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 杠杆的科学教科版

发布 2020-08-07 11:10:28 阅读 9817

我在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力图突出两点:第一,通过教师精心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活动,发展学生对信息的记录、分析能力;第二,让学生体验杠杆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加深对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理解。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这两点都有较好的体现。

针对第一点,我先组织学生开展"寻找更多使杠杆尺平衡的钩码挂法"的**活动,并将自主**而得的多种挂法记在记录表上。由此,学生就有了第一手数据资料,可供后续的分析研讨之用。在分析数据资料时,考虑到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十分有限,我没有采用"撒大网"式的研讨模式,而是采用"扶放结合,有扶有放"的师生共同研讨模式。

在研讨过程中,我先展示了省力状态和费力状态的两张记录表,通过简单的研讨认识了这两者的根本性区别,并让学生将手中的记录表分成省力和费力的两类。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认知上的难度,也有利于后续研讨的深入。接着,我组织学生在省力状态的记录表上画出阻力点到支点、用力点到支点的线段,并进行比较。

由于记录表上线段的直观性,学生很轻松、准确地推导出杠杆省力的原理。最后,顺着直观教学的思路,我利用“反证法”使学生顺利地理解了杠杆费力的原理。在这个师生共同研讨过程中,学生手中的信息是在自主**中记录下来的,学生所得出的科学概念是在充分分析手中的信息后自行获得的,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先“扶”着学生进入有效的研讨思路,再“放手”让学生自行获取学习成果。

在这个"扶放结合,有扶有放"的研讨过程中,学生对信息的记录、分析能力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针对第二点,我注重突出“体验”,即让学生实际体验杠杆工具的效用,从而加深对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理解。例如游戏“以弱胜强”中,通过支点位置的移动,一名弱小的女生战胜了强壮的男生;通过铁丝在老虎钳钳口位置的变化,学生感受到老虎钳作为一个省力杠杆工具的强大;通过手拎铁块和用火钳夹铁块的比较,学生马上感受到火钳是一个费力的杠杆工具等。正是这些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头脑中抽象的科学概念化为现实具体、活泼生动的应用实例,巩固了概念的记忆,并反过来加深了对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理解。

从实际教学中来看,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学得既开心,又有效率。值得说明的是,虽然我在这个环节中注重突出学生的实践体验,但并没有让学生简单地“就事论事”,拘泥于一件工具的认识,而是追求“举一反三”,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实现对科学概念的再认识。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分析老虎钳的省力原理之后,教师提出“铁丝放在钳口的哪个位置最省力?

”这个问题,学生正确地利用科学理论指导了生活实践;学生在理解杆秤的工作原理之后,教师设计情境“如果称量要扩大10倍,秤砣不变,怎样设计杆秤?”,学生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增加秤杆长度、在靠近重点处增设一个提钮,而这第2个方案我在课前也没有预想到。正是由于科学概念与实践体验的紧密结合,学生通过这个应用环节的学习,对于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理解大大深化了。

回顾本堂课的教学,本课的预设成分比较多,但我认为这是必要的。因为小学生受其年龄特点的限制,其学习意识、学习能力毕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就放手让学生自主**,无异于盲人摸象。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较多的预设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活动。

六年级上册科学听课反思 杠杆的科学教科版

杠杆的科学 一课取材于教科版 科学 六年级上册。本堂课在形式上看似偏重于科学知识的教学,而实际是要引领学生走向一种科学智慧。知识相对是一种 静 的东西,智慧则是 动 的范畴 更多的是能力方面的反映。科学课只重知识教学,不免走回老路 只重能力发展,忽视知识教学,显得缺乏根基。只有从 知识 走向 智慧 ...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案 1

2 杠杆的科学。教材分析。在前一课,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本课将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柑桔,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通过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并在 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利用...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杠杆的科学教科版

教学说课。六年级。说课题目。杠杆的科学。年级及学科。科学。实验创新点或实。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收集数据的准确性还有待于提高和加强。验不足与改进。通过集体讨论制定实验计划,小组合作用杠杆尺做实验 收集并。实验原理或实验。整理数据。设计思路。说课稿。一 教学内容 杠杆的科学 一课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