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四年级下册发探教案

发布 2020-05-31 20:08:28 阅读 3933

四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1.对称。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以对称物体和图形为内容的学习研究活动,引起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积极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感悟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对称”现象的感受和理解,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使他们感受美、欣赏美,提高审美水平。

3.通过学习与体验活动,使学生了解对称的意义,并能观察、判定生活实践中和建筑物中对称与不对称的物体或图形。对建筑艺术中的对称作用有一定体会。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问题的科学态度,了解**问题的科学方法。

教学的难点是分析对称现象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与教具:

1.课前教师要注意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准备有关的投影与实物,使研究气氛更具有趣味性。应对实验一制作相应课件。

2.制做好各小组的四叶风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要是通过美丽的**引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六幅图分别是:(自左至右,自上至下)天安门、河北赵州桥、西安大雁塔、天坛、人民大会堂。 初步向学生解释一下“对称”的概念,最好用实例说明。

二)、探索活动

1、实验一“认识对称图形”初步认识对称现象,通过动手实验感知对称的概念,让他们体会出“对称”就是一条轴线的两边具有大小、形状、和排列完全一样的东西的特点。

2、实验二“验证对称图形”是通过用第一个环节的结论验证六幅图中哪个是对称图形。

3、实验三“研究在建筑艺术上对称图形的作用”通过对北京天坛的祈年殿的建筑分析来研究对称的作用。

4实验四“进一步研究对称的作用”是对称作用的延伸。

六布置作业:想一想生活中对称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

七、课后小结:对称不仅仅美观而且有很的作用。

八:课后记:

2.溶解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以“溶解的快与慢中的一种情况及溶解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为内容的学***活动,引起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喜欢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体验研究事物的“基本功”,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使学生知道溶解快与慢的道理及应用方面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培养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的难点是实验的观察与结论的推导。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与教具:3个实验杯、一把直尺、盛水器具、细线、铁架台等。

准备糖块和食用油、食用醋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讲解溶解及定义。

三)探索活动

1、实验一:糖块溶解。

2、实验二 :“液体在水中的溶解”

3、探索延伸

思考为什么寒冷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的道理。

六、布置作业:找一找,生活中那些地方用了溶解?

七、课后小结: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溶解的快与慢与很多方面有关系,比如:温度、高度、浓度等。

八:课后反思:

3.“静电”小实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静电”小实验的活动。引起学生对静电方面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科学问题答案的意识。

2.通过活动,锻炼学生思考科学问题的能力,**其中原因的意愿。

3.通过活动,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静电相吸、相斥的科学道理。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材中的三个小实验都验证了两种不同材料相互摩擦而产生了静电。

2.在干燥的环境中才能产生摩擦起电的现象。

3.相互吸引的物体所带的静电是不同种类的电荷;相互排斥的物体所带的静电是同一种类型的电荷。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演示法。

四、教学手段与教具:气球、布、塑料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自行设计静电实验,引发学生的质疑及学习兴趣。讲解静电的定义。让学生初步认识静电。

2.启发学生谈谈:身边有哪些静电现象。亲身感到周边静电的存在,锻炼学生思考科学问题的能力,**其中原因的意识。

3.“探索活动”:

实验,用身边物品验证生活中静电的存在,并了解产生静电的基本条件及静电相吸、相斥的科学道理。 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起电必在干燥条件下产生;异性电荷互相吸引、同性电荷互相排斥三个科学道理。

六、布置作业:搜集运用静电的现象。

七、课后小结: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经常发生,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

八、课后反思:

4手上的触觉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手上的触觉”的实验学习活动,引起学生对自己手上的触觉感知多方信息的学习研究兴趣。增强对人体感觉器官的了解及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人体科学及善于思索的科学态度。

2.通过活动,学会用不同实验方法了解人体触觉器官的触觉差别,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活动,体验手上的触觉,并感受手上触觉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验手上的触觉并感受触觉在学习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演示法。

四、教学手段与教具:三种砂纸、4个带有凸起的硬卡纸。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老师:“在学习、生活、劳动中,我们经常使用不同的触觉,几乎对触觉习以为常了,想象一下:

如果你全身的**失去了感觉,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当你触到东西或东西碰到你的身体,你却感觉不到时,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可见人的触觉对人的学习、生活、劳动有多么重要!

