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备课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3-23 06:16:28 阅读 8675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1 空气的性质。

教学资源分析:

空气的性质》是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中的第一课。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积累了一些对空气的认识,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会流动等前概念,在此基础上,指导他们用实验的手段,去证实空气的存在并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本课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想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二是用多种感官和不同的实验方法,认识空气的性质。三是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

四是了解人们对压缩空气的利用,**压缩空气的力量。其中认识空气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对压缩空气进行简单的**是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重点内容。

学生的认知是浅显的,他们可能知道空气存在我们周围,但又不能肯定空杯中、空瓶子里就有空气,在这样的认知背景下,学生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的状态,对空气的存在有一定的疑问,因此借助实验的手段让学生感知不可见的物质是必须的。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2.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3.能对“瓶子里的气球为什么吹不大”做出合理的解释与假设,并能用实验验证。

知识与技能:

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知道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3.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说出空**的原理并且会制作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尊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识程序进行科学**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2.关心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及其新成果、新技术。

教法、学法:

教学行为要符合学生的心理与发展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自行车气门心、气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学生准备:气球三个、橘子皮、橡皮、餐巾纸、塑料袋、自行车气门心、塑料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1. 猜谜: 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2. 学生回答。

3. 谈话: 不错,谜底是空气。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关于空气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 学生提问。

5. 谈话: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先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空气是怎样的一种物质。

二、**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1.提问: 这是一只气球,你们能把它吹大吗?(出示气球在瓶里的实验装置)如果我们来吹这个气球,能把它吹大吗?

2.学生假设。

3.推选几位同学来试一试。

4.讨论: 气球为什么吹不大?

5.小结: 在这一过程中相机给出“空间”这一概念,引导学生用“空间”描述实验现象。由“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引出“有空间就有空气占据吗?”这一问题,并对这个问题作出假设。

三、学生利用实验来探明空气是不是占据空间。

1. 谈话: 我们得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呢?

这就要看它是否能经得起实验的检验了。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一团纸塞进玻璃杯的底部,然后将杯子倒立放入水中,杯子不能歪,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如果把杯子倾斜着放,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可结合动画演示)

2. 同组的同学展开讨论。

3. 提出实验前的思考:根据刚才的问题,你认为应该准备哪些材料来做这一实验呢?实验可以分成几步去做?

4. 同组的同学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开始设计实验。

5. 学生做把一团纸塞进玻璃杯底部的实验。

注意:实验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要塞紧纸,不能掉下来,二要把杯子垂直往水里按,不能倾斜,往外拿杯子的时候也要垂直。

6.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7.提问: 为什么在第一次实验中纸团没湿?而在第二次实验中纸团却湿了呢?

启发学生发现: 第一次把杯子往水中压时,纸团没有湿,是因为杯子里面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跑不出来,水就进不去,因此纸团不会湿。第二次把杯子压入水底后,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从杯口冒出气泡,那是空气跑出来了,杯子里空气占据的空间一让出来,水就进入杯子,纸团就变湿了。

8.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动画演示结果,教师指导学生用“占据”、“空间”两词来描述实验。学生通过分析纸团湿与不湿的原因,进一步认识空气要占据空间的性质。

9.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概括,最后得出结论。

10.师生共同总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空气的又一个性质——空气占据空间。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的空间,都有空气占据着。

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要占据空间。(板书课题:空气占据空间。

)四、**空气是否有质量。

1.教师出示两个雪碧瓶(一个装水,一个空的),提问:这两个瓶子里面有什么?哪个重?

2.提问: 这个瓶子里有空气,空气有重量吗?

