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说课稿

发布 2023-04-04 09:11:28 阅读 6176

三、说教学流程。

在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我在教学中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

(一)谈话揭趣,引入情境。

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导入时我说:哎呀!

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小朋友们你们想去看看吗?我们这节课就跟着小寇准和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

几句话就让学生都做个局内人,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之感,使课堂上的气氛轻松愉快。

(二)学习第2段。

学习这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首先,整体感知。我们都知道这一程序设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的,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这里我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让他们说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让学生初步感知华山的高,并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第三段的中心句:“啊!华山真高啊!

”和既是描述华山的高大,又是下文古诗意思的两句话。

然后循文明像,体情悟道。自然过渡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到山顶上去看一看,再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你站在山顶上看到什么?

这样就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是具体的形象,将远在天边的华山美景一下子拉到了学生眼前,再用生活实际与在华山上的所看到的情景作比较,借助**质疑,学生就自然地领悟出这些都是因为华山是太高太高了。

再精读品味。人类的学习一般都经过形象一-抽象--形象,具体--概括--具体,语言--思维--语言的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感悟华山的高后,这时再引导学生读出感觉。这个过程的设计就要学生在已有经验参与下,对语言文字描写的具体事物进行理解、加工,当他想象出画面又把自己体会出的情感抒发出来时,这时的形象是高层次,而此时学生抒发的感情也就与课文表达的感情融为一体了。

接着背诵积累。如果说培养语感是学习语言的前提和关键,那么积累语言则是学习语言、积累语感的基础和目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学生入情入境之时,我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把这几句话背下来,真正达到让学生话记乐背。

在指导背诵时,则是按照提供拐杖(看图)到去掉拐杖让学生练习熟读成诵,积攒语言。

最后诗文对照,读懂诗句。本课的文意即诗意,没有必要将诗剖开分析。我便将前文的两句话与古诗放在一起,提醒他们这首诗有两句话,这里也有两句话,联系起来,读读想想,看谁能自己读懂这首诗,充分地相信学生,让他们在读中自悟,再一齐说说诗句的意思。

在指导朗读背诵时,我引导学生移情入境,将自己想象成小寇准,练习吟诵古诗,并且让他们自己做动作读,增加了情趣,更调动了气氛。

(三)学习第段。

两段通俗易懂,我同样引导学生换位来读,让学生一起来当先生夸夸他,同时自然地悟出小寇准语文学得认真又好,我们都要向他学习的道理。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本课时安排学习古诗中的三个生字,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书写上。

四、说板书设计。

本文重点段第2自然段无论是写景写诗都紧扣一个“高”字,针对课文特点与学生年龄特点,我只板书了一个“高”字,突出重点,一目了然。

2019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案

咏华山 教案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5课,齐读课题。2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小节,齐读第一小节。二 精读第二小节 一 1 出示 这就是华山。华山高2100多米,人人都说 自古华山一条。路 这是一条怎样的山路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 2 他们是怎么登山的?3 用一个词来...

2019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课堂实录

咏华山 课堂实录。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咏华山 齐读课题。师 昨天我们借助拼音读了课文,这些生字,还会读吗?华间与齐称代岁。师 第一个字,在文中读什么?生 华。师 谁再来读一读。生读 华 字。师 把生字放到词语和句子中,还能读准吗?谁来读,你来。生读 华山称赞宋代七岁。山腰间更无山与齐。师 能...

2019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9咏华山》教学设计

9咏华山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苏教板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4课 咏。华山 教材解读 咏华山 是一种新的课型 文包诗 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文包诗 分 文 和 诗 两部分,编者旨在让学生借文悟诗,诗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