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游记,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描写的是我国的名胜,所以讲这一课时应游览路线为主线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双龙洞的特点,学习观察方法,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关双龙洞画面的多**课件掌握游记的写作方法。
二、 教学目标 :
1. 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熟练掌握其中9个。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3.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会写作方法。
4.了解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空隙和内洞的特点。
2、分清文章的主次内容并领会作者这样写的原因,从而学习其写作方法。
四、教学难点 。
1、由进内洞时作者的感觉体会空隙狭窄的特点。
2、在领会作者写作目的的基础上,学习其写作方法。
五、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浙江金华双龙洞的资料,教师准备有关双龙洞风景课件。
六、 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我今天特高兴,因为叶圣陶爷爷要带我去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游览去呢!你们想去吗?那好,现在我们就跟着叶爷爷到那里去看看吧!(出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理清路线,完成尝试题。
1、引导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作者所游览的景点,并排列顺序。
2、激励学生细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并请学生按顺序写出几个景点。课件标出表示作者游览景点理清路线。
三、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
1、赏析文中新词,圈起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课件出示认读新词,读正确,读流利;
3、抄写新词,提出疑难,重点指导“臀”字的字形。
四、当堂检测。
1、听写本课新词。
2、辨字组词。
娟( )筒( )笋( )殿( )
鹃( )桐( )尹( )臀( )
3、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 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齐读课题从课题我们知道叶老写的是一篇 --板书:游记。
二、复习题,指名答题。
1、课件:按顺序说出双龙洞的游程图。
师:通过游程图我们知道了作者的游览顺序,也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
2、按作者的游览顺序划分文章段落结构。
三、精读课文,领会写法。
1、回顾课文中所描写到的景点。(出示板书)
2、指导朗读课文,找出重点内容。
3、读后分析解决重.难点.
1)自读描写外洞的内容,找出描写其特点的句子.
走进去...一定不觉得拥挤"
反复读这句话,用一个词总结其特点。(大)
2)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小组**"孔隙"的特点。(小)(窄)
3)作者是怎样描写"孔隙"的小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孔隙的"窄小".找出句子细读体会。
课件出示:理解孔隙如何小的句子。
体验孔隙如何窄的句子。
读:"为从后脑到肩背...贴着船底了.""可是还能感觉...我又感觉...
4)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进空隙时的多**,问:如果让你躺在小船里会有什么感觉?
5)用语气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四、尝试用学习前两个景点的方法学习描写内洞的内容。
同桌讨论并总结出内洞特点。(美)
1、从哪些地方看出它的美呢?找出你认为美的句子读一读。
2、巩固主要内容.
用自己所感悟出的情感朗读描写外洞,空隙,内洞的段落。
3、学习1-3自然段,了解路上的特点.
出示相关句子: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
粉红色的山...眼前一片明艳."
随着山势...时时变换调子."
指名学生朗读句子,想想,议议体会到了什么?(美)
出示双龙洞路上的**)
4、根据句子提问:为什么同一类的花儿山上的却比盆栽的有精神?
5、为什么同一条溪流会时时变换调子呢?
五、回顾整体,理出线索,学习写法 。
在学生明白了作者的写作顺序后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关描写溪流的句子.并总结: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它起到能把文章各段连接起来使之紧凑的作用。
总结:写游记所应该包含的部分:游程—见闻---感受。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4学会合作。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2个生字,能正确 美观地书写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顾名思义 卓有成效 情不自禁 等词语,积累 悠扬 倾泻 等新鲜词语。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2.初读感知,了解各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此基础上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理...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三单元 诗文精粹 8 三打白骨精 新增 1 三打白骨精 本文通过记叙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2 三打白骨精 这个故事选自中国四大名著 西游记 作者是吴承恩 明 通过课文我们认识了机智勇敢 本领高强的孙悟空 贪婪 ...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烟台的海 教学设计。教案背景 烟台的海 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结构清晰,采用了总 分 总的结构,在介绍海上独特景观时采用了季节的变化顺序从冬 春 夏 秋 人景交融,将烟台的海与烟台的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先景后人,相得益彰 语言生动,文中采用了大量比喻 拟人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