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第三十七中学校张玉书。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及相关文学常识。
2、学习运用互文、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二)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品味赏析诗歌语言,培养良好语感。
2、了解详写和略写的内容,理解该诗详略得当的特点。
3、分析、理解并正确评价花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
4、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活动,合理地联想和想象。
3)情感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
2、体验花木兰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理解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②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难点:诗的背诵、详略安排的原因、诗的思想性。
课型及教学思路。
课型:讲读型。
教学思路:课前**幻灯片《木兰从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朗读录音作示范,指导学生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初步感受其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注释,利用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教师适当点拨;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由学生复述课文,以便整体把握故事情节、结构层次;抓住关键句段,有重点地分析、讨论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习揣摩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详略安排的方法及原因;最后,进行拓展,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木兰诗》多方面的积极意义。课后安排改写《花木兰》,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多**应用。
1、硬件:投影仪、教学用电脑。
2、软件:自制《木兰诗》课件(u盘)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一)本课目标:
⑴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⑵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结构。
⑶分析木兰的形象特征。
2)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幻灯片《木兰从军》,指名学生说说相关故事内容,教师随机导入新课。
幻灯片出示课题及教学目标。
教师口头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2、知识简介。
利用幻灯形式介绍如下知识:
1、作品简介 2、乐府诗 3、时代背景。
三、指导朗读。
(1)**朗读录音,并出示课文的演示文稿,给学生作示范;
2)教师有重点地指导学生朗读有关片段,注意情感的把握和技巧的运用;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板书)
3)让学生按要求练习;然后指定1~2名学生正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关片段;
4)全班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四、整体把握。
1、疏通文义,复述故事情节。
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四人一组疏通文义,不懂之处由老师适当点拨(重点强调词句略。见演示文稿);然后指名学生1~2人复述故事并加以点评。
主要情节: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出征准备→征途跋涉→十年征战→辞官还乡→合家欢聚(板书)
2、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结构(略。见演示文稿)
内容概括:这首叙事诗叙述了___的故事。
结构框架:征战之前——十年征战——凯旋归来(板书)
五、理解人物。
(1)提出问题: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花木兰是怎样的一个人?一千多年以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你认为原因何在?
(2)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意见,并给予积极评价;可用如下形式发言:
人物评价:我喜欢花木兰,因为她___板书)
(3)归纳总结木兰的形象特征(略。见演示文稿。可让学生齐读)。
(4)比较:顾大嫂、崔莺莺与花木兰有何不同?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六、吟诵课文(再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跟着吟诵、品味)
七、总结本课。
1、学生总结内容、反思学法 2、教师总结内容、评价学生。
八、课后作业:背诵《木兰诗》
第二课时。1)本课目标。
1)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详略安排方法及其原因。
3)多角度认识作品的思想意义。
2)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指名复述上节课学习内容,全班试背《木兰诗》。
2、热身练习。
1、按要求填写相应句子(略。见演示文稿);
2、用一组四字词语概括一下花木兰的精神品质。
人物:花木兰是一位___的巾帼英雄。(板书)
可填写爱国爱家、深明大义、勇于担当、聪敏机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淳厚质朴、勤劳善良、热爱和平、热爱生活等等)
3、赏析语言,学习修辞(略。见演示文稿)
语言:运用等多种修辞手法,起到突出重点、渲染气氛、形象生动的艺术表达效果。(板书)
四、**写法,理解详略(略。见演示文稿)
写法:详略得当。详略安排应服从于___和___的需要。(板书)
注:以上两环节步骤相同。即教师提问—师生**—归纳总结。
5、总结课文,揭示主题。
1、教师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喜欢《木兰诗》,它的成功之处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学生思考后回答(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3、教师因势利导,进行归纳总结(略,见演示文稿。教师这里应强调作品的思想性)。
六、延伸拓展。
1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国历史上其他的著名女英雄及其故事?(可出示幻灯片并板书:女英雄:红娘子、梁红玉、穆桂英)
2、再说说当代巾帼英雄的故事以及从中受到的启发?(张海迪、邓亚萍、邰丽华)
7、齐诵课文,结束学习(可配朗读录音作为背景)
八、课后作业:改写《木兰诗》(注意发挥合理联想、想象)
六年级下册古诗木兰诗
木兰诗 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 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木兰诗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
木兰诗续写六年级
木兰诗续写。木兰是女郎,这件事闹的宫中沸沸扬扬,不知怎么的就传到了可汗的耳朵里。根据军法条文,女子不能入军营,违令者当属 死罪 可汗把大臣们召集在一起,商议该怎么处置花木兰。大家觉得这件事很难处理,木兰违反了军法,可木兰功勋卓著,也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军法与功勋之间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大臣们各执...
七年级语文下 《木兰诗》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 木兰诗 设计。第10课 木兰诗 设计一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2 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3 培养 能力教学重点。讨论和 问题,养成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感受木兰代父从军 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2 培养主动 的精神,享受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