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助教方案

发布 2020-07-22 15:18:28 阅读 2468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一、教材简析:

教科书共3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先是让学生回忆科学课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然后让学生填写网状图和交流讨论,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

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活动目的是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

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希望学生观察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并比较它的镜片和普通的玻璃片、平面镜片有什么不同,发现其中的秘密。

二、教学背景:

眼睛是人的主要观察工具,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多少。

年来,发明一种能看到更小物体的工具一直是人类的梦想。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发明。

了放大镜。今天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

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

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

简单光学知识。

三、教学设计:

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王琦峰)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一、教材简析:

本课将引领学生用放大镜探索奇妙的昆虫世界,对昆虫观察的活动,是从昆虫的身体构造到昆虫的生活习性,由易到难,由静到动。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活动要延伸到课外。

教科书共两页,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奇特的身体构造”;

第二部分是“蚜虫和它的天敌一草岭”。

二、教学背景:

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生活范围广,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学生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观察昆虫对许多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在三年级上册的动物单元他们对昆虫已有一些接触,但远远不能满足探索的好奇心。

而且许多昆虫个体较小,仅用肉眼人们无法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也不便于观察它们的活动和生活习性。而借助放大镜在探索中进一步观察昆虫世界,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用观察工具的重要性。

三、教学设计:

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王琦峰)

3.放大镜下的晶体。

一、教材简析:

本课将带领学生进人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一一晶体世界。晶体指组成物质内部的微粒按一定空间次序排列形成的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比如食盐是氯化钠的晶体,味精是谷氨酸钠的晶体,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及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大多数物质的晶体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甚至x光才能看到。

晶体是许多固态物质的一种结构。过去学生观察物质,很少从结构的角度去观察,本课的观察活动将使他们对身边的物质有着更深一层的了解。相信在我们带领学生走进这个世界之后,学生很快就会对奇妙的晶体世界着迷,从此对它热情关注。

二、教学背景:

微小世界”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的内容很广,但教学重点不是这些方面的知识,而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学生对晶体是陌生的,但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很广泛的用途。本课教学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对拓展学生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是有意义的。

三、教学设计:

慈溪市宗汉街道曙光实验小学:胡晖)

4.怎样放得更大。

一、教材简析:

在使用放大镜的过程中,学生都希望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大更多倍数,以便把物体看得更清楚。这也是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的想法和一直努力追求的日标。但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直到17世纪,人们发现用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提高放大倍数,从而发明了显微镜,人们的这个目标才得以实现。

本课指导学生经历前人发明显微镜的过程,用两个放大镜自制一个显微镜,并尝试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

二、教学背景:

本课是在前几课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如何使物体放得更大?其实是引导学生经历人类探索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在前几课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有很多学生也曾将两把放大镜重叠去观察物体,希望获得更大的图像,当时的这种行为是无意识的,是不知其所以然的。

本课以学生的这种行为引入,让学生利用两把放大镜对比观察前两课上所观察过的物体,如味精、白糖晶体,如蚂蚁、蝴蝶等昆虫,这样,学生对两把放大镜组合后产生的效果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教学设计:

慈溪市宗汉街道曙光实验小学:胡晖)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一、教材简析:

在前一课中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周围常见的物体基础上,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解答对微小世界的疑问。

学会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切片,并认识显微镜和正确使用显微镜。认识显微镜的结构,知道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办法;组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用显微镜观察研究什么样的物体;学会观察、记录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

二、教学背景:

我们的周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各种各样生物有着自己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但是它们存在着一些共同特征。其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功能单位。

自从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软木是由细胞构成的以后,许多学者在显微镜下研究了植物的茎、芽和果实,血和低等动物等,发现它们都含有胡克所描述的细胞结构。随着显微镜制造技术的提高,德国学者施莱登对于植物细胞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证明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另一个德国学者施旺,对于动物细胞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之后指出,细胞结构是一切动物共有的结构特征。

他还指出了动物和植物在结构上的统一性,即不论动物和植物,其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以上过程可以看出细胞学说是建立在大量研究事实的基础上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恩格斯誉为17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之一。

学生在三年多的科学课学习中,通过大量的观察活动已经认识了许多生物的特征。本课和下面一课的教学活动将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继续认识生物的特征。

三、教学设计:

(慈溪市慈吉小学:宓哲锋)

六年级科学教案下册

六年级科学教案2013 2014 上册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教学内容。备注。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目标 1 水滴里的生物。授课时间 课型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

科学教案六年级下册

1 细胞。一 教学目标。1 在观察细胞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会查阅有关细胞的书刊及其他资料获取信息。2 知道科学 是永无止境的,培养科学 的志趣。3 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并用它观察细胞 知道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重点 在观察细胞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难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科学教学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一 教材分析。科学主要以科学 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 过程依次分为 观察与提问 猜想与假设 计划与组织 事实与证据 分析与结论 表达与交流 等六组,称为 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