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4 背影》 含教学反思

发布 2022-12-18 07:01:28 阅读 5169

14.背影。

教学目标:1.理清写作思路。

2.体会文章的选材特点和语言风格,品读重点段落和重点词句,感受父爱。

3.体会父亲的爱子之心,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能准确赏析重点语句,学习文章组织材料的方法,体会到父子之间的深情。

教学难点:提高赏析语句的能力,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课前准备:多**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自己的故事与父亲的故事导入,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读不懂,直到他们真正长大,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它时,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的《背影》。通过“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一同感受这一熟悉的而又陌生的、清晰的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现的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共同体会父子深情。

二、自学释疑。

1.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他一生之中共著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26种,约二百多万字。

《背影》是他的散文代表作之一,他的文章大都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2.背景知识:本文写于2023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

2023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原任徐州烟酒公安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

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本文记叙的就是这一段经历。

三、初读课文,巩固基础。

1.字词学习。

正音并解词:交卸狼藉簌簌赋闲颓唐琐屑踌躇蹒跚。

2.教师**示范录音,学生听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文中的情感。

3.点名学生朗读,师生评价,教师借机进行朗读指导。

4.思考:(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明确:父子车站送别。

(2)表达了什么中心?

明确: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

5.(1)本文以《背影》为题目,文中也多次出现背影,找一找,共出现了几次?

本文四次写到“背影”

(2)几次“背影”各在什么地方? 每次出现是怎样的情况?

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次在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

第三次在车门话别,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

第四次在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怀念父亲,难忘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由此可见,背影是本文的什么?

明确:线索。

3.为本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第2-6段):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

第一层段):写送别时的家境。

第二层段):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

第三层(6段):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

第三部分(7段):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5、延伸迁移。

思考: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段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能否删去,为什么?

明确:都不能删去。

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气氛。

段父亲为儿子做了以下几件事。

亲自送行照看行李;

讲定价钱送子上车

拣定座位叮嘱儿子。

嘱咐茶房 为描写“背影”作铺垫。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节课的生字词。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对课文有了整体的了解,今天大家来重点赏析。

二、训练操作。

重点赏析6段。

1、同学们认为应重点赏析哪一段?

明确:6段。

2、**买橘一段影视作品。

教师指导朗读。

3、分析“这是的背影。”

父亲的穿戴:黑、深青——穿着朴素,心情沉重

(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

(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爬月台动作:攀缩倾——行动不便,步履艰难(动作描写,“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 —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作用:突出父亲行动的艰难,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四、反馈矫正。

第6段从外貌和动作描写表现了父爱,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表达方式也表现了这种关爱?

明确:父亲的语言

从文中找出父亲说得话。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这时在什么背景下说得话?(祖母死了,父亲失业了,满院狼藉,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父亲这是做什么?(宽慰儿子)

这时最悲痛的人是谁?(父亲)

你感受到了父亲的什么情感?(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学业,他表面想得开,把悲痛压在了心底)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为什么这么说?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为何买橘子?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担心儿子路上口渴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父亲也看在眼里,自己费点事,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

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父亲惦念路途是否平安,要等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5)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句话表现了什么?

父亲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他又想儿子所带的行李一刻也不能疏忽,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五、延伸迁移。

第六段描写父亲买橘的背影中,作者从父亲的穿着、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做了细致的描写,尤其是父亲翻越月台的一连串动作,细致入微,表现出父亲因为身体不便而表现出动作的困难,从而体现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时,描写一个人时可以采用细节描写,从一个小小的细节中表现出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感,更加能够触动人的心弦。下面我们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他很爱带我去访朋友,坐茶馆,上澡堂子。走在路上,总是他拄着手杖在前面,我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从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说话。我个子矮,跟在他后面,看见的总是他的腿和脚,还有那双磨歪了后跟的旧皮鞋。

就这样,跟着他的脚印,我走了两年多,直到他去了美国。现在,一闭眼,我还能看见那双歪歪的鞋跟。我愿跟着它走到天涯海角,不必担心,不必说话,不必思索,却能知道整个世界。

—舒乙 《父子情》

舒乙是老舍的儿子,在这他是写了小时候跟父亲的一段往事,内容不多,就是父亲在前面走,他在后面跟。留给自己影响很深的就是那双旧皮鞋和那串歪歪的脚印,但正是借着这一双旧皮鞋和这一串歪歪的脚印,我长大**。透过那几个字,就把父子间的情感传达出来,这就是细节描写。

实际上,生活当中的细节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的同学善于去发现。

六、阅读感悟。

深沉的父爱强烈的撞击着我们的心,它是从惊天动地的大事中流露出来的吗?是用华丽的词语堆砌而来的吗?怎么呈现给我们的?

父爱是从平凡生活中的小事流露出来的。是用朴实凝重的语言呈现给我们的。

你吃了一个味道很好的鸡蛋,只要知道味道好极了就行,又何必追问这个蛋是怎么来的呢。

七、小结。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具有一种独特的抒情风格——质朴真挚、委婉蕴藉而又不失清新活泼,显出一种无与伦比的真切和温暖,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背影》这篇散文质朴中见深情,作者并不正面写父亲的肖像、表情,而是通过几句简短的叮嘱之语,送儿子上车、拣座位。

嘱咐茶房照应等几个动作,尤其是通过父亲不辞辛劳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的刻画,把父亲对儿子怜惜体贴、牵肠挂肚、依依不舍又不可言说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八、布置作业。

泪眼婆娑中,一切都变得模糊,唯有那幅沉重而又艰难的背影凝固在眼前。“背影”成了父爱最好的诠释,于是《背影》也成了最动人的篇章。看了这篇文章,我们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的感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请你叙述一次让你最为感动的事。下面,将你们心中的感动写下来。

九、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朱自清和他的父亲分别用“眼泪”和“背影”演绎了人间亲情,这不是演戏,但更感染人。本课聚集“背影”、“眼泪”“父亲的语言”,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理解和反思,基本上做到了理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经验和体验的真实碰撞,知识、价值、情感的高度统一。

教学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学生。八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小,社会阅历太浅,大多数学生也没有经历过大喜大悲,课文所呈现的情形离学生很遥远,因而学生不易进入角色。如何在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学生的心灵情感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他们产生自己的体验并进行评价?

这一节课,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难题。当然,还是有一部分学生的感情投入不很到位。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一 总体介绍。一 八年级上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 上册 语文。进一步体现 课程标准 的新理念,力求改革单一文选式的编排体系,构建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七年级 上册 语文课本 致同学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20 蝉》 含教学反思

20.蝉。教学目标 1.感受课文委婉轻柔 自然流畅的风格,把握课文欲扬先抑的写法。2.学会提取和筛选主要信息的阅读方法。3.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小生物有新的认识和体会,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 认真的对待生命的态度。教学重点 1.感受课文委婉轻柔 自然流畅的风格。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1 短文》 含教学反思

11.短文二篇。教学目标 1.积累 品味 赏析写景的优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3.体会山川之美背后的作者心境,学习作者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文言词语,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文字后面的画面。教学难点 能够分析写...