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县蒙古族学校七年级上历史导学稿(15)
课题: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使用时间: 年月日课型:新授。
姓名执笔人:李显军审核人:
学习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
1.列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
2.评价汉武帝。
教学重点: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应建立在一定的史实基础之上,因此,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学习的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方法:表演法,讨论法,比较法,讲授法。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逐目阅读课文,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西汉建立:时间: 建立者都城。
2.(阅读中间小字)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什么经济政策?为什么实行这种政策?起到了什么作用?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什么意思?是谁向汉武帝提出来的建议?有什么影响?
4.同样是削弱封国势力,汉景帝和汉武帝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引发了怎样不同的后果?汉武帝的措施巧妙在何处?
5.为了强化监察制度,汉武帝采取了哪两项措施?
二、合作**(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一**堂之上,汉武帝向大臣询问治国方法,让大臣们献计献策,请你替大臣回皇上的话。(回答不好可要杀头的啊!)
宗正大司农(农业部长)韩安国:
郎中令(宣传部长)董仲舒:
中大夫(组织部长)主父偃:
御史大夫(监察部长)公孙弘:
太尉大司马(国防部长)卫青(答案在下一课):
三、归纳整理请你回忆一下,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有哪些?然后完成下表:
四、拓展练习 (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第十五次作业。
1.《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秦——-西汉 b.西汉——-东汉 c.东汉——三国 d.三国——西晋。
2.观察右图,其反映的信息包括(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击败匈奴,安定边疆。
铸造钱币,兴修水利 ④奖励耕战,变法图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
3.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问题,曾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汉武帝是接受了哪位大臣的建议采取这项措施的?(
a.董仲舒b.主父偃c.卫青d.司马相如。
4. “推恩令”巧妙在( )
a.维护了皇帝的权威b.恩赐了诸侯子弟。
c.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削弱了封国势力 d.巩固了大一统。
5.汉武帝时,负责监督地方**,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的**是( )
a.司隶校尉 b.刺史 c.御史大夫 d.丞相。
6.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许多萃萃学子进人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学生要进人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
a.长安b.洛阳c.咸阳d.开封。
7.观察右边的“讲经图”(汉代画像砖),这是哪一位皇帝时期兴办太学的实证?
a.汉高祖刘邦 b.汉武帝刘彻
c.汉光武帝刘秀 d.蜀汉皇帝刘备。
8.儒家学说之所以成为我国**王朝的正统思想,主要是由于 (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 b.儒家学说是西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的需要。
五。拓展延伸读***诗词,回答问题:
1)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哪两位著名帝王?
2)这两位帝王为加强**集权,在思想方面分别采。
取了什么措施?
3)这两位帝王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为加强监察制度,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5)两位帝王在军事上采取的共同措施是什么?
六、学后记。
建平县蒙古族学校七年级上历史导学稿(16)
课题:第16 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使用时间: 年月日课型:新授。
姓名执笔人:李显军审核人:
学习目标班(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学习张骞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2.了解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经过的地点;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一)、请你认真阅读教材79-80页“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一目的内容,回答1-2题:
1.秦始皇派___北伐匈奴。西汉初期,无力抵御匈奴进攻,汉高祖采取政策,把公主嫁给单于为妻。汉武帝相继起用等将领击败匈奴。
2.呼韩邪单于率部归汉,汉元帝将宫女嫁给他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二)、请看课文第81-82页“张骞通西域”子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指图说出西域的地理范围:
汉朝把和以西 ,包括今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2.张骞通西域的目的、时间、作用分别是什么?:
目的。时间: 年和年, 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作用(意义):
3.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管辖的时间、标志分别是什么?
时间:公元前年; 标志:西汉设置。
4.东汉时,派出使西域,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三)、请看课文第83-84页“丝绸之路”子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5.请用彩笔描绘丝绸之路的路线,并在图上标出长安、河西走廊、敦煌、阳关、玉门关、葱岭、大月氏、安息、大秦等。
6.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共同** (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请思考:“张骞通西域”与“汉朝与西域的关系”“西域都护的设立”“丝绸之路”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课堂反馈 (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第十六次作业。
1.右图是“单于天降”瓦当。单于是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最高首领的称号?(
a.匈奴 b.契丹 c.女真 d.蒙古。
2.对右图历史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b.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了松赞干布。
c.东汉时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d.此事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
3.新疆开始隶属****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b.开辟丝绸之路。
c.西汉**设立西域都护 d.昭君出塞
4.右图是当代史学研究者对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的评价。你认为材料中所提到的这一“主轴”的起点应该是( )
a.西汉的洛阳 b.西汉的长安。
c.西汉的成都 d.西汉的河西走廊。
5.有人说:“2024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2024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 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商鞅变法 c.秦始皇加强**集权 d.百家争鸣。
6. “无有张骞通异域,安有佳种自西来。”这反映出张骞通西域的重要意义之一是( )
a.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b.使新疆地区正式归属**政权统辖
c.密切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 d.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月日分。四。拓展延伸讲一讲“昭君出塞”、“投笔从戎”的故事。
五、学后记。
七年级上历史导学稿 6
建平县蒙古族学校七年级上历史导学稿 6 课题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使用时间 年月日课型 新授。姓名执笔人 李显军审核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能够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了解奴隶主阶级是通过军队 刑法的暴力镇压和思想上的礼仪教化等手段来统治人民的。识读 周初分封略图 提高识图能力,并注意古今...
七年级上历史导学稿 5
建平县蒙古族学校七年级上历史导学稿 5 课题 第五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使用时间 年月日课型 新授。姓名执笔人 李显军审核人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和夏 商 西周三朝建立的史实及更替的顺序 归纳夏 商 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概括其相似之处。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独立思考,对历史...
七年级历史导学稿
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十四课 宋元的文化艺术 学导练。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的反映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 资治通鉴 的写作过程及成就,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学习重难点 重点 司马迁的 资治通鉴 宋词,元曲。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