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4-10 13:50:28 阅读 1148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2册第8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古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诗中没有出现一个“高”字,却使人深深感受到华山的高大雄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

本课以平实浅近的短文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学生读了故事短文进而学习古诗,这就自然地降低了坡度,化难为易,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读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

学情分析。咏华山》是一篇“文包诗”式的课文,以一篇完整的阅读课文的形式出现。而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能力、识字能力,所以认真读好课文,借助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捕捉有效信息,对他们而言还是能做到的。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上课时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在课件中插入了很多华山的壮丽景色,让学生能抓住文中的词语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在读文与诗的过程中,以文诗对照进而比较学习,寻找文与诗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写作的来龙去脉,联系上下文理解诗的含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读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22.咏华山(齐读)yǒng咏华huà山指读两个生字、正音。

2.释题。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3.指导看图。(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想通过谈话、**、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二、 学习生字词。

1.想去华山细细游览吗?你们还必须闯过三关,咱们比比看谁最先通过三关。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朋友特别容易走神,所以以游戏的方式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字音关。出示生字卡片。自学生字。

小组内过关,由小组长带领组员一一认读过关。

集体朗读、正音。

字形关。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同桌交流学习方法。

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写字关。交流怎样才能写好这7个生字。

老师友情帮助,在田字方格中范写、指导。

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意识。先通过“闯关”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再闯关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三、 自由读课文。

1.教师在乐曲的渲染下范读课文。

设计意图]首先与学生拉近乎,这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简洁的方法之一。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既感染了学生,也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同时,学生们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优美的乐曲把学生带入了文本,感受到华山的高与美,也感受到寇准的聪明与才智。教师也不是旁观者,他是引领者,一步一步引领学生在读中悟。

2.把生字词放到课文中,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标好自然段序号。(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设计意图]在掌握了生字词的基础上,再读书可以读的更通顺。

3.指名朗读课文,及时纠正朗读过程**现的错误。

4.小结:今天许多小朋友靠着自己的聪明与努力来到了华山。(再次出示华山更美丽的**)

第二课时。一、导入。

1.同学们,你爬过山吗?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座名山——华山,齐读课题。书空课题。“咏”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华”是多音字。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出发,直接导课。

2.多种形式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指生读,说笔顺,男女生分读比赛,齐读等。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来避免检查的单一性,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二、探求新知。

1.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华山吧。多**出示动画:欣赏华山的风光。看了有什么感觉呀?

看,这里就有一首七岁孩子写的诗(出示:《咏华山》一诗)自己来念一念!读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由易到难排列问题:谁写的?为什么写?诗是什么意思?)

课文就解答了你们提出的一个个问题。我们来看看吧!

设计意图]由孩子感兴趣的动画入手,并从中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

2.课件出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分段读课文。

设计意图]关注孩子的差异性,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从而达到共同的目的。

3.你解决这些问题了吗?交流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对呀,同学们说的很好,寇准和先生去登华山,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

设计意图]以书中语言引导书中语言,去掉繁琐的过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请小朋友在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读一读。

第一句。为什么能从这句感觉到华山的高呢?找词语:艰难,读出艰难的感受。总结:奇险天下第一山,自古华山一条路。华山真高哇!

三四句:上台玩贴画游戏,假如你是华山,蓝天、山、白云、太阳都在**呢?高不高?

生如果说贴红日,师问:把红日贴在哪儿?为什么要近点儿?理解“举头红日近”这句诗的意思。还要贴什么?

生如果说贴白云,把云贴在哪?(引导理解山腰。)为什么要贴在半山腰呢?(理解华山的高!)正像小寇准所说的(师说时放慢语速,期望学生跟着说出):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总结:华山真高哇!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理解句子,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想象,感受华山的高,能使学生更快地“入情入境”。

如果你就是小寇准,当你抬起头,(小寇准快抬起头呀!做动作)看到初升的红日离你很近很近,好象一伸手就能够着似的,(试试看。)你是什么心情?

正当你高兴、兴奋的时候,你猛一回头,又发现了朵朵白云低低地飘浮在山腰间,快回头看看!(提醒学生做动作。)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期望学生不仅说出高、还能说出美。

5.华山如同仙境一般,美美地读一读这两句话。再次体会华山的美和高吧!男女生分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当小寇准,感受诗人看到华山时高兴、兴奋的心情。再带着高兴、兴奋的心情读课文,感受华山的高大、美丽。通过朗读为自己创设情境,仿佛身临其境,切身体会感受。

6. 如果你现在站在这么高的华山顶上,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哦,7岁的寇准也忍不住作了一首诗,忍不住,控制不住自己都叫?出示词语“情不自禁”,指名读。让我们也像寇准一样,来情不自禁地吟诵《咏华山》吧!出示古诗。

设计意图]在这种情境之下,孩子很容易吟诵出感情,只是第一遍不一定熟练,我们可以读两遍。

你们能用动作表示出诗的意思吗!自己试试。(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联系前文说说古诗是什么意思?

让我们再来一起赞颂一下华山吧!指导背诵。

设计意图] 多种感官同时进行,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7. 这样的好诗竟然是一个刚7岁的寇准吟诵的!真是厉害啊,先生是怎样说怎样做的?指生模仿先生读好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孩子和先生产生共鸣,体会先生心情的基础上读好这一段。

三、总结升华。

1. 小朋友们想向寇准学些什么?

师小结:寇准能吟诵出这样的好诗,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我们班小朋友也应向寇准那样从小学好语文,长大后用好语文。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语文的重要性,为下一步学好语文打下基础。

2.刚才,我们一起去登了华山,欣赏了华山的高与美,收获不小。下面我们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再来回忆一下华山的美景。

设计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文章的巩固。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咏华山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2册第8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 文包诗 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古诗。咏华山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咏华山 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咏华山 苏教版小...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想象力。2 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了解语言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学好语文。3 识字 写字。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

新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说课稿

三 说教学流程。在钻研教材 研究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我在教学中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 一 谈话揭趣,引入情境。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 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导入时我说 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小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