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6课《枣核》教学教案

发布 2023-01-02 03:13:28 阅读 2932

《枣核》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线索、结构层次,积累生字词。2、学习围绕枣核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3、体会海外华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增强热爱自己民族的情感。教学重点:理清思路,体会人物思乡爱国之情,学习本文写法。

教学难点:重要句子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歌曲《我的中国心》,回顾上一学期所学习的歌词《我的中国心》,再次感受海外华人的思乡之切、爱国热情。

今天,让我们再来倾听一位已经风烛残年的海外游子的心声。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完成以下任务:

1)在书上圈点勾画,利用课下注释和手头资料积累字词。(2)找出文章的线索。

2、几颗小小的枣核,牵动了游子多少浓浓的情思,作者是如何用“枣核”来串联全文的呢?请默读课文,结合示例,在横线上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索枣核——用途蹊跷枣核——枣核——议枣核——民族之情。

3、课文开头有没有交待她要枣核的目的?直到什么时候才知道?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交流,明确:悬念的特点是先把疑问提出来,把矛盾摆出来,直至高潮,1

再解开疑问,写出结局。它的好处是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枣核》层层设置悬念,除有上述特点外,还有揭示人物性格、升华感情的作用。

三、品味**。

1、在这几颗枣核上,寄托了海外游子对故土的依恋和思念。请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文章主题思想的句子。。

2、小小的枣核寄托了一位远离故土近半个世纪的美籍华人思恋故土的深情,品读课文,找出表现友人思乡之苦的句子或词语,品味精妙所在。

引导一: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

再三”,表达出旧时同窗索要生枣核心情的急切,进而表现出思乡之切。

引导二: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生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殷切”,表达心情的急切与真诚;“托”,表达对枣核的珍惜程度。

引导三: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几十里外”,老同窗不怕路途遥远;;“一块块亲手”,老同窗对此事的重视与认真;“**斤买下”,老同窗不惜重金购置。总之,表现了老同窗依恋故土的深情。四、拓展迁移。

—人情重怀土,游子思故乡。游子对故乡的情意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五、布置作业。

谁怜爱国千行泪,一寸山河一寸金”。倾听了已届风烛残年的海外游子的。

心声后,相信你对爱国情怀又有了新的理解。请用朴实的语言叙写一个你熟悉的感动人心的爱国故事。

附板书设计:

枣核萧乾。索枣核——用途蹊跷(设置悬念)见枣核——如获至宝(加深悬念)话枣核——为解乡愁(解开悬念)议枣核——民族之情(以小见大)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5课《枣核》

枣核。学习目标。1.掌握以具体事物作贯穿全文的线索,围绕事物设置悬念的写法。2.体会海外华人依恋故土的感情。3.诵读赏析明白如话的散文语言中饱含的游子深情。重点 1.了解作者写枣核的真正目的。2.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厚复杂的感情。预习导学。1.下面是某同学在预习文章时做的笔记,请你帮助他补充完整。2.给...

八年级语文6课枣核

八年级语文。课题 六 枣核。一 目标导航 1 学习并理解本文精巧结构 2 感受包含深情的语言 3 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学习方式 自学 组内互动交流展示。教学时间 一课时。二 课文导学 作者简介。萧乾 1910 1999 现代著名作家 翻译家和记者。原名萧秉乾,曾用名萧若萍。1910年1月2...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枣核》教案

2 作者老友的思乡之情主要通过她倾诉思乡的心理活动,尤其是慰藉思乡的种种行为表现出来的。问题 1 你能找到她直接倾诉内心活动的句子吗?2 作者老友怀念家乡,除想厂甸 想隆福寺 想旧历年 想枣树,她还做了些什么?她所做的一切又表现了什么?手栽垂柳 养睡莲 堆叠北海 追忆北海泛舟的情景 明确 国籍虽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