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 《枣核》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3-12 07:25:28 阅读 1360

枣核》教学设计。

西罗园学校白玉梅。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枣核》是一篇朴实而情深的访美札记,本文通过叙写一位“旧时同窗”、现在的美籍华人,异常想念旧时院里的枣树,托“我”千里迢迢从北京为他带几颗枣核的故事,表现了广大海外华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赞颂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高度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伟大民族。本文可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学生质疑,教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第二课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及老同窗的思乡之情和爱国之情,以及“枣核”引起设置的悬念和它与本文思想感情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

枣核》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初二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在初一接触了几篇散文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对本文所要表达的思乡之情也应能体会。但是本文的思乡之情并不是一开始就展现,而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悬念的层层设置、直到最后才揭开谜底。

学生对于“悬念”的设置以及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在理解上应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授课时,教师应重点指导、点拨。同时,由于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动人的散文,应当通过朗读训练,指导学生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目标设计。

1、 掌握重点字词的音、形、义(尤其是文中关键词语的特殊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海外华人热爱祖国、思念家乡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了解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的写法,学习抓住线索把握内容的阅读方法。

3、 学习本文平中见奇,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重点:了解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体会海外华人热爱祖国、思念家乡的情感。

难点: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抓住线索把握内容的阅读方法。

四、 **设计及依据。

本文主要是体现海外华人热爱祖国、思念家乡的情感,在情感类的文章鉴赏中结合**和**,更能传神地帮助学生解读文本,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开头配以诗歌朗诵《静夜思》及flash动画,中间放映关于老北京传统文化的**,如庙会、故宫、长城、陶然亭、古老的胡同等,结尾**歌曲《我的中国心》,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思乡、爱国的氛围。

五、 整体设计说明。

枣核》是一篇洋溢着怀乡气息的佳作,把握行文的脉络,通过字里行间的词句斟酌来体会文章的情感是品味此类文章的关键,因此,在制定教学环节、重难点时,我做了如下设计:

1、 在解决字词的基础上,训练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全文的感情基调。

2、 学生质疑、讨论、交流,再在教师巧妙设计的几个问题的引导下,深入阅读文章,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

3、 理解文本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及好处。

4、 在背景**、配图、背景文化介绍的辅助下,教师注重用唯美的语言启发感染学生,使其体会本文的思乡爱国情感。

5、 对于充满强烈感性的作品,设计一个巧妙的结尾将主题情感升华,用《我的中国心》歌曲调动所有学生的情绪,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向高潮。

六、 过程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枣核》教学设计苏教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语文上册 枣核 教学设计苏教版。撰写人。时间。教学目标 1 理解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增强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2 学习选用细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达一个有深刻意义的中心思想。3 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教材分析 这是作家萧乾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记述了 我 访美时,探望了一位旧时同窗好...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枣核

6 枣核 萧乾。一 教学目标。1.感受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引发热爱家园 报效祖国的情思。2.了解本文以枣核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3.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饱含深情的语言。二 教学重点 难点。1 重点 朴实的叙述,精巧的结构。2 难点 思乡之情的具体化。三 教学时数。一课时。四 教学手段。多 五 教学过...

八年级语文枣核

枣核学案。一 学习目标。1 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2 学习本文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3 品味饱含深情的语言。二 自主学习。1 熟读课文,弄清思路。2 研读课文,体悟海外华人依恋故土的民族情结。3 语言品味,联系语境,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三 成果展示。读书需要思考 只有有目的的阅读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