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与反思

发布 2023-03-06 23:13:28 阅读 4335

七年级语文下册。

木兰诗》教学设计与反思。

》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代父参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富有传奇色彩。运用了排比、对偶、互文、夸张等修辞手法,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文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

设想第一课时为初读课文,主要教学任务为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掌握修辞手法。第二课时着重指导学生朗读,感悟木兰这个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的人物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一些根本的朗读技巧,感悟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清故事情节,熟读成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一)导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同学们,上节课与大家初学了《木兰诗》这首诗后,老师就想给大家介绍一首歌———花木兰》,这是首在去年**电视台少儿歌曲大赛唱响的曲子,我们跟着**一起唱好吗?

二)朗读指导。

师言:是啊!谜一样的故事传诵了千百年,让我们用响亮的声音来诵读这故事,好吗?

1、学生自由朗读。

2、老师逐段指导学生朗读。

3、范读,齐读。

小结:老师从大家的朗读中感受到了木兰的英雄形象,这是因为大家注意朗读中的感情、语调、重音、节奏的处理。

三)熟读成诵。

四)**木兰形象。

1、(大家喜欢木兰吗?为什么呢?)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敬仰的巾帼英雄人物原因在**?

1)学生各抒己见。

2)师小结: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替父参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辛、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国家的坚强意志,她不要**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志愿和理想。

2、是有句古话是“巾帼不让须眉”吗?你还知道哪些古今中外的女中豪杰呢?

这节课觉得孩子们学得很轻松愉快,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边读边谈,不但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方法,还认识了巾帼英雄花木兰,到达了一课一得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些小插曲,教者能机智的排解,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究其原因在于教者对文本解读不透。有些环节想出新意,不料弄巧成拙,如让学生点评老师的朗读这一环节。

《木兰诗》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

木兰诗 教学设计大宅科中学 教学目标及重点 l 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2 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2.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七年级语文下 《木兰诗》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 木兰诗 设计。第10课 木兰诗 设计一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2 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3 培养 能力教学重点。讨论和 问题,养成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感受木兰代父从军 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2 培养主动 的精神,享受 问题...

七年级语文下《木兰诗》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木兰诗 设计。七年级语文下 木兰诗 设计。第10课。木兰诗 设计一。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2 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3 培养 能力。教学重点。讨论和 问题,养成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感受木兰代父参军 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