性。

1.模拟实验的选择。由于一开始教学设计中,我安排的是两个模拟实验(火山喷发和撞击),为了突出两个实验在本节课中的轻重地位,我选择让学生着重模拟撞击实验,其中火山喷发实验我只安排一组材料,让完成撞击实验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参与火山喷发这个模拟实验,但是在临近上课前十分钟,在***的质疑下,我自己模拟了火山喷发这个实验,发现效果很不明显,而且操作起来有一点难度,所以和***商量后临时取消了这个模拟实验。

模拟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证据意识,所以有侧重地选择和舍弃也是教学中的一种策略。

2.材料准备的选择。

1)准备用面粉代替沙子。由于前几天一直阴雨不断,不容易寻找沙子,所以临时想到用面粉代替沙子,我和***都不知道其效果如何,但是大胆地进行了尝试,因为这个模拟实验只要能模拟出环形山就可以了,并不是模拟实验的本身需要。

2)准备各种大小轻重形状不同的物体充当撞击物。这个想法也是***给我的一个好主意,我准备的撞击物体也发生了变化:两个大球、四个大小轻重不同的小球、各种形状大小轻重不同的实物(小石块、色子等)。

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不难发现除了圆形的物体能制造出环形山,而其他形状的不能制造出环形山,这样学生就会思考,有可能是宇宙中的一些球形物质撞击月球而形成了环形山(或许这并不是科学的结论,但是学生的思维却得到了发展),说明陨石撞击说也存在着质疑(陨石也是形状各异的)。

3)准备使用镊子。这是我在第三个班级施教时前考虑到的。介于前两个班级学生在制造环形山时用手直接去拿去撞击物,容易破坏在面粉中留些的痕迹,为了更加客观真实的呈现学生制作环形山的成果,我就告诉学生用镊子夹取撞击物,使模拟实验尽量成功。

三、实验活动表设计要有操作性。

之前我的实验记录设计的比较笼统,这样简单的两个大问题:

1)你在造“环形山”这个模拟实验中有什么发现?

2)请你用图画出“环形山”形成的过程。

***给我的建议是:我们科学实验课的实验活动记录表要有一定操作性,要直观要详细,如果只是突出大问题,对实验本身没有太多的意义。因此我在***的指点下,对实验活动记录表进行了重新设计,**如下:

实验记录表。

根据以上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第二次异地执教,无论在课堂的设计、活动的安排、学生的指导、临场的教学机智、以及对于实验材料的认识、教材内容的理解、学生记录**的价值等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第三次执教一定会有更多收获。

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反思教科版

本节课我上课的内容是六 下 第三单元 宇宙 第三课时 我们来造 环形山 在第一次执教 地球的卫星 月球 之后,我开始对课堂的设计有了新的思考。环形山 的教学让我收获颇多。四个平行班级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我有以下反思 一 教学设计要有科学性。一开始,我认真了解和分析了教科书和教参,设计了教案,其基本环节...

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我们来造“环形山”1教学反思教科版

本节课我上课的内容是六 下 第三单元 宇宙 第三课时 我们来造 环形山 在第一次执教 地球的卫星 月球 之后,我开始对课堂的设计有了新的思考。环形山 的教学让我收获颇多。四个平行班级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我有以下反思 一 教学设计要有科学性。一开始,我认真了解和分析了教科书和教参,设计了教案,其基本环节...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我们来造“环形山” 教案

我们来造 环形山 教案。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2 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过程与方法 1 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2 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 环形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验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