2.“探索活动”:

实验一:用手指和手掌体验触觉

按照实验程序体验触觉1~13 各部位触觉的敏感程度,并做好记录。(每位同学要按17页的表提前画好并要认真填写,经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二:辨别同类物体之间的差别

按照实验程序体验粗砂纸、中砂纸、细砂纸触摸辨别的正确率,并能解答“思考问题”栏中的问题。

实验三:体验用手阅读

体验盲人用的“盲文”阅读的方法,看用哪个手指触摸“盲点”最准确。

3.“探索发现”: 学习和了解人体触觉器官的一些知识。

六、布置作业:摸人民币的盲文点。

七、课后小结:

八、课后记:

5.小降落伞的实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以“制作小降落伞与降落伞留空时间”为内容的学***活动,引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喜欢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制作与实验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了解降落伞留空时间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以及降落伞在防灾救灾、国防以及航空航天上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培养动手制作与实验能力。

教学的难点是小降落伞投放的实验操作。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演示法。

四、四、教学手段与教具:布、绳子、石块、三个做好的降落伞。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以2024年5月12日午后,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大**为背景导人新课。教师从简要介绍**情景和空降兵在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情况讲起,引到降落伞的作用并提出问题,降落伞为什么能飘浮在空中拖拉重物慢慢地降落到地面?进而提出降落伞留空时间的问题。

2.探索课题

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降落伞留空时间长短的研究”。

3)探索活动

1.制作小降落伞。

2.进行投放对比试验。

是进行“降落伞伞面大小不同,降落快与慢”的实验。

是进行“降落伞携带重物不同,降落快与慢”的实验。

3.总结。六、布置作业:降落伞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小结:其它原因也会影响小降落伞下降的快慢。比如:风的影响,降落伞的形状、伞绳长短等”。

八、课后反思:

6.坦克的履带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坦克相关内容的学***活动,引起学生对坦克有关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军事知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与**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与体验活动,了解科技在军事应用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坦克履带的作用,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实验能力。

教学的难点是做好分组试验的准备和指导。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演示法。

四、教学手段与教具:2支铅笔(其中一支未削尖),1个图钉和1个螺丝钉,1块小木板,2张白纸,2块橡皮,1把直尺,6个相同砝码,1个沙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以2024年英法联军和德军的一次战斗,引出“坦克为什么能够在松软和泥泞的土地上快速行驶?”的问题,进而提出探索主题。

2.探索课题

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坦克的车轮为什么加装履带”。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探索活动

纸上扎孔

手按图钉和螺丝钉

沙盘上支持的作用

4.探索发现 。

5.探索延伸 :观察两幅图和三个问题,研究物体接触面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七、课后小结:

八、课后反思:

7.叶子能吸尘增湿吗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叶子吸附尘埃和增湿为内容的实验学习活动,引起学生对于植物叶子作用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勤于观察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对植物净化空气作用的科学体验和认识,形成积极地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达到分析判断能力和**能力的提高

3.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了解植物蒸腾和吸附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对植物的蒸腾和吸附活动的观察,理解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作用。

难点:建立现象和理论之间的联系——对于蒸腾所产生的水珠和植物之间关系的分析和判断。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演示法。

四、教学手段与教具:盆叶片比较大的植物(如龟背竹或月季等)

大塑料袋1只(最好是透明的)可以将花套起来。

课前一天用塑料袋将花套上,袋口在植物茎扎紧,放在阳光处,进行蒸腾实验)

分组材料:红色粉笔灰每组一包,16开白纸每组2张,放大镜一只。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植物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但是植物和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2.探索课题

3.探索活动

实验一叶片蒸腾作用的认识

实验二叶片吸附作用的认识

4.探索发现

回顾本课的两个实验,通过对两次实验、观察的总结,建立植物的叶片对于空气质量的影响,联系课题,建立植物可以改变空气湿度和洁净度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够根据本课所学的内容,从“蒸腾和吸附”这两种植物叶片作用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植物对空气净化影响不同,生活中应该选择哪种植物来帮助我们净化空气。

七、课后小结: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八:课后反思:

8.测量的技巧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特殊的测量方法”为内容的学***活动,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学习研究兴趣,感悟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和**活动,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3.通过**与体验活动,初步掌握用特殊方装测量圆形铅笔的周长、直径,测量硬币厚度等有关知识和技巧。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测量方法的思考过程为教学重点。

教学的难点是**测量铅笔直径的活动。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演示法。

四、教学手段与教具:一元硬币、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提出问题。

2.探索课题

明确研究的课题:**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

08 09四年级上册发探教案

1.长竿与短竿哪个好顶。一 教学目标要求。1 通过实验让学生懂得顶长纸棒时来得及移动身体以保持纸棒的平衡,防止纸棒倒下,所以长纸棒比短纸棒好顶。2 使学生明白科学实验室探索科学规律的重要方法。在实验中要注意各个细节,积极思考问题,求得正确的答案。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使学生明白科学实验室探索科学...

四年级下册发探第二课

第二课 溶解的作用。一 教学目的 1 通过实验,观察某些物质溶解的快与慢,2 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2 培养学生主动 观察和实践能力。二 教学准备 按小组配备 实验杯 直尺 盛水器具 细线 铁架台 糖块和食用油 食用醋。三 教学时间 1课时。四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教师讲故事引入本课 凿壁借光...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先探后展教案

13 夜莺的歌声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 认识 屑 拧 等8个生字,会写 削 喂 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 沉寂 盘问 口哨 等词语。2 理清文章脉络,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学习1 19自然段第一部分,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