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反比例》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8-09 05:27:28 阅读 3531

教学设想。本节课是学生已有正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比例知识的深化,也是以后学习函数的基础。(1)我运用迁移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类推发现反比例规律。

(2)根据本班学生不爱举手、不爱发言的情况,把重点放在学生小组交流上,给充足的时间去交流,从中受到启发,取长补短,达到高效。(3)根据课本的两个情境在学法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教学活动,发现反比例的变化规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4)再以 “举生活中成反比例的例子”这样一个开放性练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把数学知识回归于生活中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反比例的意义,让学生真正感悟反比例的重要性。

最后通过谈收获和困惑,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使学生通过语言叙述、总结,质疑,再次提高认知能力。

教学内容:课本第46页—4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教材中的具体情境和生活实例认识反比例。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3.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难点:能准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准备。教师:多**课件。学生:稿纸。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新课。

1.复习正比例。

1)什么是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点?

2)长方形的面积、长和宽。在什么情况下两个量成正比例?

2..同学们刚才回答的很好,那么如果当面积一定时,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与之相关的问题。(板书课题:反比例)

二、自主探索新知。

一)借助**,感受相关联的量。课件出示教材第4 6页上方**图。

1.观察**,并把**填写完整。

(1)引导:同学们请看这两个**,表1是面积为24 cm2的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变化关系,表2是周长为24cm的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变化关系,你们能把这个**填写完整吗?试一试。

2)学生尝试填写**。填完后,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填写的。

(3)反馈汇报填写结果。

2.观察填写完整后的数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仔细观察填写的数据,寻找**l里数据的规律。

2)要求学生先在小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然后讨论发现的正确性。

(3)反馈汇报。

3.表1、表2中,长方形相邻两边的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1)学生自主分析表1、表2中,两边边长变化的规律。

(2)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己发现的边长变化的规律。

3)教师到小组里听听学生的发言,并适时引导。

4)反馈汇报。

(5)小结:表1和表2中,长方形相邻两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是不相同的。

(二)明确反比例的意义。

1.引导学生结合“王叔叔游长城”的情境,生一步感受反比例量之间的关系。

师:王叔叔要去游长城,不同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和行驶所需要时间如图(课件出示教材每46页相关**)。

(1)请问学们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看图思考后,再和同伴讨论自己的发现。

(3)指名汇报发现。

2.归纳反比例的概念。

像这样,速度和时间两个量,速度变化,所需的时间也随着变化,而且速度与时间的积(也就是路程)一定,我们就说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3.追问:如何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成反比例?

(1)学生小组交流,发表意见。教师巡视,听听学生的发言。

(2)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两个量相关联,一个量增加,另一个就减少;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就增加;而且两个量的积是一定的。这样的两个变量就成反比例。

4.质疑:在第1个问题中,表1和表2中的长方形相邻两边的边长(长和宽)成反比例吗?

5.如果用x和y表示两个变量,k表示一定量,怎样表示反比例关系?

6.师过渡:生活中成反比例的例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想一想,再与同伴交流。

(1)学生思考并寻找生活中成反比例的例子。

(2)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巡视,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其他同学说的例子是否正确。

3)指名举例,并请全班判断所举的例子是否正确。

三、实际应用。

1.完成教材第4 7页“试一试”第1题。

(1)请同学们思考:买苹果的总钱数一定时,苹果的单价与数量成反比例吗?并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

(3)学生反馈汇报,并说明理由。

2.完成教材第4 7页“试一试”第2题。课件出示奇思读一本书,已读页数与剩下页数的变化情况表。

(1)请同学们独立把**填写完整。

(2)试判断已读的页数与剩下的页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3)学生分析、计算后,反馈汇报。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反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键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大家思考一下,正比例与反比例有什么异同?

六、板书设计。

反比例。1)两个相关联的量,2)一种量增加(减少),另一种量就减少(增加),关键是:(3)相对应的两个量的积一定。

这样的两个变量,我们就说成反比例。

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x ×y = k(一定)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学习反比例,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的机会。(1)注重知识的迁移,渗透思想。

在导入部分,借助正比例的意义和生活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思想,理解正比例比值不变的特点,为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研究反比例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奠定良好基础。(2)充分让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让学生去观察分析,如:

让学生分析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从而理解了反比例的意义和特点。(3)重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贯穿始末,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得到启示,充分体会反比例的规律和意义。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在交流中,有学生不善于和同学交流,出现有的学生说得还不够正确和完整。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交流习惯和能力,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反比例》导学案板书设计

例 导学案板书设计。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 反比例 导学案板书设计。反比例 一 学习目标1 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2 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3 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重点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

2024年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导学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反比例。学习目标 1 结合丰富的实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2 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规律。3 初步渗透函数思想。重点 难点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课前准备 方格纸,24页图。教学方法 五步 教学法。教学过程 一 定向诱导。1 复习什么是...

2024年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学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反比例导学案。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反比例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反比例 是在 正比例 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已有了感性的知识经验,学生并不陌生,迁移 类比,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本节课主要通过三个教学情境来学习反比例,通过学生的认知 分析 总结来学习数学。知识与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