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案

发布 2020-07-11 07:39:28 阅读 4213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案例。

睢宁县沙集镇丁陈小学丁浩。

教学背景: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家庭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家庭拥有计算机,并且具备上网条件。有一多半的学生只能在学校电脑室接触计算机,接触互联网。

从学习兴趣上说学生应该非常希望在数学课上出现计算机的内容,特别是互联网上的各种知识、资料运用到学习上学生是非常欢迎的。但由于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比较少,学生对于互联网的知识、网上遨游的能力也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这一点,不能让互联网成为少数上网能力强的学生炫耀的舞台。另外,教学中也要注意数学知识的发现和训练,不能喧宾夺主,热闹有余,训练不足。

教学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 “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 题。

教材分析:本课设计中,利用互联网搜索出一幅长方形的**,再把这幅**放大,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设计中安排了一些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以及数据的比较,体会图形的相似,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练习中,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放大和缩小,让学生充分感受互联网对于学习的作用,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信心。这样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交流空间,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利用互联网搜索所需资料,促进学习。并能提高网络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上过网吗?能在互联网上畅快地遨游吗?谁能说说互联网能带给我们学习上什么帮助?

学生讨论。学生动手在互联网上搜索**,并且**到计算机中。

情境演示:呈现例1**在电脑上拖动鼠标并把长方形**放大的情境。(多**投影演示)

师: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

揭示课题: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学生观察**,回答。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认识图形的放大。

分析题意:出示例1中两幅**长和宽的数据。

图1长是 8 厘米、宽是 5厘米。

图2长是16厘米、宽是10厘米。

数据比较: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

刚才我们在电脑上操作时,把原来的一幅长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了?

2、认识图形的缩小。

我们能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先独立思考这样才能把一个图形按一定比缩小。

尝试练习:把第一幅图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

2)教学例2

1、出示例2

引导尝试:如果要把第一幅图按3:1放大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原来的几倍?各应画几格?

再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与宽各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

2、探索规律: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3、教学“试一试”

师:量一量,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你发现什么?

学生例1中两幅**观察、分析数据。

学生先讨论,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幅图的长和宽的关系:第二幅图的长是第一幅的2倍,宽也是第一幅的2倍;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

学生练习,在小组里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读题。在小组里说一说“按3:1放大”的含义,再全班交流。

学生画图,再展示、交流。

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长方形,再展示各自画的图形,并交流思考的方法。)

小组讨论: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发现?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

学生回答(把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各条边的长都是原来的2倍。)

学生独立完成,独立画出按2:1的比放大后的三角形。

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三、练习提高。

1、演示你的**。

学生在互联网上搜索**,并进行放大或缩小,并且说明是怎样放大或缩小的。

做“练一练”

2、做练习九第题。

第1题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相关图形边的长度,并完成填空,再组织交流。独立练习,集体讲评。

学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图形,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四、总结评价。

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你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表达学习感受。

教学反思:在本课中,尝试了在互联网条件下小学数学课的一点基本教法。从本节课来看,有这样几点体会:

1、互联网条件下,教学资源无限丰富,决不能仅仅把教材局限于课本上。比如,本节课中的上网搜索**就是实例。2、互联网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资源能很好地促进数学知识的训练。

3、互联网条件下,教学过程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应有所区别。如在本节课中,原本设计的把图形放大或缩小在方格纸上,其实完全可以放在计算机上来进行。4、互联网条件下的教学也要注意不能让互联网知识反客为主,忽略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思维的训练。

同时还要防止课堂上个别“小能人”的知识卖弄和炫耀。

总之,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姓名 总分 一 填空 18分 1 一个由4个 个 个0.1和6个0.01组成,这个数是 不改变其大小,把它改写成小数局部是五位数的小数是 千克 吨4.86平方米 平方千米。48分 小时5.2米 厘米。成。和18的最大公约数与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比是 5 甲 乙两地相距2...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 利息

精品资料欢迎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 利息。教学目标 1 理解本金 利率 利息 利息税等概念。2 掌握现行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 本金利率时间。3 了解主要的存款方式,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4 认识科学理财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人新课。从师生谈话中引出压岁钱的话题。二 联系生活,理...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 利息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 利息。教学目标 1 理解本金 利率 利息 利息税等概念。2 掌握现行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 本金利率时间。3 了解主要的存款方式,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4 认识科学理财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人新课。从师生谈话中引出压岁钱的话题。二 联系生活,理解意义。1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