3.学生讨论。

4.教师介绍器材,谈话:你们可以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有没有重量。

5.学生讨论。

6.学生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法。

7.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时要尽可能地做到以下几点:

① 两只气球要吹得一样大;

② 一只气球表面贴一小块胶带;

③ 把两只气球分别系在长棍的两端;

④ 在长棍中间系上绳子,调节其位置,并用适量的胶泥配重,使长棍保持平衡;

⑤ 用大头针从贴胶带处刺破气球,观察发生的现象。

8. 学生分小组活动,并画下实验装置图和实验情况。

9. 学生汇报实验情况。

10. 师生小结。

五、**空气可以被压缩。

1. 教师出示一个充足了气的塑料口袋,提问: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松开手后会发生什么现象?这是怎么回事?注意:动手做的时候不要用力太大,以防袋子破裂。

2. 学生分组实验。

3. 学生汇报实验情况。解释活动中的感觉与看到的现象。

4. 教师指导学生想办法证明自己提出的假设。

5. 学生分组实验。

6. 学生讨论汇报。

7. 学生回答。

8. 教师小结: 生产和生活中用到空气的这种性质的地方很多,只要我们勤动手、多动脑就一定能发现空气的这种性质能在更多的场合发挥它的作用。

六、**压缩空气有弹性和弹力。

1. 演示教师自制的空**,激趣:你想制作一个你自己的空**吗?

2. 指导学生制作空**。

3. 学生自选材料制作,玩空**。(强调:不要对着人)

教后反思:1.2 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学资源分析:

热空气和冷空气》是第一单元的第2课,是在第1课空气具有流动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方向以及风的形成。由于这节课按课时划分是2课时,所以第一课时先来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后面的风的形成做铺垫。科学课离不开实验,因此这节课一共设计了四个小实验和一个关于热空气用途的阅读资料。

通过一年的学习,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科学课的基础,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但分析概括能力还不是很高。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学会冷热空气对流和风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2)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教法、学法:

1.教法:游戏法、观察法、引导法、演示法。

2.学法:提一提、猜一猜、做一做、说一说。

教学准备:气球、蜡烛、火柴、纸杯、香、集气瓶、透明水槽、热水、有关孔明灯**、ppt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充满空气的气球或塑料袋,提问:老师手拿的这个是什么?面装的是什么呢?

2.如果对着你的脸放掉气球中的空气,你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

3.学生讨论、交流。

4.谈话:这是上节课我们已经研究学习过空气的性质,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是会流动的。

二、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谈话:其实啊,空气还可以分为热空气和冷空气(同时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同时板书)是怎样流动的。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受热后会怎样流动吗?

实验1:感觉热空气。

让学生点燃蜡烛,用手分别放在蜡烛火焰的上面、四周、下方,感觉什么地方最热?(安全教育)

1.学生猜测。

指名学生回答。

2.谈话:刚才,哪位同学说得对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3.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汇报。

5.提问:热空气是向**流动的?

6.学生回答。

7.小结: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

实验2: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1.讲述: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提问: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3.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板书:上升↑)

三、**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

学生猜测、交流。

实验3:认识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在木棍两端各挂一只大小相同的纸杯,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杯内的空气;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1.提问: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的纸杯会上翘?

2.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小结:点燃火柴后,使纸杯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升了。

实验4: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

1.你想知道冷热空气是怎样对流吗?

2.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完成一个实验,同学们要按老师的要求跟着一步步的做,不提前也不落后,小心热水伤作人。

3.完成实验后,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四、热空气的利用。

1.你知道“孔明灯”、“热气球”利用了什么原理制成的吗?

2.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由来及升空原理。

五、研究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提问:那冷空气又是怎样流动的呢?(板书:冷空气)

2.提问:能通过一些事例证明冷空气下降吗?

3.启发回忆:夏天开空调的房间,冷气飘向**?打开冰箱时,“白气”向哪个方向流动?

4.小结:空气受冷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板书:下降↓)

六、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学生回家做一个孔明灯。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备课

第四单元单元计划。冯帅。教学内容 1 力在 2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3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4 摩擦力的秘密 5 降落伞。教学目标。1 知道为什么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2 能利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和器材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 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3 能做控制变量的 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绘制简单...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 上册 第一章的第一节 空气的性质 的第一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对空气的认识。本课不仅是了解空气的性质,更重要的是通过源于生活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 意识 能力和兴趣,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知的层面,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分析。本单元是根据 科学 3 6年级 课程标准 中关于空气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进 步确信空气的真实存在,获取对空气的性质 组成及风的成因直观而生动的认识,同时更强烈地意识到空气是生命的要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自觉地减少对空气的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