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材料

发布 2020-05-27 13:34:28 阅读 7461

第一单元负数。

第一节负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其读法,知道0的特殊性、负数都小于0。

2、能力目标: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实践探索中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3、情感目标: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点。

1、重点:初步认识负数及其读法和写法。

2、难点:负数大小的比较,掌握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力点:在实践探索中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4、教育点: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法及学法。

1、教法:讲解、归纳。

2、学法:观察、思考、理解、记忆法。

三、重难点突破。

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学习史料,课堂总结——拓展负数。在本课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适当的生活情境,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

四、知识点梳理。

1、负数:任何正数前加上负号都等于负数。在数轴线上,负数都在0的左侧,所有的负数都比自然数小。负数用负号“-”标记,如-2,-5.33,-45,-0.6等。

2、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若一个数大于零(>0),则称它是一个正数。正数的前面可以加上正号“+”来表示。

正数有无数个,其中有正整数,正分数和正小数。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第二节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数轴上数的顺序,并会利用数轴比较正数、0、负数之间的大小。

2、能力目标:认识数轴,会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负数。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点。

1、重点: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能借助数轴比较正数、0、负数之间的大小。

2、难点:负数与负数的大小比较。

3、能力点:学会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会观察、分析、概括。

4、教育点:培养学生善于同学交流,敢于质疑。

二、教法及学法。

1、教法:演示、归纳。

2、学法:观察、思考、理解、记忆法。

三、重难点突破。

在丰富的情境中体会负数的含义后,提出数轴的概念,这是一个关键。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要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阅读教材,在读中思考、揣摩,在交流中加深认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对数轴达成共识后,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数轴上数的排列特点,得利用学生对温度高低的亲身体验理解正数、0、负数的大小,并体会在数轴上的顺序。

四、知识点梳理。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所有的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也可以用数轴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正方向的数大于负方向的数。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第一节折扣。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折扣的意义,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能够解决与折扣有关的问题,会求打折后的**。

2、能力目标:能正确分析各种商品**活动中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会用解决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求商品的原价和打折后节约的钱。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点。

1、重点:理解折扣的意义,能根据折扣,求实际**。

2、难点:根据折扣,求节约的钱。

3、知识点:理解折扣的意义,能够解决与折扣有关的问题,会求打折后的**。

4、能力点:能正确分析各种商品**活动中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能够掌握解决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5、教育点: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法及学法。

1、教法:演示、归纳。

2、学法:观察、思考、理解、记忆法。

三、重难点突破。

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折扣在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理解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数学理念,可以用影片、**使学生明白折扣的含义并能将折扣转化成相应的百分数应用题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要为学生多总结并尽可能的让学生多说多总结教师提炼、点拨,总结题型,精讲多练。

第二节成数。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成数,能够将成数转化成百分数计算。

2、能力目标:能把成数转化为百分数后,再根据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点。

1、重点:理解成数的意义,能根据成数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根据成数,解决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3、知识点:理解成数的意义,能够解决成数有关的问题。

4、能力点:能正确分析成数问题。能够掌握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5、教育点: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法及学法。

1、教法:演示、归纳。

2、学法:观察、思考、理解、记忆法。

三、重难点突破。

举实例,学生多交流,多梳理,多总结,多题型,多训练。

第三节税率。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纳税的含义、用途、种类及其他相关概念。理解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会根据税率求营业税等应纳税额。

2、能力目标:理解税率含义,掌握解决税率问题的方法。

3、情感目标:理解纳税的意义,培养自觉纳税的意识,做到依法纳税。

二)、教学点。

1、重点:理解成数的意义,能根据成数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根据成数,解决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3、知识点:理解成数的意义,能够解决成数有关的问题。

4、能力点:能正确分析成数问题。能够掌握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5、教育点: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法及学法。

1、教法:演示、归纳。

2、学法:观察、思考、理解、记忆法。

三、重难点突破。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一节圆柱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概括和抽象的能力,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渗透面动成体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二)、教学点。

1、重点:认识并掌握圆柱的特征。

2、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3、能力点: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概括和抽象的能力,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渗透面动成体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4、教育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二、教法及学法。

1、教法:演示、归纳。

2、学法:观察、思考、理解、记忆法。

三、重难点突破。

从原有知识出发,在操作中**,在**中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想象等**进程,逐步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进而发展空间观念。

四、知识点梳理。

1、圆柱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柱的底面是完全相的两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圆柱有无数条高。

2、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当沿高展开时展开图是长方形;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高展开图是正方形;当不沿高展开时展开图是平行四边形。

第二节圆柱的表面积。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自主**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运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触摸、观察、操作学具等多种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活动经验。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二)、教学点。

1、重点:理解求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3、能力点:通过触摸、观察、操作学具等多种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活动经验。

4、教育点:学生形成合作和主动**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法及学法。

1、教法:演示、归纳。

2、学法:观察、操作、思考、理解、记忆法。

三、重难点突破。

本节教学既要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又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这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研究结果,集体讨论等学生活动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及计算公式。构建**性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进程意识,在研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进程中,培养学生的活动经验。

在学生理解表面积计算方法后,需要有针对性的实际问题一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先让学生分别求出普通的、只有一底面的和无底面的圆柱的表面积的大小,再并列呈现三种素材,让学生比较、辨析,得出求圆柱的表面积时,首先要明确求几个面的和面积,再具体求出各个面的面积。让学生明白在遇到具体的问题时,要选择合理的方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四、知识点梳理。

1、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2、圆往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底面积。即s表=s侧+2s底。

第三节圆柱的体积。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体验、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会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式,探索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推导体积公式的过程中,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六年级英语集体备课材料

2.when are you going?你什么时候去?3.what else?还有什么?4.let me see.让我想一想。5.i want to be a science teacher one day 我想将来有一天成为一名科学老师。6.i m going to buy a magazine...

六年级下册圆锥集体备课

第二单元圆锥。1 圆锥的认识。备课年级 六年级主备教师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3 26的内容,p24 做一做 完成练习四的第 题。教学目标 1 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2 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

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讨论材料

时间 2012年3月28日地点 义合小学。年级 六年级科目 数学。组长 罗云勇 联系 81185,本次集体备课重点讨论总复习中分版块 见框架 找典型 理易错,讨论内容如下 直接写出得数易错题 求比值和化简比易混淆,要进行对比练习 求比值 结果是一个商 化简比 结果是一个比。解方程易错题型 简便运算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