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发布 2020-03-29 05:34:28 阅读 9621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辨识多音字“削”,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 “气喘吁吁、望而却步、炯炯有神”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理清课文的思路,并试着用合并段意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初步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

3.精读感悟,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感悟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领悟作者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列数据和侧面衬托来表现事物特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摘抄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仿照课文的写法,观察自己熟悉的人,抓住他(她)的外貌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词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

1.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感悟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领悟作者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列数据和侧面衬托来表现事物特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能抓住人物特征,用自己的语言给“天游峰的扫路人”写感动词。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多音字和重点字的读音、书写、辨析以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以学定教。

2.在整体感知环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理清课文的思路,并试着用合并段意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旨在提升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圈画,交流**,有感情的朗读等方式读懂课文。

在反复的读中理解感悟,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感悟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体会作者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4.利用课文留白处,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时效性。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1.在以前学习过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章武去认识一位普通的老人,这个普通的老人有一份非常普通的工作——扫路。

板书课题,齐读)

扫路人也就是清洁工人,他们为了人们能有一个清洁的环境,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

1)指名读,及时请其他同学纠正读错的地方。 重点指导“褪色(shǎi)”见《现代汉语词典》 1283页 “扫(sào)帚”“瘦削(xuē)”等多音字的读音。以及“颇” “黝”“吁”等字的读音。

2)齐读。3)这些词语里有些字比较容易写错,你认为有哪些要提醒大家的?引导学生注意“黝”“褪”“炯”“豁”等字的写法。

4)通过预习,你理解了这里面的哪些词语的意思?

重点交流: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的样子。吁吁,象声词,形容出气的声音。

望而却步:看到了危险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往后退缩。课文形容山势险峻,让人害怕。

炯炯有神:形容眼睛明亮,精神饱满。炯炯,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瘦削:形容身体或脸很瘦,像是被削过一样。

豁达:性格开朗,气量大。

5)再读读这五组词语,想想每一组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交流:第一组:天游峰的特点。

第二组:天游峰的老人正在打扫。

第三组:老人的外貌特点。

第四组:老人是个爽朗的人。

第五组:游人登山时的样子。

6)再次齐读。

2.检查读书情况。

1)指导读好长句。

你认为自己在预习的过程中,哪些句子读得比较好的,可以读给大家听听。一个同学读好后,如果其他同学认为自己能读得更好,也可以挑战。

指名读,指名评价。

重点指导:a)九百多级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b)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c)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d)借着淡淡的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2)指名逐节读课文。

指名逐节读课文,及时纠正,提醒文中破折号和省略号的停顿时间。

4.点评预习情况,并过渡。

三)理清课文脉胳。

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节):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节):“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试着用合并段意的方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6.浏览课文,谈谈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讨论,交流:高、险)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精读感悟,感受天游峰的“高”与“险”

1.交流资料:对于天游峰,你了解多少?把你搜集到的资料给大家分享一下。

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介绍。

课件出示:2.那么在作者笔下,天游峰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些语句写出了天游峰的“高”与“险”?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划出描写天游峰的语句并做好批注。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2)指名交流。

(预设一)课件出示。

1 指名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天游峰的“高”与“险”?

汇报交流:作者用数字“九百多级”写出天游峰的“高”。

作者用比喻:将石梯比作了一根银丝,写出了石梯的狭窄和蜿蜒向上、直入云端的特点从而突出了天游峰的“险“。

作者又用一个“抛”字极言天游峰之险。

作者用“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的夸张手法,突出了天游峰的高不可攀。

2 指导朗读:试着读出你的感受。(朗读时语速稍慢,语气由重至轻,体现节奏的变化,读出望而生畏之感)

预设二)课件出示:

用了列数据的方法写出了天游峰“高”的特点。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词语“顶天立地”,想象九百多级台阶大体上有多高。

指名读句子,试着运用刚才的方法学习这两句。

汇报交流:作者用数字“上山九百多级”“ 下山九百多级”“ 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写出天游峰的“高”。

作者通过游人的表现,从侧面写出了登天游峰时的不易,从而衬托出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

指导生反复朗读,注意重点词语,读出天游峰的特点。

3)在反复地朗读体会中,我们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高”和“险”,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天游峰,亲眼目睹一下它的风采。

课件出示:4)欣赏完了**,再让我们声情并茂地读读这几个描写天游峰的句子,读出天游峰的“高”和“险”。

4.归纳写法:

1)这些句子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交流:这些句子运用了比喻、列数据、侧面衬托的方法来突出天游峰的特点。

2)我们平常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像这样,把事物的特点用多种方法来描写。

二)总结,设疑。

在又高又险的天游峰面前,许多游客是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却每天扫一个来回,还说“不累”。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下节课我们再仔细**。

板书设计:天游峰的扫路人。

高比喻。天游峰列数据。

险侧面衬托。

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颇有节奏、褪色、扫帚、瘦削”等生字词,并对照检查。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4学会合作。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2个生字,能正确 美观地书写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顾名思义 卓有成效 情不自禁 等词语,积累 悠扬 倾泻 等新鲜词语。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2.初读感知,了解各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此基础上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设计。一 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游记,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描写的是我国的名胜,所以讲这一课时应游览路线为主线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双龙洞的特点,学习观察方法,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关双龙洞画面的多 课件掌握游记的写作方法。二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三单元 诗文精粹 8 三打白骨精 新增 1 三打白骨精 本文通过记叙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2 三打白骨精 这个故事选自中国四大名著 西游记 作者是吴承恩 明 通过课文我们认识了机智勇敢 本领高强的孙悟空 贪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