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白洋潮》 北师大

发布 2023-01-02 03:15:28 阅读 2262

《白洋潮》

壮丽的白洋潮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它的俊美。而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就以其精妙的笔法为我们揭开了白洋潮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张岱的笔端,去感受那气势宏伟的白洋潮。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文意,熟读成诵,领略白洋潮的壮丽之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树立科学人生观。

教学重点】体会白洋潮景观的壮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比喻等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多**课件、u盘、文字资料、学设计、素材、习题等。

一、复习导入

1.杨柳尚未抽条,冰微泮,临水坐枯柳下小饮。

2.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

3.苟非大不得已,而仆仆于是,吾见其舛也。

4.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

5.然则是游也宜书,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颠倒而无计算也。

二、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 出身仕宦家庭,早岁生活优裕,晚年避居山中,穷愁潦倒坚持著述。

喜游历山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懂**,能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颇深;好收藏,具备非凡的鉴赏水平;精戏曲,编导评论追求至善至美。其小品文声誉尤高,多描写江南山水风光,民风民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文笔丰神绰约,富有诗意。

其著作有《石匮书》、《琅環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三、课文详解。

1.字词过关。

礡:拍打。旋:很快,不一会儿。

炮碎龙湫:形容潮头受阻,像被炮轰的瀑布从空中散落。

惊眩:震惊目眩。

龛:龛山。赭:赭山。

漱激:冲激。

故事:旧例。

喧传:哄传。

遄:急速地。

踵至:接踵而来,一个接着一个来。

擘翼:展翅。

蹴起:惊起。

镞镞:高昂挺拔的样子。

辟易:惊惧后退。

2.重点句段。

1)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潮水)稍稍靠近了一点,(浪花)就隐隐约约露出白色,像驱赶千百群小鹅张开翅膀拍水飞奔。

2)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

渐渐又靠近了一点,(潮水)喷出的泡沫溅起水花,蹦跳起来像百万头雪狮,遮蔽了奔流而下,好像有怒雷鞭打它们一样,又像百万头雪狮攒聚在一起,都争先恐后。

3)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

潮水)迅速向右旋转翻滚,被龟山一挡,潮水发出非同寻常的声音,像雁荡山瀑布水被炮火炸碎一样,浪花像雪花一样从半空中飞落。

3.重点虚词:“之”、“而”

看之惊眩(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性状)

岁岁如之(指示代词,这样)

怒雷鞭之(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

则飓风逼之(同上)

从海宁而来(句中连接,表示行动)

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同上)

势欲拍岸而上(同上)

旋卷而右(句中连接,表结果)

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句中连接,表结果)

四、课文结构分析。

1.层级大意。

第一层:对看潮的期盼。

第二层:涨潮时气势(看潮起潮落)

第三层:对潮成因的疑惑。

2.作者选择了白洋潮的哪些角度来进行描写?角度不同那景物又产生了哪些变化?

3.张岱笔下的白洋潮具有怎样的特点?

以时空为序,由远及近。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4.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潮水之“情”呢?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

5.找找看,白洋潮这个自然现象,引发了作者怎样的理性思考?

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五、本文主旨。

本文记叙了作者与朋友在白洋上看到涨潮时得浩浩荡荡、气势宏伟的景观。以时空为序,由远及近,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白洋潮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奇观,写出了它的变化迅猛和声势浩大。

六、张岱山水散文艺术特点。

张岱山水散文艺术特点之一:写出景物的“个性”自然在不断运动之中,生生不息。

张岱山水散文艺术特点之二:写出景物的“性情”,在优秀的散文家笔下,山川草木的“喜怒哀乐”之情能跃然纸上。

七、文章思路。

写大潮水。很有层次,是作者感觉中的层次:首先是,视觉由远渐近。

先是“潮头一线”,起得平实,此其一。稍近,则“隐隐露白”,渐渐增加了形容:“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此其二。再近,则“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此其三。

很明显,作者采取层层推进的办法,用墨越来越浓,形容语越来越密。到了第四层次,作者笔锋一转,从潮水转到“飓风逼之”。

八、写作特点。

学习本文运用熟悉的事物作比喻,以及描写观者的表现来烘托白洋潮的写作方法。掌握文中字词,熟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文章从三个方面的效果来写飓风。

先是观者退避,这是从行为效果上表现潮水。接着写到潮水使人“着面皆湿”,这是从观潮者的感觉效果上表现潮水。再后是观潮者“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这是从观潮者的心理效果上表现潮水。这样的潮水,已经是很惊人的了;文章在强度上,在手段上,已经做足了。但是,作家又留下了一笔:

推想,在白洋山以外,还可能更为壮观。文章已经结束了,而读者的想象却没有结束。这就叫做回味,留下余音。

九、拓展延伸。

苏轼《观浙江涛》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ráo)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白洋潮教学设计3北师大版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白洋潮。1教学目标。1 理解文意,熟读成诵,领略白洋潮的壮丽之美。2 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多角度描写的手法。3 培养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树立科学人生观。2重点难点。重点 体会白洋潮景观的壮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比喻等写景的方法。难点 从不同角度描...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白洋潮教学设计1北师大版

白洋潮。1教学目标 1.了解张岱的有关文学知识。2.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 借景抒情的方法。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4.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科学的人生观。2重点难点 1.了解张岱的有关文学知识。2.掌握生字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白洋潮教学设计4北师大版

白洋潮1教学目标 1 积累掌握重点文言字词。2 学习和借鉴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3 比较体会作者的情感。2学情分析 本课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时引导。3重点难点 1 积累掌握重点文言字词。2 学习和借鉴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4教学过程 活动1 导入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多 展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